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对于劳务派遣,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很多从事保安、保洁或者互联网企业的某些工作中,都存在着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而劳务派遣,是一种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一、劳务派遣的主体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三个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例如,张三与A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书,被派遣到了B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显著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即所谓"用人不招工、招工不用人".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用工体制变革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劳务派遣以其用工灵活、成本低廉而倍受推崇.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市场发展不平衡和管理不规范,劳动关系矛盾隐患较多,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成为某些用人单位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之一,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维护派遣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和"三个北京"建设战略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洋 《法制博览》2021,(4):81-82
现阶段,企业经营多元化趋势下,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发展欣欣向荣,直接冲击着用工市场秩序.劳务派遣工作中,非法滥用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然而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还需要不断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基于此,针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灵活,有助于用工单位节约用工成本。但是,劳务派遣中的关系复杂,配套法律体系建设滞后,存在一定疏漏。用工单位出于节省开支等各方面考虑,往往会对被派遣劳动者区别对待,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法律体系,进一步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样劳动下获取同等报酬的平等权,同时要强化劳务派遣市场的监管,以提升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促进劳务派遣市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恩超 《法制博览》2013,(3):114+113
劳务派遣,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属于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且该用工模式在新颁行的《劳动合同法》中也得到了首肯。但是,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又有别于传统的用工模式它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其主要运作模式的特点是雇用与使用相分离,而传统的用工模式却只涉及两方主体,即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呈现线性的互动关系。而当我们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审视劳务派遣的运作时则不难发现,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特质也给建立在传统用工关系基础上的雇主替代责任模式的适用带来了困境。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现行雇主责任的缺陷,借鉴国外的雇主责任制度,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劳务派遣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为保证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能实现其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现实价值,《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设计了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7.
杨璐 《法制博览》2022,(13):77-79
企业破产重整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维护并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遭受损害,而且破产企业中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国内众多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中,很多企业为降低破产重整成本使出的相关手段花样百出,其中关于解除劳动者劳务合同降低破产重整成本的方法已经严重侵犯到破产重整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8.
案情回放 某劳务派遣公司于2010年4月8日至2011年1月4日陆续与袁某等15人签订劳动合同,将其派遣至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某劳务派遣公司与袁某等15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如劳动者违反有关规定,应在违约行为发生5日内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赔偿金2000元.2011年2月初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因业务经营不善,将该业务转让给另一同行业公司,在转让洽谈过程中,北京某科技公司全体人员停止工作接受培训.  相似文献   

9.
刘雪莹 《工会博览》2023,(34):17-18
<正>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近年来社会各界给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维度关注。据全国总工会开展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职工队伍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总数的21%,成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群体。深刻剖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对于推进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德柱 《法制博览》2014,(1):201+199
随着《劳动合同法》从立法层面明确劳务派遣用工的合法性,劳务派遣用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本文从接收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视角,提出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关于外派船员劳务合同如何适用法律,在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术界也论述不多。文章从外派船员劳务合同的形式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外派船员劳务合同法律适用进行探讨,期望本文对今后的船员法的立法活动及船员劳务纠纷的解决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睦 《工会博览》2010,(8):12-13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海外派遣劳动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中国赴海外务工人员日渐增多,这也部分缓解了中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劳工受困于海外的事情也时有耳闻。究竟应如何规范海外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唐俊 《当代世界》2015,(2):32-34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  相似文献   

14.
洪森 《当代世界》2015,(11):22-23
<正>两千多年以前,亚洲各国的人民已经开始货物的交易,当时的贸易通路非常少,而后来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的著名商道联通亚洲、欧洲乃至非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论大小,都从丝绸之路当中获益匪浅。丝绸之路因此成为合作、和平、开放、包容、知识交流、相互理解和谅解以及共同发展的代名词。基于这段悠久的历史,我高度欣赏习近平阁下2013年复兴"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包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其他相关项目,特别是"21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出发,通过比较违约金与补偿金之间的不同,得出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违约责任承担的相关规定弱化了劳动者的违约成本,对于用人单位是不合理的结论。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求我国《劳动合同法》得到更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潘光 《当代世界》2015,(4):25-27
<正>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此后,美国召集相关国家举行了多次会议,积极推动此计划。不过,在国务卿易人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模糊化"的态势,宣传调门也有所降低。近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由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美国的这个也打着"丝绸之路"旗号  相似文献   

17.
正降低社保"门槛"、创新参保方式;加大对新业态企业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和工会组织作用;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补齐权益保障"短板",为提升新业态劳动者就业质量建言献策。据统计,我国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业态劳动者约有84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为让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落空",首都各级工会组织高度关注,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8.
姚垚 《法制博览》2013,(11):105-106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劳动者的定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劳动争议的实际运用上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劳动法上劳动者的研究,厘定我国劳动法上有关劳动者的概念和范围,有利于完善劳动法的相关制度法规,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劳务派遣,在简化招工程序、降低用工风险等方面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早已突破了"三性"岗位限制,一些行业在主要岗位上长期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时有发生。去年,位于酒仙桥街道的劳务派遣企业北京八方猎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八方猎才)与用人单位日堂商业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日堂商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保修分公司工会深入各基层,召开劳务派遣人员座谈会,了解劳务派遣人员的思想状况,并将劳务派遣人员的意见汇总成“劳务派遣人员思想动态调查”,呈送给主要领导和相关部室,为分公司制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