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欧盟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中,以国际民事程序法的统一成效最为显著。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是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布鲁塞尔条例Ⅰ》(重订本)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扩大了承认判决的范围,废除了执行许可审查程序,并增加了被申请执行人的异议权,奠定了其在欧盟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地位。欧盟议会与理事会在民商事领域先后制定的其他条例,沿袭了《布鲁塞尔条例Ⅰ》(重订本)关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以自动承认为原则、拒绝承认与执行为例外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推动了欧盟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龚志军 《求索》2013,(2):202-204
国际私法主要是通过冲突规范指引选择应适用的准据法这一间接方法来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大都认为这一过程尤其是准据法的选择主要是一种纯技术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私法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注重伦理价值,将伦理因素引入准据法选择因有利于国际私法实质正义价值的实现而日益得到关注。因此.重视国际私法对涉外非婚同居关系调整的伦理基础,认真研究涉外非婚同居关系准据法选择需考虑的伦理因素.对完善涉外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适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两岸共同签署《互助协议》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区际司法合作与互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裁定认可的大陆判决无既判力、“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用范围窄、不认可大陆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欠缺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机制和两岸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单边立法与共同签署的区际协议同时,解决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问题,扩大两岸法院认可与执行民商事裁判的司法文书、明确管辖权范围,将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处理两岸民商事管辖权纠纷的重要制度,使得两岸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更顺畅。  相似文献   

4.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私法内部制衡的重要方面,但与国际私法的内在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应当慎用。涉外亲属法领域的公共秩序保留具有特殊性,适用难度较大。我国涉外亲属法中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值得肯定,不过仍应注意把握其适用尺度,如界定为国内公共秩序、以亲属法基本原则为限、恪守"客观说"的适用标准、适当考量当事人利益等。  相似文献   

5.
朱义亭 《前沿》2010,(20):116-118
准据法是国际私法中一个特有的概念,国内学者围绕准据法的概念、准据法的确定方法、准据法的适用等问题,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本文从准据法的确定、准据法的性质、准据法的范围三个方面对以往的定义方式进行了评析,提出准据法经过法律选择而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一国的民商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亚男 《人民论坛》2011,(10):84-85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管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中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实行五保供养,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7年民政部颁发了《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这两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3):92-93
李浩在《法学评论》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对级别管辖权的异议是管辖权异议制度的重要内容,对级别管辖权的异议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司法实务对级别管辖权异议与对地域管辖权异议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不允许当事人对受诉法院就异议所作出的决定提起上诉。这种限制上诉的做法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0.
陈青 《前沿》2011,(8):74-76
契约自由原则在私法领域中一直主导着整个契约法,是契约法的重要基石所在。当契约具有国际因素时,选择何种法律适用一直是国际私法探讨的问题。契约自由也延展至国际私法的领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重要体现方式。因此,契约自由在解决法律冲突时,有着独特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尊重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进而达到解决法律冲突问题,也不失为辅助解决涉外法律争议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有较完备的规定。总体而言,涉外遗嘱继承关系中不同情形下的冲突规范适用有四种模型,将其与我国司法实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践中仍存在误用的情形,反映出人们对国际私法理论的误解。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适用冲突规范,以解决相关的涉外民事争议。  相似文献   

12.
董作春 《求索》2012,(2):150-152
国际私法的和谐诉求可谓人类社会共同体之欲求,因而必然以其所调整的涉外民商事关系为根本依归。世界和谐既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先导,又是其和谐诉求发展的先导;既是国际私法自身的前提,又是其和谐诉求之源起的前提。国际私法和谐诉求之源起与国际私法之源起可谓同生共体,相互掩映。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国际私法和谐诉求之源起并非单线平铺地展开,而是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即古希腊的城邦条约、古罗马的万民法、欧洲属人主义的种族法、中国盛唐的冲突规范在和谐的基本内涵等诸方面均有所实现,从而在多个层面展现出和谐诉求之源起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3.
徐妮娜 《求索》2010,(2):121-123
关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一点,我国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对“涉外”二字进行考量时,理论界仍存在“广义涉外说”与“狭义涉外说”之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现行司法解释沿用了移植于前苏联的“法律关系三要件说”标准,但是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形势的发展,有些法院对该司法解释标准进行了突破性的适用,大部分法院却还是墨守成规,导致客观上法院对同一标准的把握宽严不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部署,2010年将进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甚至审议工作,立法者应以此为契机,在条文中科学界定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4.
识别是解决涉外民商事案件所不可缺少的逻辑前提,它的作用在于保障法院正确地确定冲突规范,从而正确地适用准据法。而且,识别对于法院管辖权的确立也有意义。海峡两岸的冲突法学者肯定识别的功能。但是,两岸学界对于识别的涵义、对象以及识别的标准的看法不尽相同,立法、司法实践对识别有具体的理解、表现与运用。解决海峡两岸的民商事法律冲突不可忽视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简介文章基于对英美法系主要国家承认和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实践的考察,分别从"扩充礼让规则的必要性"、"司法礼让原则的内涵"(1.司法礼让首先是受托法院对外国法院司法管辖权的尊重;2.礼让是互惠的前提)以及"司法礼让原则的例外"三方面阐述了"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司法礼让原则"。文章进而认为,司法礼让原则的实质,既是国家对其司法主权所要求的属地性  相似文献   

16.
判决既判力理论在实现判决的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权利的终极实现,促进纠纷解决的经济性、一致性方面经受了各国长期司法实践的检验。无论是从民事诉讼理论界的一贯主张还是从司法实务界的实践动向来看,它被吸收进我国民事诉讼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却有着先天的难以调和之处,因此在既判力理论逐渐进入我国成文法的背景下,在其理论框架下对第三人撤销之诉进行重新检视十分必要。总的来说,我国应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定在受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影响的第三人中。  相似文献   

17.
王家兵 《求索》2011,(4):159-161
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带来了国际司法机构管辖权重叠的问题。该问题可通过借用国际私法中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竞合的某些方法、条约法的原则、国际礼让、国家间的协商来解决,而要避免管辖权的重叠的出现,需通过缔结条约时的事先预防和建立国际司法机构间的组织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凤琳 《前沿》2003,(4):94-96
在涉外民事法律的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等诸要素中 ,由于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涉外因素 ,导致同一个法律关系可能要有几个法律来支配。由于各国法律内容的差异 ,适用不同的法律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法律后果。因此 ,在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的诉讼或仲裁中 ,法庭或仲裁庭在对案件进行识别后 ,就要确立某一个法律作为适用该案件的准据法。法院或仲裁庭则根据该准据法的具体规定裁决案件。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 ,要综合分析与该法有关的各种因素 ,确定一个地方或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的联系 ,就以该地方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是基于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民事诉讼的新发展而设置的对第三人程序权的保障措施。作为对第三人权益进行救济的一种新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司法适用中应与已有的事前保障程序及事后保障程序实现良好的衔接,在程序上赋予第三人相应的诉讼权利,保障其权益免受当事人之侵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因此导致的涉外婚姻数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涉外离婚也越来越普遍。海峡两岸同年通过的法律适用法对于涉外离婚法律适用有着不同的规定。与此同时,欧盟《罗马规则Ⅲ》的颁布专门规定了离婚和司法别居的法律适用问题。通过对海峡两岸涉外离婚法律适用进行比较、省思,同时对《罗马规则Ⅲ》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