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萍 《青年论坛》2007,(4):150-152
壁画具有鲜明的时代化特征。现代壁画与特定环境中观众的时代观念相和谐。现代壁画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客观要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我们应将现代壁画艺术推向公共空间,使之成为公共艺术,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纤维艺术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纤维艺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室内外装饰,并且以其独特的自然材质、严谨的工艺形成的装饰功能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起到了积极的美化、烘托作用,不仅在塑造空间、扩展空间上展现了丰富的实用功能,也缓解了现代建筑带给人的冷漠、单调的感觉,因而被称为“温暖人心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田然 《协商论坛》2007,(6):52-52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提高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并逐渐对其文化特色、艺术特色所反映的精神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环境的美观和整洁,而是寻求更多的艺术美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城市中,灯光照明艺术在环境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太注重单体建筑造型的独特与新颖,业主与设计师多都力图使自己的建筑成为业绩中的一个商业标记。“东方明珠”、“金贸大厦”,如同二十世纪初的“汇丰银行”、“沙逊大厦”、“国际大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城市象征,这些杰出的建筑仅仅是城市环境中的一小部分,作为一良性发展的现代城市还需要有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她应集景观、文化、艺术、科技于一体的城市环境,并为城市人们所共享。城市环境的品质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文明程度和民主程度。在以往的开发实践中,业主与设计师对城市环境的关注还远远…  相似文献   

5.
吕亚泽  吕金光 《求索》2012,(6):140-142
唐代净土宗经变画中的建筑艺术空间与人心理感受紧密结合,是建筑空间和作品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性艺术。唐代净土宗经变画价值的实现是由建筑空间因素体现的,也就是将建筑空间与壁画艺术在物质与精神层面达到了完美统一,形成净土宗经变画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6.
从早期的装饰艺术看,装饰是为适应一定的实用目的而产生的,大多适用于客观环境和某种客观对象,如装饰壁画、点缀器皿、饰品等,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程式和表现手法——装饰性.装饰往往要和工艺制作相结合,大多受工艺材料和制作条件的制约.因此,现代的产品设计中装饰艺术又具有一定的工艺性.如何在现代产品设计的外观效果上表现这些特性,使装饰艺术得以延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商业环境发展的趋势1、从“物”的消费向“精神”情绪化空间转化现代商业环境有别于其他空间,人们把商业购物环境视为生活的“大舞台”,希望从多种多样的商业设施中寻找满足自己心愿和嗜好的目标。在商业空间环境中,既有形成空间形态的尺度的售架、柜台、展台区域,又有形成空间韵律流动的人;另外在一些大型商业环境中,设置的景观电梯、园林建筑、绿化盆景、雕塑壁画、瀑布喷泉、多彩照明等组成了交通、观赏、购物的序列,将复杂多变的商业柜组,编织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人们在购物过程中的行为与艺术共享兼容,从而进一步丰…  相似文献   

8.
赵洪涛 《求索》2011,(4):69-71
现代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工具理性渗透于社会每一个角落,生活被"异化"了。日常生活空间的区分,其理论的建构充满着各种冲突,一方面,日常生活是被批判的对象,因为其自身就无处不在体现着现代理性的机械性,艺术变成了失去内容的形式,其本真的价值被遮蔽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这种被遮蔽的艺术精神有萌发生机的可能,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空间,它有着不同方向的张力,这就在观念上启示我们可以在被工具理性禁锢着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突破口,恢复被遮蔽的艺术之维。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这对于现代生活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12月北京的展览盛事上,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作为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之一的“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特别引人注目,在首都掀起了山西文化热和壁画艺术热的巨大冲击波。展览为山西省境内现存的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中部分精品的珂罗版复制品,以原大、原色、原貌,再现了山西古代壁画的面貌和神韵,使散布于各地不可移动的古代壁画走下大墙,搬出墓室,荟萃于一堂,让人们系统、集中、身临其境地欣赏平时不易看到的壁画艺术精品。展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物局主办,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北…  相似文献   

10.
屈云东  曾钊新 《求索》2008,(5):189-190
环境艺术作为一门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对它的审美,应建立在传统的形式美法则之上,并结合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追求环境与人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和发展。所以本文试图从人的生存观、关感心理、适度原则、内在旋律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环境艺术的形式美感表现,以及这种表现是如何同人类审美的自我实现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11.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作品评价:     
《中国统一战线》2014,(8):F0003-F0003
郭爱和的“洛阳三彩”釉画技艺,突破了艺术品空间规模限制,极大地丰富了创作者的艺术语汇,充分拓展了审美空间,浸透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完美体现陶瓷材料与陶瓷艺术工艺的有机融合,陶瓷装饰艺术与环境美学的有机统一。作品优美、明朗、华贵、绚烂,信手拈来、随意创造,渗透着一种无限的活力和热情,熔炼幻化出一个五彩缤纷的艳丽的陶瓷美学新世界,赋予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的灵感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青年论坛》2005,(1):90-91
高校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整理、传承、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高校文化系统中的校园文化,以其主题的鲜明性、形式的丰富性和参与的互动性,对优化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一苇 《思想战线》2005,31(2):93-96
在后现代消费空间中, 酒吧与艺术之间构成着一种紧密的关联。酒吧空间中的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观念迥然不同。酒吧为各种反艺术反美学的艺术实验提供了资源和场地, 艺术从神圣的殿堂坠入到大众消费的空间。酒吧已成为消费的时尚, 艺术的反叛亦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7,(2):89-89
第八批10项新职业(2007年1月发布) 会展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从事大、中 、小型会展、节事活动的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施工,并提供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化表现服务的人员。  相似文献   

16.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剪纸艺术是广泛流传在中国境内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流传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创造者的许多苦难和对美好的向往.现代剪纸艺术与民间剪纸艺术是并行的两条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有赖于新剪纸的发展以及剪纸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和融合,而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在保留其本源审美精神的前提下,融人到现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才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钦媛 《求索》2013,(1):100-102
克孜尔石窟作为我国四大佛教石窟寺之一,其建造年代最早,为我国路传佛教的首及地区。其间保留的大量艺术壁画近乎占据所有洞窟的一半,绵延石窟发展的始终,足以说明艺术在当时、当地及当时佛教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壁画为我们研究历史上的龟兹乐、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佛教艺术及东传乃至龟兹文化、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受到外来文化侵入、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传承方式单一和音乐形式较为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正在逐渐消失。合唱艺术是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艺术形式,目前已有许多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播、发扬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成功案例,并且合唱艺术具有日益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这都非常有利于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此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探讨合唱艺术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可行性,论述合唱艺术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原则与艺术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求索》2011,(7):194-196
陌生化原则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中,它的延伸完全可以适应所有艺术创作。艺术形式陌生化,偏离一般的生活常态和逻辑规范,延长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难度与时间,使受众在完成对艺术审美的过程中,体味到美学快感与美学意味,应该成为文学创新和艺术创新必须遵循的原则。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在陌生化中生成出现,新的形式则预示作品中艺术意味的进一步提升,艺术家自由创造的空间更加的拓宽。研究陌生化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种种关系,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提炼艺术作品的美学品质,对当前的艺术创作,必然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