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绪三十年(1906)清明节,嵊县东王村艺人高炳火、李世泉、钱景松,在村中香火堂前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穿上从农民家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演出《十件头》、《双金花》等。这是唱书艺人第一次在嵊县本地登台演出,称“小歌文书班”,后简称“小歌班”,以区别于绍兴大班(绍剧)。1920年,小歌班艺人四十余人集中在一起,在上海演出《琵琶记》、《梁祝哀史》、《碧玉簪》、《孟丽君》等反映妇女命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30年代,发源于浙江嵊县的越剧在上海逐渐发展和繁荣,受到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喜爱。1938年,上海的《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还发起了评选“越剧皇后”的活动,通过了读者的投票评选出“越剧皇后”。荣获这一桂冠的就是越剧著名演员姚水娟,当时她年仅22岁。  相似文献   

3.
<正> 上海滩,十里洋场,并不轻易接受任何东西.但在1921年前后,她却情不自禁、满怀喜悦地欢迎了一群来自浙江嵊县剡溪两岸的艺人。这群艺人演着一种后来叫做越剧的戏曲,使整个上海都沸腾了.嵊县,山奇水秀.越剧就产生在这里.清朝成丰年间,马塘村的“草木才子”金其炳,创成“四合调”,并教会了大批艺徒,于是“沿门喝书”兴盛一时,一些曲目就在这时形成.1906年,艺人们第一次登台演出,乡亲  相似文献   

4.
<正> 剧目参演获奖不料却遭侵权杭州越剧院(以下称“越剧院”)于1996年1月23日与《梨花情》剧本的创作者包朝赞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约定由越剧院排演包朝赞创作的大型古装越剧《梨花情》。正式演出后支付首演酬金4000元。剧本定稿时先预付酬金1000元。此后,越剧院即组织演员对该剧进行排演,由杭州越剧院演出的《梨花情》一  相似文献   

5.
百年越剧     
阳春三月,江南山水,清音缭绕。趟过中国戏曲艺术的长河,穿过越剧百年的帷幕,此刻,我们从越剧的故乡,张望那并不遥远的万年台。100年前的此时,嵊县剡溪东王,“落地唱书”不绝于耳……谁都不曾料到,一个不经意间形成的演出,便如三月里的桃花汛,恣意泛开,穿曹娥,走钱塘,聚黄浦,渡香江,润泽海内外。舞榭歌台上,乡野市肆间,《红楼梦》渗透的是一腔彻骨的愁怨和苍凉,《白蛇传》泅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鼓荡的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折折幕幕中,李世泉的古朴淳厚,袁雪芬的纯朴真切,傅全香的跌宕多姿,徐玉兰的烂漫华…  相似文献   

6.
赵征 《今日浙江》2002,(8):40-41
不久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30余人专程赴越剧艺术发源地——嵊州,利用送戏下乡间隙寻根探源。这对于越剧的继往开来是很必要的。说起越剧发源,早在公元1852-1906年期间,嵊州市剡溪两岸民间流传着一种叫做“落地唱书”的说唱艺术。这是越剧的  相似文献   

7.
舞者摇篮     
<正> 一直以来,浙江有自己的芭蕾演出市场,却没有自己的芭蕾演员。这种现象被视为浙江文化事业上的憾事。2000年,浙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业芭蕾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不久前,芭蕾班排练的《四小天鹅》、《金银圆舞曲》、《天鹅之死》、《花节》等芭蕾剧目纷纷上演于浙江音乐厅。三年已过去,憾事不再有。芭蕾班成了浙江艺坛的一枝奇葩。浙江不能没有自己的芭蕾数百年来,芭蕾舞以她独特的舞姿、动人的爱情故事,倾倒了无数痴迷的观众。中国仅有5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  相似文献   

8.
顾兆农 《政策》2007,(1):59-59
2006年11月27日晚,“湖北文化周”在北京天桥剧场闭幕了,压轴大戏是湖北荆门艺术剧院献演的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为求得一张门票,找到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是专门从江苏赶来的;中国戏剧学院一下提出要1000张戏票。那天晚上,演员7次谢幕,观众的掌声响起7次,一浪高过一浪。在荆门市,很多人都能唱上几句《十二月等郎》,那是因为,这戏在那里久演不衰,观众百看不厌,至今已经演出了200多场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有人感动得流泪。一出“农民戏”,何以引起城里人这样的共鸣?一部地方戏,为何赢得外地观众的这般喝彩?这是因为,人心都是…  相似文献   

9.
赵辉  张磊 《台声》2010,(1):54-57
<正> 李国修,祖籍山东莱阳,出生于台湾,成长在西门町。有着"台湾莫里哀"称号的他,18岁时加入世新大学话剧社,因兴趣而投入剧场演出及创作。自1980年参演耕莘实验剧团(兰陵剧团的前身)作品《荷珠新配》而倍受关注。此后参加华视"综艺100"的演出,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进而于1985年。参与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创团演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6年,31岁的李国修创办"屏风表演班",不但身兼编剧、导演,也经常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如今成立23年的屏风表演班"作品近40余部,包括《三人行不行》系列、《《莎姆雷特》、《西出阳关》、《京戏启示录》、《女儿红》、《六义帮》等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张国立,天津人氏,1971年考入成都铁二局文工团两年制学员班,毕业后留团工作。1982年调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1992年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从艺30年,先后当过演员,拍过广告、MTV,做过制片人、导演。从电影《顽主》、《混在北京》、《一声叹息》,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一、二、三、四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二部),他一路演了过来,也一路“导”了过来。张国立饰演的康熙皇帝的电视收视率之高,可谓妇孺皆知。难得的是他把一个康熙一、二、三、四地演出来,不烂不过,还能让观众津津有味地看着、念着……  相似文献   

11.
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立秋》,作为我省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强省、开展强势文化活动、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精心构建“华夏文明看山西”重要文化品牌的重要成果,在省内演出了54场后,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我们的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欢迎、得到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肯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巨大成功!艺术周演出活动结束后,纵观各个方面传来的信息,这次演出有这样几个特点。对《立秋》,观众与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震撼”与“感动”。为什么呢?是为《立秋》的…  相似文献   

12.
赵杰 《乡音》2011,(3):36
《秋胡戏妻》,又名《桑园会》,是一出生、旦(老生、青衣)并重剧目,京剧有演出,河北梆子演出更多。戏文表现的是鲁人秋胡在楚国为光禄大夫,回家探亲。其妻罗敷自秋胡离家后,20余载与婆母养蚕度日。秋胡归途中,见一女子采桑,见似己妻,又不敢  相似文献   

13.
王维娜 《今日海南》2006,(11):16-17
在演出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地方剧种名存实亡,许多剧团因失去观众而退出市场的今天,海口市美兰区的大致坡镇却有14家琼剧团、400多名演员常驻镇上,盛演不衰。2005年,这里的琼剧团演出达4000多场,约占海南全省琼剧演出场次的60%以上。海南的这一“大致坡琼剧现象”,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以及《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多家省、市媒体的关注。海南省和海口市的宣传文化部门正积极筹划,将大致坡镇建设成为“琼剧文化镇”,以推动琼剧这棵“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多的新枝。  相似文献   

14.
奏下去吧     
最近,我受韩国艺术协会之邀访问了首尔。访问期间我生平第一次观看了“板索里”(Pansori,韩国清唱),这也成为多年来最令我动容的艺术体验之一。虽然名为“韩国清唱”,但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朗诵张力十足的戏剧故事,多半是“演”而不是“唱”。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演出可能会很长一一最长可达8个小时(尽管我观看的那一场演出只有两个半小时)一而且是由一位演员演满全场。  相似文献   

15.
60年前张爱玲在《更衣记》中以女子更衣史写出了大历史,60年后的上海南京路上,来自东华大学的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中国历代服饰……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了观众眼球。万余名国内外游客观看了东华大学宣传部党支部策划实施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学特色文化展演周”及《时尚东华》等系列演出,对深厚的大学特色文化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16.
在越剧发展史上,1942年的越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改革的发起者就是袁雪芬. 袁雪芬出生在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农村,父亲是乡村私塾的教书先生.11岁那年,被生活所迫的袁雪芬,瞒着父亲,到邻村的戏班子学戏.在藤条和竹片的抽打下,6个月后袁雪芬和姐妹们就上台演戏了.很快,袁雪芬唱红了,挑起了大梁.  相似文献   

17.
上面所刊照片,是沪剧《芦荡火种》的剧照。沪剧《芦荡火种》于1960年由上海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并由该团演出,在舞台上最早塑造了阿庆嫂形象。剧照中的阿庆嫂扮演者是著名沪剧演员丁是娥。丁是娥于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吴兴县(现为湖州市吴兴区)一个缫丝工人家庭,9岁时在沪从师丁婉娥学戏,工花旦、正旦,兼演老旦。在儿童申曲班以小小婉娥艺名登台。18岁满师后,相继在鸣英、文滨、上艺等沪剧团参加演出。1947年在沪剧《铁骨红梅》和《何处觅返魂香》中扮演主要角色,受到观众和著名戏剧家田汉等人的称赞。新中国成立后,丁是娥致力于沪剧改革,特…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曲艺团一行35人从7月18日至31日,陆续在台湾花莲县、高雄市、台北市等12个县市巡回演出,目前已完成4个县市的演出。表演节目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主轴,以歌剧方式介绍蒙古族传统婚礼的过程,表演形式包括民歌、舞蹈、祝颂、赞词、对答唱及“好来宝”等,堪称是一部出色的蒙古民族民俗史诗,让台湾观众耳目一新。许多台湾观众赞赏这种“真正的马背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夏,东方歌舞团为我国著名的朝鲜族舞蹈家崔美善举办了独舞晚会。这位四十七岁的舞蹈家在晚会上,表演了八个舞蹈:朝鲜族舞蹈《长鼓舞》、《喜悦》、《丰收曲》和演出前赶排出来的《挚爱》;汉族舞蹈《东方的微笑》(这个舞蹈取材於敦煌二五九窟的彩塑,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傣族舞蹈《白孔雀》;日本舞蹈《樱花》;埃及舞蹈《尼罗河畔的姑娘》。这是一台强烈感染观众的精彩演出。演出後许多观众给她题诗作画,赠送花  相似文献   

20.
84岁杨贵妃     
这是北京一场很少见的演出。星期天下午,昆曲研习社举行例行演出,各界来宾不少。在剧场后台的化妆室里,我把演出的说明书放在将要主演大轴《单刀会》的朱家溍先生面前。他一看自己的名下注有“84岁”,当时“咳”了一声:“瞎写,我实际是81岁。你知道的,我一向不赞成写岁数,艺术到底好不好,不在于岁数大小.也不在干是专业还是业余……”我笑了,因为去年一次演出的说明书,在朱先生名下还冠以“著名业余京昆表演艺术家”的称号。朱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忘年交,他出身贵胄世家,幼年时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多次到他家里唱堂会。杨老板见到这位年纪小小、又颇懂戏的公子爷。便称他为“四哥儿”(朱在兄弟中“行四”)。稍后,朱便常去杨老板家玩,也经常得到杨老板的指点。那时伶人对自己的技艺是不肯轻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