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 《前线》1965,(14)
列宁曾经指出,对立统一或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主席进一步概括了国内外革命斗争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这一思想。毛主席在《矛盾论》一文里,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并且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  相似文献   

2.
俞良早 《理论学刊》2004,4(2):18-22
在列宁的思想中,知识分子创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创造这种理论是统一的,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同无产阶级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宣传与被宣传、鼓动与被鼓动的关系,而不是取代者与被取代者的关系。“西方列宁学”所谓列宁以“知识分子”取代无产阶级或者以“党”取代无产阶级的说法是对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歪曲。列宁十分注重处理好党中央与党的地方组织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发挥党的地方组织的作用和党员的作用;作为党的领袖的列宁,一向尊重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意见,执行党的决议。“西方列宁学”提出列宁以党中央取代党的地方组织和党员,以自己取代党中央,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反复曲直、充满矛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此,就必须解决三个带有根本性的矛盾:即理想目标与现实国情之间的矛盾;一般原理与特殊规律之间的矛盾;直接过渡道路和迂回过渡道路之间的矛盾。列宁的社会主义学说就是在上述三重矛盾的突围与突破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矛盾论》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代表之作。在这部著作里,毛泽东用一定的篇幅对矛盾构成的内在机制即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作了深入的阐发。笔者认为,毛泽东在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时尤为重视矛盾的斗争性,这也是毛泽东解决矛盾的艺术所在。本文欲对毛泽东矛盾学说,尤其是其斗争性思想的形成及意义作理论上的探讨。 一、矛盾斗争性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矛盾斗争性思想是很丰富的,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引用列宁的话…  相似文献   

5.
郑异凡 《党史博采》2005,(6):135-139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实质和内容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俄共一些领导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抓住列宁的某一说法,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辩护.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布哈林则认为新经济政策中的决定因素是运用市场机制.这些不同诠释直接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命运,但都可以在列宁的言论中找到依据.有些解释属断章取义,无视列宁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科学的研究需要对列宁的不同说法联系具体的时间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理论,成功地运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科学地解决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学会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或事物)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指矛盾着的双方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列宁曾指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列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体现在诸多方面,在所有这些诸多方面中,尤其表现在对毛泽东的辩证思想的应用和发展。“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辨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意义上讲,辨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辨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辨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  相似文献   

8.
郑异凡 《党建》2009,(6):62-63
斯大林时期一些著作都特别强调,是列宁提议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例如经斯大林本人亲自修订的《斯大林传略》写道:“1922年4月3日,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列宁最优秀最忠诚的学生和战友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对此一说历来有不同说法。中央全会参加者托洛茨基在《我的生平》(1929年)中认为:“斯大林正是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由季诺维也夫推荐,违背列宁的意愿而被任命为总书记的。”托洛茨基还说,谁也没有赋予这次选举以特殊意义。“在列宁生前这是个技术性的职务,不具有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9.
傅铁铸 《新长征》2006,(8):26-27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是一个系统概念,也是对立统一概念。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矛盾与冲突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在解决矛盾中求得统一和谐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经典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一七年。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列宁彻底地揭露和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国家观,捍卫了并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把这一学说推进到新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系统规律丰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丰富和深化了矛盾学说,这是当前我国哲学界相当普遍的一种看法。然而,对于“丰富”和“深化”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观点并不一致。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要正确地理解系统规律对矛盾学说的丰富和深化,就必须先弄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志提出,自然界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普遍表现为层次系统的结构,而矛盾的思想,对立统一的思想,事物是由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思想,则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多样的、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2.
程剑民 《求实》2003,2(Z1):82-83
物质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尽知的。但在国内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只是就列宁的物质定义作些引伸和发挥(主要讲列宁的定义同唯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和旧唯物论划清了界限),而没有分层次地对物质范畴加以研究和规定,人们只笼统、抽象地知道物质是客观实在,至于它还有些什么具体内容,许多人的认识是模糊的。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不仅应具有高度的哲学抽象,而且还应在不同的层次上展现出自己丰富具体的内容来,它本身应是多种规定的综合。要分层次地对物质范畴加以研究和规定,从抽象到具体,逐渐揭示出物质范畴丰富的内容来。据此,可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 第一,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来规定物质  相似文献   

13.
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从黑格尔那里开始就不认为差异是矛盾,事物开始时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矛盾是后来才有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差异就是矛盾”这在黑格尔那里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它是黑格尔矛盾学说中的一个命题。黑格尔的“差异就是矛盾”的命题,是建立在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则和这一原则的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基础上的。本文的第一、二部份准备就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探讨黑格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说,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大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论述,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说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键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列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发挥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的作用,主要包含理论联系实践、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全面覆盖教育对象这五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建设的过程中,在一系列文献中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定革命信念。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表现为它极其彻底而严整、它是方法而不是教条、它是革命的和批判的。因此,列宁号召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旗帜。列宁的这一思想对我党正在进行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关于两条战线斗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丰富和发展。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都是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度过的,他们关于党内斗争的一系列思想和观点,给后人以极大的启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明确地提出两条战线斗争的理论。这一重大的理论任务首先是列宁来完成的。列宁之所以能首创这一理论,原因就在于他的实践活动立足于一个政党中,而这一政党里有各种复杂的关系和在思想认识上时而一致时而分歧,行动上时而趋同时而分道的派别,这就不能不使俄国党内的斗争格外尖锐,格外复杂。同时,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也为这一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坚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理解矛盾学说“一分为二”与系统理论“一分为多”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大致有三种看法: 第一,矛盾学说和系统理论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矛盾学说反映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而系统理论从创立和发展过程来看,则属于具体科学,指示的是世界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