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国 《前沿》2012,(13):132-133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城市的发展中,防灾减灾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其防灾减灾工作必须做好。在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城市社区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了。有鉴于此,要做好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工作,就必须将老年人作为重点教育对象来看待,并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来提高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首先,加强防灾减灾体系整体设计。成立北京市减灾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各部门联动,完善综合防灾减灾协调机制。第二,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肖兆菁 《中国减灾》2013,(12):37-37
海南省海口市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台风、水涝、干旱等灾害发生频率高,这些自然灾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2009年开展“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海口市认真贯彻国家和海南省减灾工作规划,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机遇,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为契机,紧紧围绕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制,逐步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社区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4月11日,全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场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与会人员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和参与灾害管理,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强调,促进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参与防灾减灾,推进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是落实温家宝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迪 《中国减灾》2013,(12):18-19
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社区是基本的组织单元,是强化社会对灾害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为切实加强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依托2013年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专项建设项目开展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的减灾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承泰 《中国减灾》1994,4(3):35-37
国外城市的减灾法规刁承泰(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城市是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减灾防灾工作的重点。在城市管理中,不但要调查和分析各种城市灾害信息,而且要重视减灾法规的制订与实施。目前,我国城市已有一些减灾法规,但还很不完善。本文简要介绍国外城市对某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伴随着社区网格化的发展,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日益提升。山东省枣庄市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异常重视,以自身防灾减灾工作经验为支柱,建立并完善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机制与体系,积极探索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新模式,成为网格化管理与防灾减灾工作相结合的"样板"城市。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因此防灾减灾对于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相比于日本完善的地震灾害救助体系、成熟的城市设计和多样的宣传普及,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强化和开展。作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完善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第一,完善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系。首先,必须制订统一的防灾减灾法以应对巨型复合灾害;其次,针对各个层级建立完善且高效的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0日,第七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来自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灾害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9日至15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第七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  相似文献   

11.
金磊 《中国减灾》2003,(4):47-48
建立有效的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及预警和迅速反应机制是实现现代化城市政府职能的关键。在现代城市综合减灾战略中,防灾减灾规划是至关重要的,而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就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最有效的应急手段。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编研城市应急预案,成为一个必须予以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斌 《中国减灾》2013,(4):63-6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一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3.
郑东 《中国减灾》2012,(9):46-4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湖北省政府同意,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2〕43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综合防灾减灾为对象编制的省级专项规划,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湖北省政府指导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湖北省政府同意,6月下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鄂政办发〔2012〕43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综合防灾减灾为对象编制的省级专项规划,是《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湖北省政府指导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优先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防灾减灾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减灾能力建设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2020年,河南省重视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单位等,不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时强调,要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素养,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减灾是国际主流的防灾减灾模式,是防灾减灾实践必然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防灾减灾的指示和要求,实现云南省综合防灾减灾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顺应防灾减灾领域的变革趋势,云南省减灾委办公室拟在推进云南省综合减灾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林心俏 《中国减灾》2013,(12):53-53
近几年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力推的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正在通过示范效应,逐步增强公众的减灾意识,提高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目前,各地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防灾减灾工作标准、模式和预案的细化、完善以及操作性得到很大提升。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防灾减灾局势,当前基层和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依然不少,许多地方防灾减灾工作还比较被动,只有将增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上升为一种社区和全体居民的自觉行动,才能与政府形成合力,实现防灾减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国内外防灾减灾产业交流合作,《中国减灾》杂志社决定编撰《巨变-中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辉煌成果》大型纪念画册,并随主刊免费赠阅,由北京睿世大道国际文化传媒中心负责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