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规定了行政诉讼合法审查原则,同时又规定了合法审查的依据是法律、法规,也可参照规章。由此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行政机关依一般规范性文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被诉至法院,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既不是法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下简称“行诉法”)之规定,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不仅是宪法原则的体现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能,而且也是保障“行诉法”正确贯彻实施的一项自我保护措施。何为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之“外延”?即检察机关在何时、何阶段、何方面对行政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损害,而提起的诉讼。1990年10月1日我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开始实施,《行诉法》的目的之一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行诉法》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4.
徐隽 《政府法制》2014,(34):15-15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行诉法实施24年来的首次大修.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新行诉法有哪些实招?能否真正为“民告官”撑腰?  相似文献   

5.
军事机关适用行政诉讼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将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军事机关可否适用“行诉法”的问题,已引起军内外法学工作者的关注,正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仅就我军内部是否应当实行行政诉讼制度以及如何实行的问题谈点管见: 一、军事机关适用“行诉法”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1.关于军事机关是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从我国目前的宪政状况来看,军事机关是一种独立的国家机关,它与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不构成隶属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机关似乎不在国家行政机关之列。但是,军事机关确有行政行为,依法可以行使国家所赋予的部分行政权力则是确定无疑的。在这一点上,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职能部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能因为它只行使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行政权就不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理论,有权的国家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如果作出不当的行政行为,就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然会产生相应  相似文献   

6.
伟民 《政府法制》2008,(24):15-15
近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五年立法规划,坊间呼吁已久的《行政诉讼法》修改被列为一类立法项目。有媒体报道称:行诉法修改将集中于扩大受案范围等议题,其中,长期争议的“红头文件”不可诉问题有望突破: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已于10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其受案范围的实体法之一——《兵役法》和兵役法规理应与其相适应。但是,我国目前的兵役法律、法规中的某些处罚条款还不符合《行诉法》的要求,这样,执行中将容易引起行政诉讼,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订和补充,既影响兵役法律、法规的效力,也影响兵役工作的开展。一是某些法律条文的可行性值得推敲。如《兵役法》第61条规定:“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军事训练的,经教育不改,基层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8.
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及其全面确立的“民告官”制度,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行诉法对“民不可告官”传统观念的颠覆,对依法行政的倒逼,以及对政府与公民、公权与私权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激起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成为推进民主法治的一个重要拐点. 迄今为止,行政诉讼已涉及70多个行政管理领域,公安、工商、交通、城建、计生、社保等热点部门频频成为被告,几乎所有的中央部委都被推上了被告席.也正是自行诉法起,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控权行政法”先后出台,基本完成了对行政权力的一条龙式法律制约.  相似文献   

9.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于1990年12月4日—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行政法学理论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各地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的主题——有关实施行政诉讼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者一致认为,行政诉讼法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已经或必将发挥出其重大的作用。但也应看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要求与适用这一法律的条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给全面贯彻实施行诉法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际困  相似文献   

10.
行诉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这里将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和“又不履行”作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并列条件,即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笔者认为这样规定不妥.一、与行诉法第44条规定互相矛盾,有背于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诉法第44条明确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这就是说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其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原告提起诉讼而停止执行,即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该原则有两种含义:一是义务人不停止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二  相似文献   

11.
<正> 1994年4月1日—2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办了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回顾了行政诉讼法颁布5年来的实施的成就,和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分析了行政审判的现状和共商行政审判走出困境的对策,结合审判实践和行政执法实践,提出了修改和完善行诉法的建议,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具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全国诉讼法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现将会议主要论题及观点简述如下:一、关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基础与立法宗旨有的同志不赞成将“行政法治”作为行诉法的理论基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学说(其内容包括人民和主权的统一、人民对权力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它的通过和颁布,结束了我国自秦汉以来儒法两派关于“人治”和“法治”的虚妄之争,也第一次以可操作性的法律宣布“内无分权制衡机制、外无人民对政府控制”的局面从此成为历史。“行诉法”是我国法制史、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是旧传统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的界限及行政法学研究的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纪念《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颁布十周年之际,《行政复议法》得以制定颁布。该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行政复议范围和保障机制,①但同时也在某些领域缩小了行政诉讼(以下简称行诉)的受案范围。②可以说,既有进步,又有倒退,这种现象不能不促使行政法学者深思。行诉法颁布十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都设立了行政审判庭,受案范围不断扩大,全国受理的一审行诉案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③这一方面反映出行诉法深得人心,行政相对人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与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的大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为《行诉法》)施行20多年来,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其修改成为必须推进的课题。对于法制度改革来说,须有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富有成效的意见交换,而对《行诉法》修改过程中所涉及的焦点或者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并展开系统性研究,包括对行政诉讼公共性价值的确认,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评价分析,对修法的必要性、拓展受案范围、实现诉讼类型化、设置行政公益诉讼、完善审级管辖制度等进行思考,对诉讼程序的创新与整合、司法解释的定位等进行探索,则是《行诉法》修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军事行政诉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于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开始在全国施行。这部“民告官”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之一。但是,行政诉讼法是否适用于军队,人们的认识尚很模糊。其实,就行政诉讼法能否在军队适用而言,无非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军事机关及其成员能否对地方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7.
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进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出台,军队法律再人士和广大官兵十分关心军队对这一基本法的执行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一问题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军队对行政诉讼法的执行,笔者认为似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应的军事法规,保障军人以公民身份依照行政诉讼法正常参预行政诉讼活动;二是平民(即非军职人员)可否对军事机关非国家行为的违法军事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以及如何确认这种行为和有无特殊诉讼程序的问题;三是是否需要在军队内部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以对军事机关的军事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显然,在上述三点中,除第一点可以肯定,并只需作解释性研究外,其余两点都需认真地进行可行性法理研究。一、我国军事机关及军事行政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称行诉法)第54条第4款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这就从立法上确立了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问题,从而使近几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得到了法律上的解决。正确理解司法变更权的内涵,对于审判实践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颇有探究价值: 一、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的变更问题。司法变更权就其本意来说是改变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政决定的仪力,其目的在于矫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已于1990年10月1日生效实施,但对行政诉讼中的某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审判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做法。本文拟就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谈谈一管之见。一、对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中“行政强制措施”的理解问题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对本条规定中的“行政强制措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本条中使用的“等”字,把行政机关在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明确规定:“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公安机关受劳动教养委员会委托,办理劳动教养案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