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时期,我党为了解决面临的经济困难,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项运动的开展,使抗日根据地军民渡过了难关,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提出的"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成为指导全国抗日根据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刘少奇在山东积极践行这一政策方法,并加以创新。新时代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仍需要坚持这一政策方法。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为进一步促进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拥军优属树立了典范,也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周恩来由于其特殊的职责和分工,指导和参与了多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并围绕根据地建设若干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理论,对赢取抗战最终胜利和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策略、影响等方面对周恩来这个特定时期的根据地创建思想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动员是在日本侵略者在山东推行奴化教育,教育机构遭到严重破坏,广大农村地区文艺活动极度封建、落后的背景下开展的。山东党组织一方面广泛发展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努力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抗日热情;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到民众中开展革命文艺活动,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动员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文化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随着适时、适地经济措施的制定和推行、经济机构的不断完善,胶东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经济运行的有效机制,成为全国的典范。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不仅逐步解决了胶东军民生活品的供给,还充实了根据地的财富和抗战物资,支撑起坚实的抗战物资基础。民用工业逐渐规模化,兵工生产持续扩大,黄金生产源源不断;这些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促进抗战经济走向成熟。北海银行的有力运营和北海币的广泛发行,构建起了有活力的抗战金融体系。胶东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各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为中国抗战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充分的抗日民主自由权利。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抗日战争初期即遵照中央指示,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日政府。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前后,又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形式,开展了广泛的精兵简政运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推进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影响下,抗日根据地范围逐渐扩大,中国共产党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配合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晋察冀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正确认识抗战与中国革命关系,提出了抗战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并率先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和其他建设。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生机勃勃的情况,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将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赢得了抗日根据地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拥护,从而为抗战成为人民的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革命美术工作者,始终坚持为抗战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方向,深入人民群众和抗战生活之中,不断地学习民族传统和探求中国风格,创作了很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并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美术作品,充分发挥了美术这一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艺术武器的作用。他们的美术创作不是在与时代隔绝的象牙塔中完成的,而是直接投身于斗争,投身于群众活动的结晶。他们既是画家,同时也是革命家、对敌斗争的英勇战士。  相似文献   

12.
抗日根据地抗战不仅成为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且书写抗日战争历史的辉煌篇章。根据地音乐文化为根据地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地音乐文化成为鼓舞根据地将士"浴血奋战"的精神武器、呼唤根据地民众"保家卫国"的抗战号角、昂扬根据地军民"坚强不屈"的前进旗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进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抗战文化 ,确切地说 ,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抗战文化。这种抗战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通过营造和强化抗战文化氛围、领导和促进抗战文化运动、广泛推行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并密切配合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抗日斗争 ,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上,曾经活跃着一支日本人民的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简称“反战同盟”)。“反战同盟”先后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到二十一个支部,仅山东抗日根据地就拥有七个支部,其数量之多,为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冠。本文将探讨反战同盟在山东的发展、活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特别重视文化斗争,千方百计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注重抗战文化建设,开辟了文化领域内的另一场抗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引导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和统领,通过制定抗战文化方针,培养抗战文化队伍,明确抗战文化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规定抗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步骤和方法,重新构建了根据地抗战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根据地干部教育事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教育,扫除文盲和创办期刊、报社,大力建设抗战文化传播媒介,创造性地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为抗战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终体现一个主旋律,这就是抗日爱国:爱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爱国主义的文化活动;爱国主义的文艺作品;文化人以爱国主义精神战胜困难,宗教界在爱国之心的推动下毅然抗日以及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的直接爱国主义行动等。探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抗日爱国主旋律,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主要矛盾的转化,解决革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很多有影响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反映了军队建设、根据地的风土人情及党在根据地的各项工作。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调查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将普遍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开展调查研究,并在调研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调查策略。调查研究的开展,为政策的调整及转变提供了依据,克服了工作中的困难,推动了各项政策的执行,并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华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基于对晋察冀根据地社会阶层状况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以民族抗战为契机,以乡村社会整合为内在源动力,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整合机制,整合了边区各种资源,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以及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在华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基于对晋察冀根据地社会阶层状况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以民族抗战为契杌,以乡村社会整合为内在源动力,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整合机制,整合了边区各种资源,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以及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在华北抗战中的统战工作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原则的把握,对日军侵占区、国民党统治区、地方实力派掌控区等不同地方、不同城市、不同人群区别对待的统战方法对我们今天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