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这一根本是由先秦儒家奠定和确立的。本书以“先秦儒家孝道研究”为题,就是想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迁与儒家孝道思想的形成、发展,认识其本来面目,对其性质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本书着重探讨了孝道的源起及其宗教伦理化、  相似文献   

2.
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接着又对孝道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即有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最后指出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孝道文化形成以后,对后世法制文化的影响极大。为强调人们对孝身体力行,封建统治阶级除了孝道的灌输和褒扬外,还运用了礼法措施来推行,力图将儒家"孝"的伦理思想渗透到刑律中。几千年来,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深深渗透到我国的立法和司法的各个领域,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4.
“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转型以后,孝道逐渐僵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遗忘了生活情感这个大本本源。当下我们要重建孝道,绝不能仅仅将孝道理解为道德教条,而应该进一步追溯其本源,立足于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来重建孝道。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儒家哲学中,道德情感居于中心地位,认识论、知识学是同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的。这种道德情感能使我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更使我们关注、热爱、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消解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从而真正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从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解读大学生极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大学生中不断出现自杀、弑父、弑母的极端行为,是儒家孝道思想生命意识的缺失的表现。就此,文章提出弘扬孝道以抑制大学生极端不孝行为的四项措施:将孝道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将孝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对孝的认识、将孝道纳入操行评定体系以强化大学生孝的意识、将孝纳入校园活动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对孝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道德品性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先秦儒家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孔子将"为仁"作为道德品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并从"为仁"的基础、 "为仁"的方法、 "为仁"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为孔子"为仁"学说找到了人性根源与普世意义.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从另一个角度为道德品性培养的普世性找到了人性根据.性善与性恶,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了道德品性培养的必要性寻找理由.  相似文献   

8.
9.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传统的核心内容,对我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封建社会的唐代,它有继承传统的一面,更应看到它扬弃传统的一面。研究唐代孝道可以从中受到启迪,而且对于今天建构和谐文化也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而宽泛的概念,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根据剖析当代文化建设的困境和需求,理解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对传统文化在儒家孝道里的重新定位,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加强孝道文化建设,是应对社会转型和老龄化时代的需要,是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培育优秀家风、营造家庭社会和谐关系的需要,是解决代际问题与冲突的需要。当前孝道文化存在孝道观念衰落、子女孝亲不足、啃老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等问题。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精华,建构父慈子孝、人格平等、睦亲齐家等新型家庭代际伦理,以法律保障和政策导向为孝道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孝亲敬长家庭美德水平和调适家庭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统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孝道的功能,有明显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部分。然而,在少子化、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今天,其在教化后代、赡养老亲、慰藉精神、推广尊老等诸多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早在西周时期"孝"观念已经萌发,其后在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条件下,孝的内涵不断拓展丰富,并日益理论化、体系化,最终发展成为协调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孝道。在近代,尽管孝道因受批判而遭受冷落,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实,我们应该对传统孝道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孝道     
法律和道德两个概念在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体系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清晰起来,孝道问题作为一个道德原则,不能简单的以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来进行规范。只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道德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孝道找到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以孝治天下是古圣先贤的经验。晋代为了实施孝道教化,天子率先垂范,并以孝驭官、以孝化民、引孝入律,对当时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孝道教化的实施途径,以期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孝道观念滑坡原因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农村歧老、虐老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社会经济模式发生变化的因素,也有社会道德滑坡和教育缺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拟将“常回家看看”立法和北大校长周其风跪母祝寿之后.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关于“孝道”的讨论热潮。近日,“新24孝”行动标准让这种讨论更加白热化.  相似文献   

18.
对68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孝道观念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尊亲恳亲”和“奉养祭念”等核心传统孝道观念仍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护亲荣亲”和“抑己顺亲”等变迁传统孝道观念则随时代发展而明显弱化;青少年孝道观念具有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孝道观念显著弱于较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青少年;青少年孝道观念存在年级、性别、家庭环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孝伦理植根于先秦时代的宗族等级社会,是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后世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予以不同的阐释,其内涵和外延因时而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其总体趋势是越来越片面化、政治化、神秘化,和孔子思想的距离越来越远。在由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过程中,只有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把伦理价值和社会发展统一分析,科学把握传统孝道的内涵及其基础,分析传统孝道的历史局限性,根据现代社会特点,把孝道融入现代价值体系之中,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有利于社会个体人的成长和家庭和谐,对于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孝道文化还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养,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