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银锋 《求索》2012,(10):43-4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趋向下金融资本显著膨胀,并不断控制和支配非金融资本;其间,金融资本积累方式也不断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积累方式。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金融化实质上是金融资本逐渐渗透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并不断辐射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泛经济化行为。经济金融化趋向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坚决抑制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并制定适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战略,逐渐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做到金融适度开放,警惕金融掠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资本形成思想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资本形成必须适度,各种类型资本形成的比例保持动态平衡。在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金融化困境是资本积累过程金融化导致的后果。马克思资本形成思想对于克服金融化困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遏制金融资本形成过度是突破金融化困境的杠杆解。  相似文献   

3.
金融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社会控制力减弱,使得金融领域成为违法犯罪发生的"重灾区"。为了更为有效地打击金融违法行为,从立法上应进行适度的犯罪化。应通过审视金融违法行为犯罪化的实然标准,进而确立金融违法行为犯罪化的应然标准。  相似文献   

4.
《前进》2008,(5):F0002-F0002,I0001
国家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自身的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形成社会金融化和金融社会化的合力,有力地支持山西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热度逐渐上升,实体业务投资意愿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越发严重,造成实体企业“空心化”运转,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认真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对中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金融化的概念,提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是指非金融企业的金融资本在总资本中的占比和由生息资本获取的利润在总利润中的占比的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形成、发展和特征,并就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系统性分析,最后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解决金融资源“错配”、完善金融化度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强化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正面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产业金融化的今天,金融对于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尤为重要。北京市作为全国最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居于全国前列,在文化创意、媒介传播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行业,  相似文献   

7.
"金融化现象"成为世界经济图景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金融体系打破人们过去的生存时空坐标,隐性地侵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它使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趋向物欲化和价值通约化的心理坐标。金融工具成为现代社会财富增殖的核心程式,金融资本反转为现代人实现欲望的具体化的定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日益被金融权力座架。这一过程的实现源于:金融资本逻辑对现实世界的统驭、金融幻象对人类"积累欲"的迎合以及资本金融化激活金融权力在生活世界中的对象化。生活世界金融化导致个体生命的内在精神朝着高度理性化、高度世俗化和高度价值通约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伦理价值呈现金融化的图景,金融理性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中"身体化"了,金融理性应当关照价值理性,两者整合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应然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刑法领域,刑法过度干预和无为沉默都不具有合理性,都有可能阻碍金融经济的发展。而正确的选择要有适度性,即要符合谦抑原则的基本精神。除非达到不得已的程度,否则,把大量的金融违规行为纳入到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等法律调整的领域,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有着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主体多元化、犯罪金额大额化、危害后果严重化、犯罪情节国际化等特点。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源于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法制不完善、监督制约不到位、犯罪防治缺力度。防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监督力度,完善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健全防范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部门联系、争取破案时机,保持协作关系、建立犯罪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理论上,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表现为“蓄水池”效应和“挤出”效应,而经过验证,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也就是说金融化使实体企业减少了本应投入实体行业的投资,而这一影响对于非民族地区企业尤为严重。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负向影响得到缓解,虽然这种缓解作用对非民族地区企业更为显著,但是对民族地区企业的缓解程度更大。文章对影响企业金融化程度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投资性房地产加以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正好相反,在民族地区,投资性房地产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生金融的本质精髓在于创新,创新是金融机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追求经济利益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内生要求。民生金融集中体现了金融的经济和社会属性,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因此,民生金融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多样性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成为我国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政策,在此背景下,江苏省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到金融领域,表现在以下方面:物价水平持续上扬已经影响到企业和居民的通胀预期;企业流动资金供应趋紧,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今后一段时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可能成为金融犯罪的重点,证券企业发生各类经济犯罪的可能继续存在;宏观调控重点行业内经济犯罪问题将会陆续暴露。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效率宏观矛盾的微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效率是指金融系统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对实物资源的引导效率。我国金融效率低表现为我国经济的高货币化而低金融化。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反映为货币传导机制中存在金融抑制的问题。因此,应在金融领域、实业领域优化金融发展方向,以改善货币传导效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现代金融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系。金融形态的创新,经过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已经进入数智化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智慧化和高端化的特征。在产业企业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基础上,金融数智化能够在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金融体系本身的数智化高端化建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二是在金融数智化条件下优化金融体系的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促进产业体系要素循环的现代化;三是利用数智化的金融运行模式,应对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产业发展的安全性与韧性,保护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金融数智化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要进一步推动产融数智化融合,建设高度集成的金融数智化平台系统,提升数智金融供给能力,并加强金融数智化数据要素治理,实现要素高端化供给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8,(12):F0002-F0002,F0003,F0004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遵循“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开发性金融理念,在大力支持自治区煤电油运等传统瓶颈领域业务的基础上,高度关注民生领域发展,根据自身机构特点,全力探索、努力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支持民生领域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王征 《长江论坛》2014,(1):43-47
金融领域中的虚拟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典型形态。本文在分析金融领域中的虚拟经济之主要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其基本发展方向是一方面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另一方面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发展重点则是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险视角下的金融腐败具有高技术性、跨行业化、通常与金融创新相关、危害大等特征。金融领域的腐败会诱发较大的金融风险,催生巨额不良资产,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引发金融挤兑和资本外逃。治理金融腐败、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并提升其廉政领导力,创新金融管理机制以减少金融腐败机会,提高金融反腐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民生金融工作的开展仍存在着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萍 《中国人大》2014,(6):46-46
不论是作为行业专家,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都颇受媒体关注。推动金融改革、支持农村金融教育、小额信贷进入农村金融……正因为她在金融领域的经历、贡献与努力,  相似文献   

20.
孙立坚 《中国发展》2012,12(6):23-28
该文指出,应对未来严峻挑战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尽快发展和健全中国的金融体系,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度仰仗货币政策被动的对冲手段来缓解。该文提出了“企业家金融”、“关系型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金融”、“消费金融”、“政府金融”、“国家金融”和“全球化金融”等不同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来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各个环节对金融服务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