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国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而茶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则远不止于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各国无论是茶物质文化还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中国。一、茶是中国浓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三个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 《求索》2007,(7):183-185
“入世”以来,大陆随着跨国、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增加,其研究水平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呈现出三个悖论,即知识悖论、跨文化悖论和符号悖论。这些悖论虽然在其他学科也有所体现,但不像在跨文化传播领域表现得这么突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陷入了文化怪圈,实际上正是跨文化传播固有的这些内在矛盾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研究前景,敦促我们加快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步伐,不至于被全球化的现实抛得太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技术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跨文化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边界模糊化、传播立体化等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传播思维僵化、内容符号化、模式单向性、渠道滞后性等表达困境。对此,要抓住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契机,提高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在转变跨文化传播思维、强化"内容为王"理念、创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和丰富传播渠道、挖掘民间传播力量上下功夫,不断探索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理念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洪丽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35-137
全球化催生国际传播秩序新格局。为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相适应,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为世界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时代需求。党的十七大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为传播中国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文化的核心特征在于其传承性以及儒家关于"仁者,人也"、"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为世界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现状中存在的核心理论缺失、研究方法单一和本土研究延展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对自身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深度了解进行突破,基于中国文化的仁义道德精神,跨文化传播研究要体现时代感,其理论成果要应用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民族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文化差异和因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桥,它让人们因来自同一种文化背景而彼此认同;文化也是一种障碍,在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造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传播难以致效。全球化是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统一,传播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全球化,也是本土文化的意识日益崛起。以文化差异性与文化误解为根源的文化冲突日益成为主流。在文化冲突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对外传播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信息传递,提高传播效果,弘扬民族文化,避免文化冲突,已成为新闻传播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库恩有关科学发展的理论分为五个阶段:前范式阶段;范式的出现;范式完全被接受为“常规科学”;式中出现反常、例外,研究兴趣的下降;范式的瓦解,向新的范式转向。当一个范式瓦解,新的范式又会开始同样的循环过程。借助库恩的科学的发展理论来理解跨文化传播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跨文化传播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到七八十年代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上述科学发展的前几个阶段。要使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原则规律具有普遍性,从而达到成熟科学的第四阶段似乎目前还很难。当前在中国大陆逐渐发展起来的跨文化新闻传播正遵循跨文化传播学研究中的三种研究传统:民族志、民族中心主义和公平三种研究传统。但跨文化新闻传播要达到成熟科学的第三阶段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作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艺平 《人民论坛》2013,(8):228-229
红色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旅游热潮,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德育价值。由于地域特征别具特色,边境红色文化游具有异国文化特征。然而综观国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却较少有涉足边境红色旅游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文章通过分析边境红色文化旅游的特点,探讨其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并提出了跨文化传播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红燕  敖练 《理论月刊》2014,(1):97-100
"第三文化"最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尤西姆(Useem)借用英国史学家斯诺的"第三文化"概念并引入跨文化传播领域。文章通过对"第三文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来源、内涵以及该视角下的相关研究进行批判性解析,指出"第三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中差异与融合双重驱动的产物,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伦理观构建、文化与交际的关系解读等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对"第三文化"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期待更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龙玥璇  王勇 《前沿》2014,(7):232-233
前不久播出的国产少数民族题材古装电视连续剧《茶颂》,通过回顾茶史、揭秘茶政、普及茶事、颂扬茶德等,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它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精美服饰、特色建筑、风情习俗、宗教信仰等,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我国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一部难得的文化大片,艺术大片。  相似文献   

10.
罗海燕  ;刘少坤 《前沿》2014,(15):18-19
中国的自我镜像与他者的中国镜像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异。来华留学生的中国镜像,有正面与负面之分。而一国镜像的生成结果直接关乎国家的对外战略与外事政策,促使中国镜像良性生成,建立起理想的中国形象,于今日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边铀铀 《人民论坛》2021,(8):107-109
跨文化传播意味着文化的良性互动,旨在构建不同群体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这种流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的传播、认知与交融。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实现国家形象的正向传播,具体演进路径应当分三个层次展开:就逻辑起点而言,应以融通中外打造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体系;就形象定位而言,应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形象框架;就传播基点而言,应着力增强中西文化间的共通性元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与义,而英国的茶文化反映的是英国文化中的仪与用。中英两国的茶文化迥异,反映了中英各自所从属的不同文化体系和历史环境。在当代跨文化视野研究下,通过中英茶文化的比较,我们能够以更为具体和直接的方式管窥两国各自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3.
聂莉 《前沿》2014,(15):194-196
在跨文化传播的情境下,有效保护、弘扬和传承少数族群的语言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研究课题,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与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密切相关,本文以激烈的“普粤之争”为例,力图解析在粤语盛行的广州地区方言该如何存在、大众传播媒介是否可以使用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并指出“保护、认同与交融”为破解跨文化传播语言悖论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的今天,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和硬实力的增长相协调相促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政治文化传播。在众多跨文化传播内容中,政治文化传播对于软实力的提升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代中国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方法研究刻板形象,使得人们认识到媒体在制造和传播特定的刻板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与其他文化相关问题,很少人会认为它们的社会建构是完全来源于自己的亲身体验。活跃于全球信息潮的人们,直接或是间接接触到很多由媒体带来的有关其他文化成员的讯息。通过媒体获得的对于其他文化的认识,不仅来得容易,而且往往有现成的总结、归类。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说,跨文化传播中有关其他文化的社会现实,很大程度上是由没有被接受者亲身证实的信息构建出来的,而这种信息主要的提供者就是媒体。媒体中出现的关于其他文化的信息被文化内成员,即"我们",分享,构成对文化外部成员,即"他们"的认知。而西方媒体就是通过塑造刻板"他者"以确立西方的权力,或是以完善西方社会"乌托邦"想象。  相似文献   

16.
赵春涛  袁力 《前沿》2014,(11):208-210
符号是传播的基础,非语言符号符号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内蒙古蒙古语文化频道开播以来,播出的纪录片吸引了大量的非蒙古语受众观看。本文运用非语言符号的传播理论,以蒙古语文化频道栏目播出的节目为例,对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途径和特点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能够提升丝路地带的国家政治互信和促进文创经济交流,能够促进沿线文化多元融合和拓宽音乐文化内涵,能够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目前,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由此,我们需要构建差异化传播模式,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自觉,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增强"柔性"传播,重视创新跨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打破惯用的传播模式,以此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李晓亮 《求索》2014,(2):29-33
19世纪中后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西南地区传教,他们首先发现了纳西族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并将复本寄回欧洲,在此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传教士、探险家、学者还有政府部门纷纷高价收购,掀起了一轮东巴经收购的高潮。保守估计,目前藏于海外的东巴经的数量近万册。本文结合相关英文、法文文献对19世纪末以来东巴经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史做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道云 《求索》2012,(7):211-212,234
笔者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跨文化传播学理论,提出了多模态跨文化传播模式理念,并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以河南开封《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播为例,就如何运用多模态跨文化传播模式提升演播效果,实现宋代繁荣的社会历史文化样态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该模式在再现与传承弘扬宋代繁荣社会历史文化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