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和施行,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扎实做好长江保护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冯俊 《群众》2021,(2):33-34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新基建”的关键支撑,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化工、钢铁、纺织、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江苏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化工产业具有大耗水、大运量、大进大出的特点,江苏2/3的化工产能集聚在沿江地区。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263”减化、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沿江化工园区和企业整治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十四五”,我们要进一步破解“化工围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安全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从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茅红宇 《群众》2020,(5):68-69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的核心要义,言简而意深,立下了保护的总基调、大前提,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导向的一个历史性转变,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把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朱汝明 《群众》2023,(10):21-22
<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根本上是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江苏海事局党组自觉扛起“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职责使命,把“唯实唯勤、先锋先行”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把“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把开展“三服务三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抓手,聚焦“五个巩固提升”和“五个先锋先行”,高标准高质量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努力为谱写交通强国长江航运新篇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1,(6):29-31
水富是云南的“北大门”.是云南省连接长江经济带和内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水富地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昆水经济带3大经济区交汇重迭处,是长江沿岸川、渝、鄂、湘、赣、皖、苏、沪6省2市与东盟、南亚合作的主要中转站。水富又有“万里长江第一港”的美誉,作为云南联系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和沿江大中型城市完美的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6.
曲福田 《群众》2018,(1):30-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对拥有风光秀丽、绵延百里的长江岸线和水网密布、湖荡相连的里下河地区的泰州来说,既是重大责任又是重大机遇.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指出,“所谓环境美,就是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环境交相辉映的美丽江苏”.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1):81-82
一、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这就明确指出了三峡地区在全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胡永红  齐晓宇  陈一江 《群众》2022,(17):65-66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沿江土地管理与生态治理正向协同、同频共振机制创新,2020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开启了化工用地腾退置换改革试点项目,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施,为全省构建长江沿线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政策》2010,(2):29-30
2010年.我们将以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为契机.着力抓好“百亿元投入、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百万人旅游”工程,推动蕲春“全面大开放、全力大招商、全民大创业、全县大发展”。继续发扬“5+2”、“白+黑”、“实+新”的蕲春精神和“盯着目标干、遵循规律干、为了民生干、领导带头干、齐心协力干、干干净净干”的“六干”作风,加快建设实力蕲春、和谐蕲春、生态蕲春。  相似文献   

10.
李洁吕金伟 《群众》2023,(10):27-28
<正>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已经出现明显的带际结构特征。以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等条带型文化资源为基础“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已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上、中、下游文化习俗、人才资源、文化市场等不同要素体系各具特色却又彼此关联。践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文化要蝶变成为引领长江流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须下好长江文化产业带发展这一“先手棋”。  相似文献   

11.
张宝娟 《群众》2022,(5):7-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扬州是长江与淮河、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城市。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扬州工作的谆谆嘱托与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统筹推进,突出“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紧扣构建“一个交汇点”和“三地三枢纽”,主动参与建设区域通勤圈、产业创新圈、幸福生活圈,联手推动宁镇扬一体化,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奋力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时期,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一项全国检察机关尤其是沿江检察机关持续发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春山  丁向群 《群众》2009,(9):53-54
我们泰兴市与苏南一同拥有长江,祖祖辈辈在长江东北岸繁衍生息。我们与苏南虽只一江之隔,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把与苏南共拥长江已有的和潜在的各种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全力以赴地推动新一轮的“学赶苏南、跨越发展”,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4.
长江是我国横贯东中西部地区的黄金水道,承担了沿江地区85%的大宗货物和中上游地区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大量化工园区沿长江集中布局,长江干线危险化学品运输量以年均近10%的幅度快速增长,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装卸、运输、污染物处置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沈立人 《群众》2008,(4):79-79
仪征西界南京、东临扬州,南望镇江,地处宁镇扬经济版块的核心地域。城市依江而建,境内长江岸线27.6公里,公路、水路、铁路、油路、气路五路通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奋斗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扬州化工园区、仪征经济开发区、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枣林湾生态园四大园区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6.
王耀辉 《政策》2004,(3):22-23
“长江中游经济区形成之日。也就是长江经济带兴旺发达之时;中国中部地区崛起之日,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佳贵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陈佳贵教授首先向记者阐述了加快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对于解决我国东西部、东中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解决东西部、东中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中部地区自身的作用。因此,我对民盟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的构想,始终给予积极关注、并且保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抢抓中央和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科学开发、和谐开发,努力实现荆州新一轮大发展,是荆州市政府正视现实、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再创辉煌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对荆州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荆州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开放中的总体思路及发展定位进行战略规划,为政府献计献策,力求促进荆州市政府创新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和城市营销理念,发展临港经济,将荆州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独具特色的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8.
张俊 《群众》2021,(3):67-69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扬子江中心”)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美丽中国展示中心为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统筹集聚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各类优势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泽夫 《政策》2004,(3):21-21
湖北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川秀美。然而,湖北没有幸免于环境污染。令人欣慰的是,治理污染已越来越受到湖北各级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还荆楚一片明空净土已逐渐成为湖北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管好“入口”,保护长江水资源 在去年召开的“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会议”上,水资源保护专家发出一致呼吁:“尽快开展排污口登记这一水资源保护制度中的核心工作,再莫让长江‘病从口入’!”  相似文献   

20.
何乐冷超 《群众》2023,(14):38-39
万里长江一路奔腾、东流入海,在江苏张家港冲刷出了入海前最后一道大湾。依托“江海交汇第一湾”的独特优势,张家港因水而生、依港而兴,临港产业兴盛,成为一座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的实力之城。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低效码头、养殖场、工厂等“散乱污”围江,让生态不堪重负。寸土寸金的长江岸线,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为子孙后代守住生态家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