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发[2012]1号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结合苏州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1.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央和省赋予苏州的崇高使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新形  相似文献   

2.
洪锦华 《江苏政协》2012,(12):25-26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扬州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今后的发展应该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更快更好。"更快"就是,到2015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时,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沿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8年,全市以县为单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名城。"更好"就是,科学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凡  曹伟 《小康》2012,(10):42-46
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城"时代,这座城市新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政策】关键词读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1月28日新华社27日受权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文件标题含义深远。我国农业迫切需要通过落实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1,(4):21-22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奏响了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号角;2月9日,省委一号文件发布,提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到2015年,初步建立水利现代化综合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水利现代化。两个一号文件均聚焦水利,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省在现代水利实践的道路上将再现精彩跨越。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1998年10月视察江、浙、沪农村工作时指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上海一改过去认为“农业不是上海强项,农业课题应该让兄弟农业大省来做”的老观念,对上海农业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定位——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全国,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起带头作用。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农业发展将处于新的国际环境、面对新的竞争和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市长徐匡迪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3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珉 《群众》2003,(10)
胡锦涛、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全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要求,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最近,江苏省委又明确要求,苏州要在全省争当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当好“两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苏州作为推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地区,有条件、也有必要率先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苏州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民、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前列。一是城乡保障三大并轨。坚持统筹城乡,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唯一城乡一体化发  相似文献   

10.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这是全面分析重庆农业农村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庆农村地域广、农业基础弱、农民数量多,"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代农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形势依然不容乐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道路"的提出本来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方向性.但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农村未来模式已经固化为中国现代化的思维习惯,不仅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乡村振兴"研究,而且也事实上影响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决策.在理论上把本来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暂时化为"城市化""市民化""工业化"的等待期,在实践上则在发展决策中产生了"工业园区化"泛化的问题,以至于"鬼城""鬼村"涌现.于是,笔者特别梳理了学界对"就地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以此强调我们长期坚持的中国乡村如何振兴的结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农村"就地现代化",包括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就地化".因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应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助为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则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居德里  邹文良 《群众》2008,(7):66-6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州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责权利更加明确,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苏州率先实现高水平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三十年来,苏州在实践中推出不少体制机制性的改革创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加快适应新形势新使命要求,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苏州特点的现代民政工作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更好地服务"三区三城"建设,助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州作为全国、全省"两个率先"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先行军",理应成为现代民政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农村小康指标体系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认为,大部分城市已基本实现了小康,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存在城乡差距过大的“二元结构”,“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小康,全国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小康目标是动态的发展过程,社科院《农村小康指标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表一)指标内涵城镇化非农化非农化非农增加值比例农村现代化、机械化农村电气化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如何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就这个问题,全国两会前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他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现有经济发展基础,综合分析长三角经济发展最新态势,提出“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即到2012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响应,成为共同的行动纲领。但是,马鞍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难点在农村,工作着力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2004年,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  相似文献   

16.
正关键词:"吉字号"国家著名品牌重点打造吉林大米等六大"吉字号"国家著名品牌,推动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摘自政府工作报告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吉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是助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今年的全省两会,"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战略""农产品名片"等话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让特色农产品成为"吉字号"的亮点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4,(3):10-12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这份“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文件刚一出台,如春风拂面,立即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和如潮好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必将引领9亿中国农民在小康大道上迅跑,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列车前进的不竭动力。最近,记者采访了3位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专家学者——陈锡文、韩俊和温铁军,听他们讲述一号文件的政策含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近几个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预定目标,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一个较好基础,对于持续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国家机关,各国有企业,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现将《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4月23日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本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如期完成农业“调转节”任务、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低收入帮扶等“三农”重点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14,(5):27-28
2013年伊始,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河南是农业大省,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能够达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