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计 《公民导刊》2016,(3):46-47
正国家立法权是立法体制的核心所在,只有清晰划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并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立法同时行进于民主、高效的轨道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慈善法草案。这是继去年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后,全国人大连续两年行使立法权。近期已经召开的地方人代会也不时传出立法消息,比如今年广东省人代会就通过了广东省地方立法条例修正案。相对于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频繁立法,人民代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3月,全国人大对立法法进行了首次修改,总结了该法实施以来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方面的实践经验,对地方人大的立法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新立法法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总结和提炼行使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自身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坚持党的领导立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厦门市人大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正式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意味着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将呈爆发式增长,如何提高设区的市立法质量就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行使地方立法权,对于设区的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认为,设区的市开展立法,尤其是对刚获得立法权的市而言,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不是解决立法数量问题,而是立法质量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法律能够为社会生活输出具有稳定性的规范化预期,国家层面上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立法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已有的275部法律,是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采用集中式立法模式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结果。与集中式立法模式相对应而存在的是分散式立法模式。学界鲜有对这两种立法模式的分析。本文拟围绕分散在我国法律中的80个新闻条款,对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立法模式予以考察并提出对策性建议,具体展开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但哪些事项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宪法虽然有所规定,但却不很具体,理论界的意见也不很一致。为了和大家讨论,本文想以宪法规定为依据,结合十多年来的立法实践,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谈些粗浅看法。一、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限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从理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机构,法工委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过去的2020年,法工委奋力服务保障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8件。  相似文献   

7.
曾章伟 《前沿》2013,(9):74-75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禁了又解,说明行政立法的随意性。为避免部门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防止行政机关随意立法,我国宜削夺行政机关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统一行使立法权,建立违宪审查制,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建立准入制度、强制回收制度,责令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保证商品质量、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人大主导立法”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2011年4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关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当中。该文件提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1]。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  相似文献   

9.
正立法法修改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内容就是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立法权扩展到全国284个设区的市,并明确了立法的权限和范围。"权"有了,但"有权"却不能"任性"。权力的行使应当遵循既定的制度,受到应有的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权力有效运行。地方立法权,特别是对新增加享有立法权的设区的市而言,是一项新生事物,这就要求初行使立法权的市要坚持立法原则,守住维护法制统一的底线。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3月,立法法修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1])。随后,各设区的市相继获准行使立法权并开始立法。经过几年运行,这一致力于缓解地方治理和发展中制度供给不足难题的立法体制改革实施效果如何?设区的市立法有何特点和规律?立法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都有待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并在理论上予以廓清。本文以《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全过程为样本,尝试对设  相似文献   

11.
省会城市法规制定与批准的矛盾日益突出地方性法规的批准应有一个客观标准一、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 1986年全国人大赋予了省会城市人大地方立法权,但这种立法权不同于省人大的地方立法权。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人大依法赋予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人大立法工作的积极性,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程序立法出台后,实体立法工作逐步陆续展开。笔者从立法工作者的角度,对如何做好设区的市的立法工作进行探讨。一、深入研究,合理划分立法类型设区的市拥有的立法权属于半个立法权,因为立法后还得经过省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这样  相似文献   

13.
3月4日上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周觉向出席发布会的300多名中外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周觉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开幕,会期约13天。他说,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继续把立法工作放在首位,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加快立法步伐;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监督工作。在外事工作和与人大代表、地方人大的联系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人大会期与审议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从全国人大到乡镇人大,会期缩水似乎成为一种趋势。人大会期缩短固然可以降低会议成本。但也引发一个无法回避的宪政问题:经济账与政治账发生冲突.会期和审议与人大行使法定权力相冲突。因此。“实现人大法定权力”应是人大工作创新应该考虑的一个基点。以合理的会期支撑人大法定权力,人大会议不可轻言瘦身。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月1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时,探索"小切口"立法,不再分章节,内容简洁明确,便于理解和执行。"小切口"立法一经提出,便引发社会的关注。这一做法也为设区的市立法探索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启示。自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设区的市就面临着如何立法、如何立务实管用的法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立法权在设区的市得到了普遍行使,出台了一批切合地方实际的法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改革发展于法有据作出了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包文艳 《中国人大》2008,(23):36-37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自1979年国家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为保证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是其重要职权.虽然地方人大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上具有同样效力,但地方人代会的立法权多年来一直比较欠缺.笔者认为,有立法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代会要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使人代会立法成为常态,以此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徐平  吴黎静 《人大研究》2013,(10):3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立法权。尊重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重要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有效途径。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比,与人大代表在立法体制中的地位相比,  相似文献   

19.
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有关法律,都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从国家宪政的角度讲,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可概括成两方面的权力:一是代表人民行使议决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二是监督权,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下面,结合各级人大行使职权的实践经验,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有效行使职权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行使地方立法权要在提高立法质量上下功夫改革开放20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个地方性法规(包括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宪法、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此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又两次对国务院进行授权。第一次是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制的过程中,拟定有关税收条例,以草案形式发布试行,再根据试行的经验加以修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第二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