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仲平 《群众》2020,(18):1-1
伟大斗争淬炼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锐词     
《群众》2020,(18):72-72
锐词伟大抗疫精神这是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概括和阐发的新概念,包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五个方面的内涵。他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其生成有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伟大抗疫精神源自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承继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伟大抗疫精神源自对中华民族抗击灾难的历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基因的传承和发扬。从实践逻辑来看,伟大抗疫精神源自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的砥砺和淬炼。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有助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积极主动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全国人民强烈的国家认同和各行各业高度的职业认同,是取得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强大动力。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向为这次抗疫斗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不仅充分肯定了疫情发生以来公安战线为疫情防控工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更为公安机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但也收获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的抗疫精神。正因拥有伟大的抗疫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愈挫愈勇。抗疫精神是苟利国家、不畏生死的奉献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疫情,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敢于直面疫魔,敢于冲锋向前的党员"先锋者"。他们始终战斗在战疫第一线,充分彰显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政治本色。面对疫情,涌现出无数响应党中央号召,闻令而  相似文献   

6.
一个百年大党历经惊涛骇浪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其奥秘就在于政党的精神引领力。新时代精神丰碑是由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伟大抗疫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战贫困的脱贫攻坚精神所铸就。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是镌刻在时代浪潮中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觉,是中国精神谱系在新时代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丰富和升华。新时代精神丰碑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民至上在新时代的极大升华。  相似文献   

7.
伟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做斗争的实践中铸造和培育的崇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精准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学术界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学界在阐述解读伟大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人文底蕴、时代价值、弘扬途径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应坚持大历史观,在拓展研究视域、丰富研究内容和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21,(1)
正省政协委员、香港岛妇女联合有限公司主席金玲——抗疫奇迹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感言: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湖北人民充分展现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伟大的抗疫斗争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相似文献   

9.
“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疫进程中闪耀的"抗疫精神"具有明晰的生成逻辑:危机是精神孕育的契机,基因传承是精神生成的渊源,抗疫实践是精神生成的土壤。这一生成逻辑赋予"抗疫精神"以丰富内涵: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三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四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抗疫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了有效资源,更为增强"四个自信"增加了新的现实确证,因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抗疫精神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滋养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形成的新时代伟大精神,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歼灭战提供了精神支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发挥强大治理能力的同时,被不断实践和推进。抗疫精神从生成逻辑到实践过程都在不断深化“五个认同”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情感归属。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温暖的力量”为主题,通过抗疫故事的分享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战略性成果,是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全民抗疫的结果,感受全民抗疫背后传递出来的“温暖的力量”,以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而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去传递温暖.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命至上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至上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生命至上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生命至上内蕴中国文化的仁爱传统、生命至上凝聚全民抗疫的强大合力、生命至上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东方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之源;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大力弘扬这一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精神支柱,为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增添精神动力,为巩固和谐稳定局面提供精神纽带;弘扬这一精神,必须将其升华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并与伟大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抗疫题材影视作品在当下时代语境中,围绕"德行""命运""荣耀"三个基本元素,贯穿英雄主义的价值导向,塑造了具有国家大义、集体意识的中国抗疫英雄群像,表现出大国抗疫的英雄主义情怀,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无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巨文辉  任远 《前进》2010,(12):42-44
太行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作为八路军最高统帅的朱德,人如其名,红色美德,在他身上生动地体现着共产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他的品德风范正是太行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优秀代表。太行精神为朱德风范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朱德风范又集中诠释了太行精神。传承朱德风范、弘扬太行精神,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田成平 《前进》2005,(7):4-6
太行精神孕育、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党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伟大壮举的生动体现,是八路军与太行根据地人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史实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全部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中的锤炼和升华,是我们党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9月9日,农工党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主持学习会并讲话,常务副主席何维,副主席姚建年、杨震、龚建明、曲凤宏、焦红、于文明分别发言或提交书面发言。陈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我国抗疫斗争全过程,科学概括并深刻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相似文献   

18.
徐艳玲 《人民论坛》2020,(12):44-47
在抗疫进程中闪耀的“抗疫精神”具有明晰的生成逻辑:危机是精神孕育的契机,基因传承是精神生成的渊源,抗疫实践是精神生成的土壤。这一生成逻辑赋予“抗疫精神”以丰富内涵: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三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四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抗疫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了有效资源,更为增强“四个自信”增加了新的现实确证,因而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座座特质鲜明的精神坐标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国提供了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精神"的价值观,是能够形成"百姓气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