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彪  刘晓曦 《群众》2022,(5):31-32
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融合,是贯彻落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江苏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融合,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对接融通,着力突破“卡脖子”环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
缪眎眎 《今日浙江》2021,(20):40-41
远谋者,储才."十四五"开局之年,温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响亮喊出"百万人才聚温州".一系列敞开怀抱吸引人才的强劲措施,有力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项目链、生态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  相似文献   

3.
<正>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安排资金链,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掐脖子"问题,巩固完整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打造产业的"航空母舰"。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明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  相似文献   

4.
李永明  张睿  许婧 《群众》2020,(4):30-32
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15)
正江苏创新资源丰富,产业集群强大,经济实力雄厚,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现阶段,如何利用创新资源、企业集群、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加快推动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江苏未来产业发展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我们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确保产业链安全畅通,加强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建立创新扶持机制,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江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浙江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内容。作为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杭州市钱塘区以杭州医药港建设为主载体,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大力推进建圈强链,探索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构筑上下成链、资源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了强有力的“磁场效应”。近三年来,钱塘区平均每日新落户一家生物医药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好基础,拥有南京、苏州、常州、徐州等多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在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智能数控和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低、技术人才缺失、发展步调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一、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确立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加快制定出台全省"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我  相似文献   

8.
孙勇 《群众》2024,(1):51-52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驱动战略地位,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人才集聚迈上新台阶、科创企业壮大新动能、科创平台跃升新能级、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以湖北省为例,可以从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产业的集聚程度、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产业协同发展力度等几个方面对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个具有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现代服务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绿色生态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业链与政策链有机融合的,融创新型、现代服务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型、新生态型于一体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17)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泰州市突出"中国医药城"核心板块,以聚力创新为关键,以打造医药城"人才特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的良好效应,人才红利正成为泰州加快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着眼产业发展,聚焦"高精尖缺",不断创新招引机制,构筑人才引领发展高地业以才兴。泰州市牢固树立"人才大突破、突破大人才"理念,始  相似文献   

11.
戚湧 《群众》2022,(4):42-43
<正>产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然。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产业园区主战场、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这为江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导向。江苏要围绕产才融合做文章,寻找有效抓手,探索实施路径,致力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生动局面。当前,江苏聚焦制造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2.
林涛 《群众》2023,(23):33-34
<正>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厚实双重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引育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续5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21,(14)
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为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南京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充分发挥区位、科教、产业等优势,推进技能人才供给侧和产业人才需求侧的改革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体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要素,完善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更好地打造区域"文化+制造业"融合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旋 《人民论坛》2020,(12):156-157
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体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要素,完善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更好地打造区域“文化+制造业”融合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1,(8)
正制造业是江苏的厚实家底。江苏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工业互联网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撑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几年对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大潮,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1,(14)
正新发展阶段对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江苏"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当下,推动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必须力促海洋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整机与零部件协同推进,重点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探索商业营运模式,有序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为重庆工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应用示范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实现技术跨越和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坚持"整机+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发展模式,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四是坚持技术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与民用机器人同步推进。发展目标。以工业机器人为切入点,优先推进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产业化,夯实发展基础,适时推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自主品牌,集聚多家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在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和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到2015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研发、检测、制造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基石。中国特色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等具体国情决定的。我国要在始终保持"制造大国"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是打造创新链,构建制造创新链;路径是从制造链到制造创新链、再到制造创新方法链。  相似文献   

20.
朱从明 《群众》2022,(11):29-30
<正>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深化推进产才融合”,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强调“要抓好数字人才这个关键‘因子’”。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围绕“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强化人才支撑。这为我们加强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