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8):95-96
田发银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物质生活繁荣的是主流文化的萎缩和多元文化的兴盛。文化多元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多元时代境遇必然遭致现代人价值观的迷惘与困惑。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与通约多元,并用开放性、包容性和统摄性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来导引和形塑现代人的多元价值观,以期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对人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匡正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冲突也日益突出,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价值目标的理想性与世俗性的定位冲突。本文认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成长,回归真实的社会生活,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能够使他们妥善处理好价值冲突,从而健康成长,并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3.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4.
张碧 《求索》2010,(5):177-179
神话是产生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文化现象。从诞生人类社会以来,神话便先天地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作为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一种文化样态,"现代神话"虽在具体表现形态、价值诉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趋势,但意识形态属性却从未消失。就"现代神话"范畴中的"神话主义"而言,其不同形态的艺术制品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神话主义"文学及其他艺术形式往往渗透着面向历史特定境况的批判意识,具有针对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而在"新神话主义"景观文化中,景观化神话堕入视觉文化之中,并通过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淡化作用,使神话在消费主义逻辑弥漫于世之际,成为弱化受众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5.
英格尔哈特提出的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是当代政治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二战"前后出生的两代人显现的价值观差异,既有的公民文化理论与国民性理论失去解释力。基于此,英格尔哈特开创了一个新的政治文化研究主题——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研究,引导政治文化研究由衰落走向复兴。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以现代化进程与后现代化进程为基础,以匮乏假设与社会化假设为中介,以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建立起经济增长、个人需求层次变化、代际价值观转变之间的逻辑关联。作为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理论,较之既有的政治文化理论,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上对当代政治文化理论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同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主要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理性爱国,对西方价值观认同度不断降低;二是对国内社会的公平感呈上升趋势,对反映社会公平指标等具体问题的主观评价呈现差异;三是对国家未来宏观形势表示乐观,对个人就业形势较为担忧;四是面临住房困难、消费不足及心理困扰等问题;五是对"双减"政策出台反映较积极,对"三孩"政策反映平淡;六是对新闻宣传媒体"不依赖"比例明显上升。不同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演化的"底层逻辑"可总结为:"00一代"更加自信;青年群体思想与社会心态存在鲜明的内部个体差异;青年群体身上具有明显的"混和价值观"特征;互联网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年代群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7.
虚拟偶像文化源起于早期二次元文化,是数字技术生成的拟真世界。作为虚拟偶像粉丝群,“90后”“00后”的媒介使用偏好从需求到动机、从媒介消费偏好到媒介消费实践存在着文化心态的代际差异。“90后”青年群体的媒介使用抉择的需求和动机更多地是以工具性动机、情感满足性动机为主,而“00后”更重视成就性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体现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参与形式。一方面,“90后”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展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并存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偶像文化消费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漫步者、流浪者和观光者,是“被动的消费者”。而对于“00后”来说,倾向于后现代去中心身份认同,他们兼具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混和价值”取向,他们在生存—幸福价值、传统—现代两个维度,均表现出“双高”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1980年代,是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而逐步成长的。近年来,社会学视角的青年研究迅速发展,在青年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性位置,社会学取向的青年研究往往引领着青年研究的主流走向。社会学对青年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同时也反映在研究主题上。"80后""90后"群体研究、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与社会融合、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和社会参与、社会变迁冲击下的新婚恋观和行为等是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00后不走人们普遍认同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路线而被热议,多元观念交织并存、人们的社会刻板印象受冲击、传统青少年观受挑战是主要社会文化归因。应当站在00后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青少年本体角度培养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支持其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凤莲  林滨 《青年探索》2020,(1):105-112
当代青年是澳门社会的主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关系到澳门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更关系到澳门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在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针对澳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分为利益驱动型、理想信念型、情绪宣泄型和议题带动型。呈现出以下新动向: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仍显保守;网络政治参与话题多样,但有聚焦性;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多元化;网络政治参与诉求多样化,但偏重个体性。上述动向的出现受社会政治环境改变、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技术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亦对澳门社会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必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诉求-回应"机制和加强教育等方面切实提升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1.
谢昌逵 《青年探索》2016,(4):107-112
面对环境破坏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西方出现了奉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青年群体,掀起了影响深远的环境保护运动,提出了重精神轻物质的环境保护理念。针对资源浪费造成的深度危害,有的青年身体力行地过着简朴的生活。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这种为他者、为人类、为地球着想的人文精神,在当前社会风险到了临界点的时刻,将成为迎接人类新轴心时代来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第五代人":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代人”:当代中国的新族群 “第五代人”之优势与不足 “第五代人”之“后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 青年文化对社会的“反哺”功能将大大增强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分化之势 “第五代人”价值观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方位与文化价值观改造的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海军 《长白学刊》2006,(2):97-101
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来展开它的内涵和外延的。传统文化转型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演变和改造的完成。伴随着社会转型,当今传统文化价值观所处的历史方位仍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国民性改造严重滞后,城市、乡村文化价值观的二元分离和文化价值观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国民社会心理的脱节。  相似文献   

14.
<正>媒体不仅传播着信息,更传递着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主流媒体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支柱性平台,已成为国际共识。在中国,主流媒体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男女平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主流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谓男女平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的人格与尊严以及在家庭和社会领域中的能力与价值、角色与分工、权利与责任进行评判时持有平等的态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正如"80后"一样,"90后"也曾一度被一些人视为"垮掉的一代"。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非议,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乘着信息、互联网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快车成长了起来,在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是否打破了"垮掉的一代"的预言?他们热爱什么,关注什么,又期待什么?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笔者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必然是文化的全球化;伴随着经济逐步地全方位开放而来的,必然是文化逐步地全方位改革和开放。文化是分层次的,一种文化其表层是物质形态的文化,或者叫做文化的器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二代"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已不同于传统农民,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职业观念变强,共同体意识式微;个体意识觉醒,焦虑和迷茫感蔓延等。"农二代"是在市场社会、流动社会和网络社会中成长和生活的一代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也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李艳霞 《人民论坛》2020,(4):132-135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用以分析二战后欧美国家公众价值观变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是:经过长期经济繁荣之后,公众价值观发生了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的转型。这一转型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经济要素对个人幸福感作用的边际效用递减,公众在社会各领域态度和行为的“个性嵌入”,期望多元、政府“超载”和“批判性公民”的出现,等等。在理论层面,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力图证明文化可以作为独立变量影响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应当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李瑞清 《前沿》2002,(4):2-4
伴随着自然对人类愈加严重的报复和人类社会自身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 ,人类的生态意识、类意识、人文意识日渐觉醒 ,进而宣告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物质主义、经济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终结。人类社会要走出困境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新的社会发展观在近 2 0年的演变使其内容上具有多维性和多重属性 ,它的建构和确立 ,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泛娱乐主义把本不该娱乐的事情给娱乐了,其产生的社会危害不可低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嵌入,泛娱乐主义与民族主义等思潮相勾连,产生了新的变体,从而解构与重构着社会文化形态,也给社会生活带来新变化。为解决泛娱乐主义引发的价值真空和失范问题,亟需提升文化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