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既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途径,也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自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赋予了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以来,环保组织积极运用诉讼手段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受到广泛关注和支持。然而,实践中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路径完善需要从理念、制度、体制以及机制等多角度进行整体考虑。具体而言,主要从保障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案和取证、理顺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关系、提高环保组织的诉讼意愿和能力、激发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努力,使环保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袁美丽 《前沿》2006,(12):154-155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存在一些不明确、矛盾之处,使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不清。本文在分析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参诉条件、权利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黎弘博 《前沿》2014,(5):100-103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环境污染案件,涉及对环境污染加以救济的公益诉讼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起诉主体的资格求,遵循的是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求原告必须与案件争议的权利义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或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导致诸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起诉时即夭折。2012年8月,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首次通过立法明确了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的救济途径。但法律规定非常原则,尤其是涉及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并不明确,本文试图对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进一步进行研究,以完善立法,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公益诉讼写入《民事诉讼法》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我国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步入新阶段。但法律仅就民事公益诉讼作出原则性规定,未明确授权检察机关为起诉主体。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究竟应扮演何种角色,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检察机关职能定位出发,深入探究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权配置问题,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事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一个分支,许多国家的诉讼或相关的法律中均已有所体现。但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缺乏系统性,而且随着权利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的系统研究将日益显得重要。检察机关的公益代表性从根本上确立其正当性,而人民主权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则从法治的高度奠定了其深层法哲学依据。通过对国内外的司法实践之比较,本文试图就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他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杜承秀 《前沿》2007,(4):112-116
法理上分析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是正确构建该类案件处理机制的前提,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应定位为两大争议在法律事实上有一定的关联,处理结果互为因果关系或者互为前提条件的一种案件形式且不以相互影响为必要;交叉案件可类型化为以民事争议为主涉及行政争议的交叉案件、以行政争议为主涉及民事争议的交叉案件、民事与行政争议并重且存在法律事实关联但判决结果相互不影响的案件三种;交叉案件的正确解决应当充分考虑两种诉讼机制的特征、诉讼目的及价值功能、司法权的性质等出发点,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宪政体制,适当借鉴域外经验构建该类案件的妥当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民事公益诉讼视野下格式条款之司法规制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将格式条款争议确认为公益诉讼适用对象。该诉讼机制因不受"主观权利"和"意思自治"的束缚,而在规制格式条款方面具有"提升程序启动频率""扩大个案裁判辐射面"等独特优势。然上述突破并未获得相关实体法的及时策应,由此衍生出"格式条款无效溯及力困惑"。建议将《民法总则》第155条修改为"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就民事公益诉讼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并在以《合同法》第40条为代表的格式条款无效规范原有内容中增加"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所作无效判决无溯及力"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王猛  张翰林 《探索与争鸣》2023,(11):135-143+195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迥异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然而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却呈现出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其进行替代的现象。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自然资源附带的经济利益,使得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利益与救济途径间的固有张力难以消弭。明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权利间的逻辑、索赔权利人的范围以及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进行界分,是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的逻辑前提。基于委托代理协议,从自然资源资产实物形态、非实物形态和超出委托代理协议三个方面展开探索,是未来建构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应然面向。在此基础上,应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定性为私益诉讼,并对适格原告做出序位安排,这是建构该制度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各位代表:民事诉讼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是国家的一个大法,它规定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具体程序和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便于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便于人民法院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保证民事法律以及与民事有关的法律的正确实施。它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健全发展,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设立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原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共同构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两类重要的诉讼类型,但是这两类诉讼却表现出了制度功能的重合性和诉讼属性的一致性。从表象上来看,两类诉讼似乎存在着某种差异性,但是分析本质就会发现,二者实际上具有相同的目的和功能,在适用范围、审判程序、诉讼目的、诉讼请求、权利诉求、诉讼标的、诉讼本质、诉讼前提、救济对象、理论基础和诉讼程序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以环境公共利益作为理论基础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合二为一,统合为新的诉讼类型并将其称为“生态环境诉讼”,新“生态环境诉讼”的起诉主体可以依次安排为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1.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是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虚假诉讼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危害司法公正并侵害他人权益。对民事虚假诉讼进行检察监督,具有维护司法正义和法律秩序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加强民事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改进司法实践、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蜀湘 《前沿》2010,(8):114-116
我国法律对必要共同诉讼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主要把共同诉讼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共同诉讼人之间是共有关系;第二是必要共同诉讼人之间是连带关系。我国的民事实体法规定了连带关系当事人有进行诉讼形式选择的权利,即可以要求一起诉讼或单独诉讼,但这样的规定又和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规定有所出入。文章通过分析和论证,指出了我国必要共同诉讼中存在的程序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物流合同是第三方物流合同当事人依法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一种协议。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合同,具有服务性、双务有偿性、诺成性和主从性。第三方物流合同法律关系包括一般物流服务法律关系、委托代理法律关系和居间或行纪法律关系。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及签订、归责原则、责任限制、时效、适用依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颜雷 《人大论坛》2011,(5):29-29
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使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日趋完善,诉讼效率得到提高,诉讼公正得以实现,当事人权利也得到了保障。随着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法官选任、考核制度等的规范化,我国法官队伍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素质,还是在法律专业水平上都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审判质量也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检察机关既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定位也直接影响着其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继而会影响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进展。当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角色定位应当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目的保持一致,需要在两类环境公益诉讼中各有侧重。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更加突出"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侧重于诉讼"原告"。  相似文献   

17.
所谓侦查讯问告知是指侦查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被告知其应当享有诉讼权利的权利,是国家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对无罪推定、控辩平等、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法律只确立了诉讼权利而未确立诉讼权利的告知程序。侦查讯问告知程序的确立涉及告知的目的、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告知书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若干条款;但是,对于权利的告知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致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且告知与否均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本文从告知书的角度,对诉讼权利的保障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慧珍 《前沿》2002,(4):57-58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因正在进行的诉讼的裁判结果与他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而参加诉讼的人。民事诉讼的这一制度 ,一方面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也为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对此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设想。一、《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 ,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 ,但…  相似文献   

20.
赵婉华 《前沿》2010,(24):122-124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不仅应该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也应该从伦理视角来解读。在民事诉讼实务中,存在着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伦理缺失问题。比如:当事人的诉讼意识缺失,法官的职业道德缺失,律师的职业道德缺失等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仅从法律角度来找寻原因。结合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的内容,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讲,需要从程序正义出发。只有把民事诉讼法的程序正义价值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价值,民事诉讼法才能够摆脱民事实体法"陪衬"的角色,更好地发挥民事诉讼法的作用。因此,从程序正义出发,才能构建和谐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