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形势以及人口政策未来走向,不仅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和家庭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研究基于宏观计划与微观个体并重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人口形势和人口政策面临的诸多困境及可能出路。人口形势方面,中国实现低生育水平已近30年,目前已进入极低生育率阶段。而低生育的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是民众普遍的低生育意愿,经济社会发展、限制性人口政策、东亚国家的家庭和制度安排是形塑民众低生育意愿的主要力量。在中国以往低生育进程中,有关低生育水平下该实行何种人口政策由于人口理念的不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不过,在当前超低生育率面前,学者和民众需要暂时搁置人口理念分歧,共同应对日趋严峻的低生育形势。鉴于三孩政策下民众生育意愿很可能继续下行,三孩政策的生育率提升效果也可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尽早考虑完全取消生育限制并择机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发布,成为我国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人口增长、人口控制和人口问题3个角度可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后《公开信》时代的新人口问题,集中表现在少子高龄化和性别失衡两大挑战上。真正"以人为本"的人口控制应降低非意愿的不育率、非意愿的生育率。为实现适度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主张"人口优化"理论:一方面,淡化人口数量的硬性控制,实现家庭计划的自主性和社会计划的保障性;另一方面,优化人口生态的演进控制,保障人口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性。"还权于民,赋权于民,造福于民"是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和幸福计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意愿低生育普遍出现的新时期,"减少一胎、鼓励两胎"是符合中华民族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美国:美国没有直接干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的全国性人口政策,各州有自己的政策。虽然美国对生育实行不干预政策,但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实际上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美国人口达到静止目标。“静止人口”已成了美国政府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保证人类永久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科学的指导思想。探讨桂林地区的人口战略,必须考察桂林地区的人口、经济的发展及环境资源若干相关因素的比较现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发现当前及未来中长期影响桂林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桂林地区人口发展状况(一)桂林地区人口发展特点1.人口增长进入了“低增长率、高增长量”为特征的惯性期,人口增长速度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人口总量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仍将增长。桂林地区人口实现零增长达到稳定人口的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2)人口转变和生育模式的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6.
陈岱云  武卫华 《求索》2008,(11):58-62
人口的观念取决于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反作用于人的意识观念。人口生育观念是生育文化的一部分。人口的生育观念正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提升。从而使人口的生育由自然到理性的控制,使人口的发展由无计划到有计划以至于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人口生育观念在嬗变过程中,是随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自觉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的“诱导性自发转变”内生型的理论;但是有的是在社会、政府施加一定影响力的情况下而理性的克服自己的思想障碍而不情愿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的外生型“政策性转变理论”或“超前型(超经济发展)的诱导转变”。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的嬗变主要的是属于后者,中国的人口转变就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而实现的。所以说,中国的人口转变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新的生育观念的稳固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对策,因此,当今中国人口转变之后要适时研究调整人口政策,适应促进新时期的人口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大体已定,主要表现在生育水平提升乏力,将长期在低位徘徊;人口增长减速,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老龄化快速发展,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下降,人口红利接近尾声。我们要认清形势,积极作为,在确定性中争取最好可能性。对此,建议进一步放开生育限制,消除生育障碍,营造有利于生育的社会环境;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提高增长质量;尽快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参与率,减缓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继续推进养老金改革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21,(4):53-53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少子化与老龄化成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虽然我国近年来逐步出台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但政策整体效能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碎片化突出,协同性不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面向个人和家庭的生育假期、托育服务、福利津贴、教育保障、税收优待、住房保障、就业支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口功能区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规划涉及的人口政策包含生育政策、素质政策与迁移流动政策等三方面。生育水平远远低于替代水平的城市可以根据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度调整人口政策,为其他地区提供前瞻性经验,促使功能区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从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双重视角出发,构建福利性、安全性、保障性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满足不同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人群的多元需求,扭转日渐淡化的积极婚育家庭观念,推动人们适度生育,达成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中国人口机会窗口、人口红利的变化历程,基于人口普查与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人口红利随即产生,直至2050年左右消失,持续约60年的时间。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是人口红利收获的重要标识,合理的就业政策是同步实现人口红利获得与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关键因素。人口红利无法脱离人口机会窗口而存在,单纯利用就业政策无法持续延长人口红利收获周期。人口红利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转变,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应着力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期在人口红利和人口可持续发展之间持续优化。人口红利消失不可避免,一方面要探寻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之策,推动实现稳定人口;另一方面也要寻找经济发展之方,开发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各年龄阶段的就业潜力,持续发掘人口之外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口现象演变为人口问题具有时间滞后性,一旦人口问题形成,也就错过了纠正和治理该问题的最佳时机。时不我待,对人口负增长及其问题的认识和预防,一定要有远见,早做准备人口是国之根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因素。2022年我国人口开启了负增长新阶段,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人口基础。人口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规律性结果。纵观历史,我国在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行列中起步晚、降得快。  相似文献   

13.
杨舸 《半月谈》2022,(1):81-82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已有20多个省(区、市)着手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构建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提高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其中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发放生育津贴等内容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政策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毛立平 《政协天地》2013,(12):41-4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如何让国家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有效地发挥完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效益,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如何从性别视角解读这一现象,进一步考察和反思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调整而先后修改或出台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安排和制度设计更好地回应包括产育期妇女在内的不同社会群体及其家庭的社会性需求,缓解他们的各种竞争压力和现实焦虑,创设生育友好、具有包容性的支持性环境,是学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特邀人口学、社会学领域的三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口负增长与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这一主题进行深度探讨,为推动构建具有性别敏感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人口正处在人类史上的转折时期,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更是如此。在一个超大时空的背景下,基于20~21世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变迁二元格局的梳理,大国硬实力和软实力背后人口要素重要性的比较,人口替代规律与大国实力兴衰之间微妙关联的分析,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国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长期均衡的走向,有助于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正确选择发展战略,及时走出人口困境。  相似文献   

17.
人口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口治理现代化就是人口善治,其主要目标是要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其具体内容和分目标包括人口数量的适度、人口质量的提升、人口结构的优化、人口布局的合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发展的统筹、家庭能力的提升、人口政策的完善、人口管理的科学和人口服务的优质等等,而进行人口治理现代化的路径设计也要从以上方面着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连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大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解决好就业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大连”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06,(4):54-57
“人口安全”是在我国人口政策一波三折的演进历程中和汲取“SARS”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安全范畴。本文参考政府和学术界对“人口安全”内涵的阐释并加以总结,根据我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及独生子女人口发展现状从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独生子女对我国人口安全的不利影响,提出从普及人口安全理念、适度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等重要方面入手缓解独生子女对人口安全造成的压力,把隐患和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变迁历程,对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影响其立场的生育率测算在人口学界的争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最后得出结论:基于目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及人口现实,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使生育决策回归家庭已是大势所趋;即使生育自主,人口状况仍不容乐观,需要警惕"低生育陷阱",并在必要时实施鼓励生育及配套的社会政策,使中国人口更加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