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针对区块链领域存在的风险及其对监管的挑战,应从法治角度给予规范和治理,让法治成为提升区块链技术竞争力的基石,为区块链企业打造好的营商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9年10月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这次集体学习为我国区块链行业发展指明了重要发展方向。区块链技术对我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需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重要课题。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现代化也因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区块链的概念和特点为切入点,在数据逐步成为政府治理核心要素的背景下,剖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政府数据治理面临的一些问题,探索出基于区块链视角下政府数据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区块链是数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信息可追溯、数据可信度高、去中心化等特点,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医疗健康、现代物流、商品防伪、智慧城市、公益事业、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推开。目前,区块链技术推广仍面临应用成本偏高、解决方案不够丰富、监管审计难度较大等障碍。为此,应立足自主创新,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促使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应对重大风险事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以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云平台"为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并利用好"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创新政府治理手段、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区块链技术与电子证据的融合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发现区块链证据司法适用仍然存在着裁判文书说理匮乏、"区块链+公证"的电子证据应用频率低、区块链证据采纳标准不统一的困境.鉴此,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司法适用应当作如下改革:建立区块链电子证据"技术自证"的司法推定规则;构建区块链电子证据"上链前后"的双阶鉴真规则;完善区块链电子证据"虚实印证"的证据补强规则.  相似文献   

6.
韦欣 《求索》2022,(3):182-188
政企合作下数字治理的必要性体现在政务电子化加速、财政资金和技术短缺、数字化建设和运营治理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各国因数字治理应用项目不同,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合作效果,并面临着具有共性的风险和挑战。这种风险与挑战具体体现在政企双方的履约风险、政企合作的传导放大风险和内外部网络攻击下的信息风险三个方面。鉴于此,需要在政企合作领域的数字技术选择上注重成熟度和安全性,并加强应用监管。同时,在应对数字治理的复杂性方面达成社会共识,建立数字服务机会均等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奇琦  李阳 《探索与争鸣》2022,(9):147-157+180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重要挑战。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充分依靠多主体间的协同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在节能降碳技术上有所突破,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技术体系。区块链就是这样一种协同管理技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与碳足迹记录、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等“双碳”目标需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构建一种零碳区块链,使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在分布式能源系统、绿色金融、低碳城市等场景为“双碳”目标赋能,同时帮助国家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区和各主体节能降碳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促进“双碳”协同治理。零碳区块链是数字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产物,政府和研发者需要对其自身能耗、建设成本以及单项技术局限等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做好技术设计和场景适配。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用互联网开展政务服务是推动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解析"互联网+"与政务融合为政府领导力提升带来新契机的基础上,指出了政府领导力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提出了可行性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文件国发[2016]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丹  张明 《人民论坛》2020,(5):74-75
当前,一些不良学术风气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学术诚信遭遇破坏和危机。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互信、价值互通和权益共享,同时基于它的信任机制,可以在学术诚信构建领域加以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阅读和引用信息,追踪数据,将有效避免剽窃、抄袭现象,一稿多投等问题,同时,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为论文的复证提供了很大便利,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良好的学风与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对社会养老资源的探索和整合。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分布式记账系统,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和较高应用价值,因此区块链与"时间银行"二者相得益彰。通过列举我国区块链嵌入"时间银行"的最新运用,发现区块链技术能够对传统"时间银行"运作机制优化提升。将区块链嵌入"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为志愿者、社会组织等提供高效执行互助养老服务的应用平台,有助于提高管理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故将区块链优势与"时间银行"相结合,旨在破解传统互助养老的运行瓶颈,为区块链融入"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优化策略予以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区块链国家战略,北京市围绕区块链关键技术、产业发展、要素配套等系统布局,推动在京央企发挥产业平台和应用场景优势,为各类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提供条件和载体. 例如,北京市政府主导成立了长安链生态联盟,由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50家单位组成,促进跨领域数字资源高效配置.指导北京微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共同打造了自主可控、开放共享、技术领先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长安链".成立央企首家区块链专业公司,承担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能源电力行业骨干节点建设.成立国内首家区块链特色司法鉴定中心,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互信互通,实现电子证据的可信记录与全节点见证.构建冬奥绿电溯源、司法存证等央地合作示范场景,助力北京打造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区块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13.
邓建鹏 《人民论坛》2020,(2):112-115
区块链"气态化"趋势挑战了政府的监管能力,这种颠覆式创新冲击了既有规则和市场秩序,加剧了国际竞争与挑战。对此,应摒弃政策高度波动与运动式执法,考虑引入监管沙盒机制,有助于监管者在创新监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注重科学立法在区块链监管与治理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注重顶层设计与行业自律;严格执行法治精神,使监管与风险处置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政务应用的深度融合,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实现"精准推送、精准服务",势在必行。本文从上海政务改革实践出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新的热潮。从总体上来看,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盲目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容易引发社会风险。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应着手构建"法律中心"来克服去中心化的负面效应,落实区块链技术专项立法,设置产业准入机制,加强产业法治监管,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安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块链技术因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突出特征,解决了中心化的数据库难以解决的痛点、难点,得到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的演进路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典型应用场景,以"区块链+身份管理"为例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公安工作,同时,通过反洗钱、电子认证应用场景,对区块链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正在助力信息产业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区块链"具有诸多技术优势,媒体对"区块链"的报道多以正面积极为主,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衍生出的虚拟货币巨幅增值的事实也进一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然而近几年涉"区块链"诈骗案件数量也随之上升,媒体对"区块链"技术广泛的正面报道为涉"区块链"诈骗提供了舆论温床,也为打击此类诈骗增加了难度。本研究从社会舆论宣传角度切入,分析诈骗组织利用"区块链"及"比特币"的舆论优势实施舆论绑架与反诈公信力打压的模式,提出跨境涉"区块链"诈骗的舆论绑架机制与曝光风险的概念,并通过仿真实验得出这些因素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归纳出涉"区块链"诈骗的宣传特征。最后对涉"区块链"诈骗分别给出基于供给侧切断与需求侧抑制的创新性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现状,认为近年来以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从全面普及向日益深化应用发展的阶段。总结了政务应用的发展成效: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不断提升、应用的集成效果日益显现、新技术与政务应用的融合逐步深化;政府网站不断优化升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在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协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论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按照"推进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中央国家机关电子政务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和开放。  相似文献   

19.
<正>津政发[2017]29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天津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2017年8月21日天津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  相似文献   

20.
“风险政务”:国际状况与我国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政务"的提出源自于风险社会的国际背景和我国转型期综合风险膨胀的国情。在国际上,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将"风险政务"纳入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并发挥了实际作用。我国政府在重点防范危机风险的同时,应加大重视政务活动中的常态风险,从战略、体制、机制、标准、手段、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风险政务"体系,推动实现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