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文光 《前进论坛》2020,(3):47-47,42
对标国际三大湾区,生态环境仍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大短板。由于湾区自然环境容量有限,湾区经济迅速融合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为此必须寻求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在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方面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无废示范区",系统推进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置,提高湾区循环发展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王燕枫 《群众》2022,(12):29-30
<正>“无废城市”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我省徐州市入选国家首批“11+5”个试点城市。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抓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江苏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超过3亿吨,利用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市政办发〔202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3月18日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8部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从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浙江破解固体废物管理难题的解题思路.由此,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部署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省份,吹响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冲锋号.  相似文献   

5.
<正>杭政办函〔2023〕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23年1月10日杭州市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化杭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浙美丽办〔2022〕20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6.
袁帅 《小康》2024,(6):36-37
<正>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是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无废城市”这一城市管理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县市落地、推进。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非法转移倾倒事件仍呈高发频发态势,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7.
2019年4月底,绍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浙江省唯一的试点。近年来,绍兴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试点建设也为绍兴的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吉政办函[2023]3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为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省政府决定成立吉林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组。现将推进组组成人员名单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0,(14)
正今年7月2日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农村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遴选了农村能源典型技术模式,徐州市"美丽乡村配套建设沼气集中供气模式"获得推介发布。而这个向全国推广的徐州节能模式,实际上是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中"农作物秸秆还田及收储用一体多元化利用模式"的重要内容。作为  相似文献   

10.
<正>曼德拉有句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确,在当下,诸如奥运会等世界性赛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体育产业发展和促进居民生活方式转型中的多元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无体育不城市,无休闲不生活",引进或承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赛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新战略加以组合应用。法国沙木尼小镇坐落在欧洲屋  相似文献   

11.
正泛生态城市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看待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建设以市民生存环境改善和生态化为目的,建设具有低碳节能、深度融合、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本文以"生态文明、生产繁荣、生活闲适"的泛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结合江津资源环境优势,探索"海绵型、田园型、休闲型"城市可持续的发展对策,着力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兼容共生的美丽滨江城市。一、建设海绵城市,让环境更有弹性江津地处长江三峡库尾,境内有127公里长江干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6,(9)
正"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江苏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城市发展路子"。在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李强,省委副书记、省长石泰峰分别作了讲话,深刻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勾勒出城市未来发展蓝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重启"撤县设市"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代"撤县设市"需关注城市质量与城市数量、均衡分布与聚集分布、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禾生  王鹏 《人民论坛》2012,(26):186-187
世界科技名著《天工开物》诞生于新余,给新余留下了宝贵的"天工文化"遗产。"天工文化"是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提炼出来的响亮的城市品牌,是最符合新余城市精神的、最具有发展力的城市品牌。新余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要将天工文化全面融入到整个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当中,整个城市系统都应围绕天工主题文化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重化工城市的固有特点,"两型社会"的建设对重化工城市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以重化工城市的荆门为例,分析了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而分析了荆门建设"两型社会"的现实压力,提出了重化工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等方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三大目标"。优化沈阳市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沈阳经济发展方转变,有利于促进沈阳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全面完成沈阳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管理走过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体系及随之而成的发展路径。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走过了接管、工业化、建设化、城市化四个阶段。在城市管理战略、城市管理体系、城市管理政策三个层次的中心任务、管理功能、纵向结构、横向体制、议程设置、管理工具等六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取得了一些经验,对探究具有"中国性"的城市管理理论和新形势下实现党的城市管理现代化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即从城市管理战略视角看,要及时顺应城市规律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产生活关系变化的要求;从城市管理体系视角看,要在突出城市主体性和组织化模式"下达"功能的基础上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从城市管理政策视角看,强化城市管理中整体性和柔性管理工具等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盐城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化、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制约城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精细化、规范化",城市整体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市民,构建了具有盐城特色的城市长效管理新路子.先后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建部表彰为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全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示范单位,获盐城市委、市政府"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奖、精神文明建设奖.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国城市管理的探索路径与实践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城市管理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壮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一)解放战争后期的城市接管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党对城市的接管工作加快。1948年2月19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率先对阳泉、石家庄等城市的城市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据此首次明确提出了"我们工作应做长期打算,方针是建设,不是破坏"的全党"城市建设"工作的总方针。其中关于"注意保护机器、物资及一切建筑物,不准破坏,不准抓取物资"的经验,位列中共"城市建设"首批城市工作经验之首。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建设"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