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2019,(10)
<正>弘扬法显文化精神,发展"一带一路"倡议。9月7日至8日,首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在法显故里——中国·襄垣举行,研讨法显精神和法显文化,打造以法显文化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山西品牌,为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构筑新的文化桥梁和纽带。襄垣,秦朝首置县,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千年古县"。襄垣是法显的出生地、出家地和修行地。法显文化一直以来就是当地宝贵的精神财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  相似文献   

2.
曲金良 《新东方》2014,(6):8-15
东晋高僧法显(337-422)的《法显传》(《佛国记》)成书之前,中外尚未有任何亲历南海—印度洋航线的实况文字流传下来,法显的《法显传》是第一部。它记录了法显399年西出长安到印度求法,离开印度渡海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爪哇(今苏门答腊岛)等地,直至412年从中国青岛登岸的历程(399-412)。其记载的是在印度洋沿岸和印度洋—南中国海上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当时的中外政治关系、海上贸易、采珠生活、宗教信仰、季风利用、天文航海、船舶技术与水平、洋面海盗状况等内容,对今天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8,(12)
正温峤(288—329),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于西晋末年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生逢乱世,心系东晋安危,凭借机敏善辩的口才、过人的协调才能,为东晋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他与王导、庾亮、阮放、桓彝并称,是东晋初年著名"中兴名士"之一。《世说新语》中对他评价为"过江二流之高者",但在历史上,他却有"二流胜一流"的美誉。巧妙周旋平定王敦叛乱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历时十  相似文献   

4.
仙居     
仙居,位于浙江省东部,地处括苍山脉中段。全县面积2000平方公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总人口44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分始丰县的南乡(今仙居县境)置乐安县,归临海郡,从此,仙居为县一级行政单位。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乐安废,仙居为永嘉郡临海县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临海置乐安,仙居又为  相似文献   

5.
葛洪(284—364 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生于西晋,汉族,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东晋著名医药学家.他出身于江南士族,其祖父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葛洪少年好学,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十六岁开始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曾参与镇压...  相似文献   

6.
"城内鸟语花香,乡间碧绿万顷;人间胜景处处观,欢声笑语时时闻。"初夏时节,行走于襄垣城乡之间,总有这么一种特别的情愫萦绕心头。襄垣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2006年,襄垣县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475位,比2005年整整前移了309位。日前公布的山西省人均GDP十强县当中,襄垣县列居第三。襄垣县正成为闪耀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襄垣人何以在短短的数年内,走出了这样一条迅速崛起的道路?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襄垣。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17)
正广东广西之名,皆源广信。然苍梧郡的归属成当前两省间悬而未决之谜,粤桂两省近年出版的地方史志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这里也一度引发地方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争夺;而解谜关键在于弄清历史上苍梧郡治广信县的具体位置……中国的省份很有意思,河南河北的"河"指黄河,湖南湖北的"湖"指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指太行山,那么广东广西的"广"指什么呢?蒙起鹏《广西通志·地理篇》记载:"汉之广信,今之封川县。交州剌史治广信,统邻三郡,今分三郡之地为二省,封川以西,广西也;封川以东,广东也。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各市县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阳市西晋愍帝建兴元年,分汉柯郡置夜郎郡。东晋成帝成和八年,于柯郡西部上段置晋乐县,即今市地。后罗罗族谓贵州城日更糯,乃晋乐之音(讠为);今市区有进鹿坡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8,(11)
正刘渊,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公元304—310年在位。刘渊掀开了五胡十六国战乱的序幕,历来为人所诟病,但他是汉化程度很高的匈奴人,他所建立的汉国打着继承刘姓汉朝基业的旗号,在不断与西晋汉族中央政权冲突的过程中,民族融合也不断加深,客观上为中国最后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2,(12):2-4,72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与陕北隔河相望,国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33.6万人。柳林是一个文明古老、钟灵毓秀的文化之乡。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大禹治水遗迹至今仍在,春秋为晋国领地,汉代为代共王九子封侯国,北周设定湖郡兼置定湖县。今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兴于明、盛于清,因商贾云集、物贸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柳林盘子会,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5,(12)
<正>大型襄垣秧歌剧《法显》上演后,获得社会各界以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而我也在闹闹嚷嚷中着实晕乎了一阵。一切归于平静之后,像所有小有成就者一样,成功之后的失落远远胜过初时的那点喜悦!那么,所有的艰辛、努力、劳神、费心的付出,究竟又所为何来?导演的执着张平是我在网上联系到的导演。当时的想法是,《法显》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21,(2)
正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东晋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是佛教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庐山白莲社的创始者,代表性佛典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卓尔不群尊严行道慧远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高僧传》本传说:"年十三,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慧远21岁时,本想南渡长江,拜当时的大学问家范宣子学习儒学,因正值北方战祸连连,兵戈遍地,道路不通,求学之志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9,(8)
<正>王崇古(1515—1588年),字学甫,号鉴川,别号清川,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使,总督宣府(今宣化)、大同、山西军务以及兵部尚书等职。王崇古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守边大臣之一,长期担任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4.
在魏,蜀、吴逐角争霸的三世纪初叶,分布于牂牁郡西部(今贵州省的毕节、黔西、普定、大方等县)和朱提郡东南部(今贵州省的威宁、赫章、水城等县)的昆明部族,建立了罗殿国。“耆帅”济火,受蜀汉丞相诸葛亮赐封为罗殿国王,“世长其土,千有余年”。以此为标志,贵州彝族的历史进程,以地方国邑这一新的政治组织形式,登上了多民族祖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有两个孔明,一个是诸葛亮,字孔明,54岁时去世;另一个是胡昭,字孔明,卒年88岁。同样生在群雄逐鹿、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人的寿命却不同。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生。大约两三岁时母亲死亡.七八岁时义遭父丧,此后靠叔父诸葛玄扶养。在诸葛亮13岁时,诸葛玄为袁术所属的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亮姐弟四人跟叔父到豫(?),接着,汉朝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失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21,(5)
正贾思勰,中国古代著名农学家,生于5世纪北魏孝文帝末期(约477年),益都(今山东寿光)人,曾任高阳郡(今临淄西北)太守。他"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约在533年至544年间撰成农学巨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现存内容最为完整、最为系统、最为丰富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一部不朽之作,至今仍被世界农学界奉为古代农书经典。贾思勰亦被尊为一代"农圣"。  相似文献   

17.
韩昌黎从未到过昌黎河北昌黎,渤海边上的一座小县城。从金代开始,昌黎二字就被载入史册。韩愈,世称昌黎先生。很多人误以为昌黎是韩愈的出生地,而韩愈非但不在昌黎出生,他一生也未曾到过昌黎。既然如此,那为何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昌黎县的碣石山上还有一座韩文公祠?原来根据《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可见,昌黎韩氏是韩氏的一个支族,昌黎郡是韩氏的望出之郡。韩愈不忘自己的血脉之源,一直以昌黎  相似文献   

18.
长沙古无“青阳”之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的名称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周成王时各地献方物,就有 “长沙鳖”的记载。《史记·越世家》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索隐:“则犨、庞、长沙是三邑也。”正义:“庞、长沙,出粟之地。”光绪《湖南通志》称:“周始名长沙,春秋战国时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以原楚黔中郡东南部设立长沙郡,郡治设在湘县(今长沙市区)。西  相似文献   

19.
孙晨 《乡音》2012,(1):44-44
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明朝后期著名的散曲家、政治家、东林党的首领之一。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左都御史,为东林党重要人物,与顾宪成,邹元标并称"三君"。后因与魏忠贤对抗,被魏忠贤假托君命,发布诏旨,革去官职,谪戍山西代县,不久病死。后被追谥忠毅。一生著述颇  相似文献   

20.
风文 《中国减灾》2007,(12):44-44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撰有天文著作《灵宪》,研制了浑天仪、地动仪,对历法颇有研究。公元132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地动仪,而欧洲人在1700多年后才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