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21年是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恢复持续稳定发展态势,但依然受到全球疫情不确定性的冲击。疫情以来,数字经济顺势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将为“双循环”新格局注入新的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作用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在厘清二者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财务转型的现实路径,提出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赋能,企业财务将从共享财务、业财融合、战略财务及数字财务四个方面转型,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加快推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7)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有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将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资讯     
《北京观察》2020,(9):4-5
北京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1+3”政策体系9月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召开"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并致辞。吉林指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发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国内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江苏必须深刻把握内外部形势变化,把推动实施国家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促进战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推动江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广西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广西"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意义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1,(11)
正泉山是徐州的核心城区、淮海经济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主城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城区,在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支点"作用。泉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4)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考验的是我国县域营商环境建设的真正底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坚持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外循环与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外循环为内循环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生产要素、原料、中间品与成品销售市场,使得内循环规模更大、产出品种更丰富、效率与活力更高,此作用已被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多次印证。后疫情时代,中国发展高质量对外开放具有经济复苏前景良好、工业部门齐全、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丰富而高素质的劳动力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短板、高新技术制造业国内增值率较低、经贸话语权缺失等潜在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在产业资本布局、经贸理论与制度话语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短期资本流入管控、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发力,充分提升开放水平,促进"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陈林 《人民论坛》2021,(2):38-4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抓住此次机遇,深挖国内超大市场规模潜力,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以自主创新促进价值链高度化,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9)
正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一直在思考"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县域经济融入全国双循环新格局的建议》。从前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县域"的重要性,在新发展格局中,再度升级。  相似文献   

11.
李俊 《人民论坛》2021,(2):12-15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但这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对开放水平和开放质量的更高要求。要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努力推进开放战略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主动参与国际经贸治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14)
正江苏"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从"面江而生"到"向海而兴",是江苏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选择,更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应有担当。南通作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势头迅猛的城市,自觉扛起争当江苏沿海崛起龙头的光荣使命,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促进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新支点、服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勇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在新赛程上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13.
正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扩大内需是其战略基点,而文化消费需求是提振内需的重要力量,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也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同时文化安全、文化自信也需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作支撑。因此,加大文化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耦合力度,着力推动文化产品、服务、业态、模式创新,不断创造文化新需求,既是广西顺应、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高质量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旭 《今日海南》2021,(1):32-3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强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海南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全面...  相似文献   

15.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重要战略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的贸易形势,西部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创新融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通道建设四个方面持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这是党和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方位开放的重大部署.在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发展数字经济被赋予了突出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成功实践证明,数字经济是现代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北京市推进城市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技术升级、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城市,以数字经济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这是党和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方位开放的重大部署.在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发展数字经济被赋予了突出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成功实践证明,数字经济是现代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北京市推进城市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技术升级、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城市,以数字经济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打造好向海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广西经济发展提出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RCEP签署并将付诸实施以及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向海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沿海与内陆互动、国内与国外结合,加快湘桂向海经济走廊建设,探索向海经济发展新模式,高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部分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跟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前沿,尤其要聚焦数字经济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前瞻性的制度后盾。  相似文献   

20.
王翔 《群众》2020,(15):12-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苏州作为经济大市、制造强市,必须在此新格局中主动应对、积极作为、全面融入,“危”中创“机”,探索打造“产业链双循环创新示范城市”,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续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