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影是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和生活态度的一种艺术形式,要通过对新世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作品的分析来揭示中国艺术电影在面对“西方”期待视野时所选择的叙事策略,以及精心刻画的以“苦难”为基色的“中国形象”,为受众提供现实的“镜像”.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我国行政伦理研究以"公共性"为内核构建起了庞大的学术图景,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的相互交织决定着行政伦理的方向和路径,形成了"行政伦理困境"、"行政伦理失范"、"行政伦理建设"和"行政伦理法制化"四个主要论域。对我国行政伦理研究而言,尚有不少可以继续深入的空间: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后现代理论可能带来的突破;在研究方法上,从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向全学科的研究方法转变;在研究视角上,从"学科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3.
孙吉胜  薛丽 《外交评论》2023,(6):23-53+16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目标、愿景等日渐清晰具体,中国“一带一路”叙事内涵不断丰富,体系日臻完善。“一带一路”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标识,并成功融入世界叙事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叙事在国际舆论场上不时面临叙事竞争,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在不断强化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通过再情境化、角色重塑、情节重置等手法,与中国展开全面系统的叙事之争,以建构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负面认知,阻碍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合作进程,为提出“一带一路”的竞争性替代方案提供话语支撑。面对复杂多维的叙事竞争,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叙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升叙事黏性和传播效果,利用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供的契机和后续影响,及时有效化解关于“一带一路”的各种不实论调,构建好“一带一路”叙事,做好国际传播,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使“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作为一种文化理论在2002年度的中国,对其研究不仅没有减弱,而且拓展到社会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这一研究是对当代文化思想模式的无声改写,构成了学术界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知识转型.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睦邻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贯外交战略方针。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立足亚太地区,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睦邻外交”的战略思想,主张“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一、新世纪中国“睦邻外交”战略背景分析。与过去20年相比,新世纪初的中国对外战略的背景在不变中酝酿着巨大的变化,认识和分析这些情况对于我们考虑是否调整对外战略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1…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主体认同需要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方法上,坚持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相结合,产生教育方法合力;在途径上,坚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人类发展、安全和文明事业亟需立破并举、涤旧生新。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继承中实现理论创新,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成果。“三大倡议”超越了既有发展、安全与文明理念,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公平、普惠、和平、共赢的现代化新路。中国未来应继续促进“三大倡议”理论创新和制度设计,以大国责任推动国际合作,以技术和人才夯实能力基础,以既有议程促进倡议落实,为全球的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与文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的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是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司法改革,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综合素质、执法水平和各方面战斗力的重大举措和有效方式。要充分认识加强四项建设的重大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和正确路径推进四项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积极参与者。新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多方面促进着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族史叙事结构中包含区域史、族别史和中华民族史等几个部分。从叙事演变脉络来看,随着中华民族由“自在”“自觉”走向“自信”,中国民族史叙事也在发生转向。目前的中国民族史叙事以20世纪的“区域—族别”、关系论与整体论叙事为基础,三者在方法论上验证了“小历史”与“大历史”的相互补充、弥合和一体化进程。中华民族社会史是当代中华民族史叙事的新方向。可以通过“地理—人文”“话语—制度”“语言—符号”与“生活—实践”叙事等几种内容得以呈现,成为“小历史”与“大历史”双向联动、多线转化、相互弥合的实践机制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叙事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创新,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与发展,始终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过程。此外,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叙事所秉承的人民立场,为解答“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智慧、给出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丰富发展党的法宝思想,从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基本路线、做好现实工作、兴国立国强国等角度,创造性地发展党的重大法宝,并运用这些法宝思想对我们党、我们国家进行指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党的纯洁性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新主线被放到突出位置,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愈加重要。围绕党的纯洁性的研究成果很多,通过对其理论渊源、必要性和重要性、路径和对策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希望深化对党的纯洁性的系统认识,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青年流行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21世纪以来,借助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青年流行文化表现出社会转型期独有的矛盾特征,主要有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青年对消费主义的追求及其解构、草根精神与精英文化的碰撞等多元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历经了从"小康之家"到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迈进的基本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收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必须着眼解决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强军目标为牵引推进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应探索建立军衔主导的分类选拔制度,不断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提升选人用人民主质量,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创新选拔任用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总纲。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的新的理论基础;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三大叙事”。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和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叙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创新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大叙事”在共时与历时的过程中呈现出联动、融汇及统一的趋势,话语叙事发生转变。中国式现代化转向建构话语叙事体系,以强化“理论解释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转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之新文明,凸显“民族性”重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向世界,突破“民族国家”范畴,以中国理念诠释人类文明的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反腐败的主要执行机构,纪检监察机关的运行机制如何,直接影响到反腐败工作的成效。长期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反腐败工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影响了反腐败机构的效率。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纪检监察体制机制进行了重要改革,使纪检监察机关的运行效率、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当前的改革也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在未来的反腐败工作中,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和犯罪低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发挥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要引入区别于成年人的刑事和解制度,并构建中国式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以和为贵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精髓,这种和理念更应贯穿于中国式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