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体系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中,"斗、批、改"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提供了重塑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的具体目标和落实途径,以不断与各种历史元素"相结合"的扩张性诉求构建起"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体系,以一种独特的"建设性"维度昭显了"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体系的复杂性。它是一种将重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图景加以现实化与政策化的基本通道,属于一种中层或中观性质的政治意识形态。历史学界需要继续关注并加强这一层面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李良明,1947年4月生,湖北孝感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中共党史党建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恽代英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恽代英年谱长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湖北新民主革命史》(1-4卷)获第七届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世界,意识形态是政党执政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把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结合起来研究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公企业党建研究有不少创新性成果出现,但仍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将意识形态同理论研究区分开来,由国内视角向世界眼光转变,由单一领域向综合领域拓展,由经验层面上升到对策层面探讨,关注非公企业党建问题中的现实问题,不断拓展非公企业党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5.
王燕文 《唯实》2013,(10):4-8
2013年9月20~22日,"公民道德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古都南京召开。会议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同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现将访谈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三个自信"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自高校"三个自信"教育的现状入手,从社会环境和高校自身两个方面揭示了问题成因,并进一步从"三个自信"教育要同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多维度统筹推进和载体建设三个层面进行对策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意识形态在思想解放、理论创新、价值重建三个层面完成了理论、制度和观念的调整和重塑.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冲破意识形态禁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创新,把中国引领上科学务实之路,实现从理论到制度再到观念层面的转型和重塑.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该文本自前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第一次全文发表以来至今,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热点所在。国内学者近年来关注该文本特别是其中"费尔巴哈"章这一残篇的编排与考据工作,同时引发人们进一步研究该文本内蕴的哲学主题,这对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文本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俄罗斯学者巴加图里亚多年前曾提出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名编排方案,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生成地这个角度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前者,国内学者已耳熟能详,而后者同样是巴加图里亚的关注重点,本文着力发掘巴加图利亚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解读,从中探求对当前《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话语权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研究中涌现出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提升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树立正确的话语权观念,需要对提升话语权的现状、态势进行准确洞察。唯此,才能在主客观因素构成的"可能性空间"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抽象的可能变为具体的可能。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我国在总体上处于"西强我弱"格局并且在趋势上呈现"西降我升"走势。深入分析新时代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面临的突出问题,厘清建构话语权的复杂因素,聚焦夯实基础、坚守正义、抓住关键、注重表述和优化传播等层面,我们要积极作为、精准发力,从而敷设一条提升话语权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21世纪初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积极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和斗争,巩固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人类文明作出较大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进程将加快,科技、知识和文化因素在人类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这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物质生产领域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上层建筑领域,并使意识形态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被空…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探索》2011,(2):16-20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安全类型的关系、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等四个方面,对学界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以推动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乡村振兴问题研究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相关论文研究成果发展显著,对此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560个乡村振兴问题项目数据及其2977篇论文成果为样本,对乡村振兴问题的项目信息、成果论文和研究热点进行计量分析,整体呈现中国乡村振兴问题自提出起近五年的发展现状,这不仅有助于总结以往的研究经验,也有利于挖掘未来乡村振兴研究的趋势,为更多学者深入研究提供突破口。研究表明,乡村治理、乡村旅游、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是乡村振兴问题研究的热点,有关此类主题的论文也较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的元逻辑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传统意识形态理论关于意识形态内容的研究,本文另辟蹊尝试以意识形态的元逻辑结构为视角展开对意识形态形式本身的分析。本文认为,任何意识形态均包含思维方式、认识论、价值论和评价论四大结构层面,而且这四个层面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平衡的逻辑结构,处于一种前提与回溯的逻辑动作之中,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识形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科学定位执政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五个事关"定位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战略地位,"两个巩固"明确了意识形态的根本任务,由四个"牢牢坚持"到"九个坚持"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厘清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职责和使命,通过创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与引领非主流社会思潮、统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与国际双重环境下的良性互动、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等措施实现对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改革与重塑。  相似文献   

15.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是任何一个阶级及其政党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因为它反映着群体的价值追求与精神支撑。但在建设过程中,无论在认识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会出现诸多困惑、疑虑与矛盾。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认识层面、理论层面、心理层面、政策层面、法律层面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中相关问题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处理不当所致。具体表现为:意识形态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之纠结、意识形态存在被文化化的趋向、意识形态政治权威与理性权威难以平衡。  相似文献   

16.
张茂杰 《实事求是》2023,(1):103-112
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国家政治安全。作为国内学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聚焦于内涵阐释、理论基础、风险挑战、应对举措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继续深化这一主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全面考量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呈现出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贯通的主要特征。根据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趋势,未来学界应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加强研究深度,为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密切关注和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与教育;坚持以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对待社会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等。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话语格局,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四种错误的意识形态话语展开批判.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任务,即要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以来,甘德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意识形态工作,以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为根本,抓牢党委(党组)这个意识形态的责任主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话语权,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地生根。一是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相似文献   

20.
朱文琦  祝志男 《求实》2020,(3):18-30,M0003,M0004
国家治理效能是政治学乃至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基本倾向及其理论特质,表明意识形态不仅可以构成一个分析框架,而且对国家治理效能的影响不容低估。意识形态与国家治理效能的互动过程遵循现代政治的运行机理,二者既相互促进、彼此协同,又呈现出特定张力甚至是激烈冲突。其实践逻辑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内在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工具、基本场域和精神旗帜,国家治理是执政党指导思想变革的内在依据。其理论逻辑集中概括为,本体论层面的结构关联、认识论层面的功能耦合、方法论层面的路径互成及价值论层面的目标共生。新时代意识形态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效能提升,需要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谋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