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荣芳 《群众》2021,(2):13-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关系是我国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琼 《湖湘论坛》2020,33(2):88-98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国城乡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涉及城乡内部外部等诸多现实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空间融合和要素融合,打破城乡二元促进业态新生,目标是城乡互动城乡互有城乡互通,达到城乡要素全方位自由流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更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马骏 《求索》2023,(2):119-129
共同富裕诠释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追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呈现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能动融合、城乡经济形态互利共生融合、城乡物质精神系统有机融合的特征,并以人力资源赋能、绿水青山赋能、规模资本赋能、财产要素赋能、数字乡村赋能作为主要动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数据变效能、产能变产值等价值转化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目标下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应不断提高乡村资源变现能力,促进城乡功能需求互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协同共进;破解城乡要素市场阻隔,促进城乡经济循环互补;消弭城乡设施服务落差,促进城乡生活品质均等;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治理高效同步。  相似文献   

4.
5.
王清荣  徐鑫 《传承》2011,(5):14-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既符合党情和社情,又为以城乡党建一体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就城乡党建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在联系、以城乡党建一体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等谈谈管见。  相似文献   

6.
殷敏 《群众》2020,(17):42-4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典范。  相似文献   

7.
骆敏舟 《群众》2023,(16):45-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占数字经济这一关键赛道,努力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数实融合第一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应主动承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聚焦数实融合,以数字技术的新引擎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聚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相似文献   

8.
城乡融合是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的理论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真正共同体首要条件之一,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其融合发展的物质前提。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议题。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所有制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是辩证统一的。进入新时代,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视角中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教融合是党和国家培养乡村振兴和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署。致公党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长期关注农业农村事业,2023年6月至8月以推进农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赴贵州、湖南、陕西等地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各地农业产教融合进展和存在问题,同时还委托部分基层组织围绕其所在地产教融合情况开展调研。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三是强化农业教育建设,建立个人农业终身教育机制,开展多样化的精准教育;四是建立农业产教融合“三方联动”新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五是大力弘扬“农业工匠”精神和“技能成就人生”理念,筑牢农业产教融合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建中 《当代广西》2010,(12):30-30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永福县通过以“城里乡里,同行我和你”等活动为载体,以“联帮推”为抓手,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村企联建”、“村与村联建”、“村与机关单位联建”党组织,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党组织链,充分发挥城乡党组织的互补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由乡土社会滋养出的乡土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缓解城乡二元矛盾的文化资本,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步步推进,乡土文化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冲击和内部弊端的制约。对此,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乡土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要从纠正偏差,重塑价值认同出发,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夯实乡土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锻造乡土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让乡土文化在与现代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北京观察》2022,(2):32-33
进入新时代,北京要继续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难点,需要大力破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需采用新的思路举措破解城乡要素融合难点,促进北京城乡走向共同繁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近些年,首都北京从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提速,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87.5%,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9.5%。  相似文献   

14.
李国正 《湖湘论坛》2020,33(1):24-32
城乡发展失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由出口、投资驱动模式向消费驱动模式的转变。研究认为,与以农业为主的"乡土中国"不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城乡中国",农业发展不但受制于乡村发展环境,而且还要面临城镇化的冲击;乡村凋敝的表征之下是土地、劳动力(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其根源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壁垒。新时代下,伴随着新户改、土地流转与资本下乡等一系列农村农业改革政策,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逐步消弭,但是由于城镇化质量不高、农业生产要素低收益,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仍旧存在较大障碍。今后应从优化城镇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等角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城镇村体系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背景下,由大中小城市、中心镇、村所构成的新空间聚居体系.新城镇村体系不同于传统城镇体系,一是立足点不同;二是内涵不同;三是城乡发展的过程不同;四是未来的前途不同.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上,以新城镇村体系作为新视角,探求统筹城乡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促成城乡良性互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迈向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逐步实现人口、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无障碍流动。为此,我们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市场配置资源、政策扶持等手段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过去5年,我省全面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动能和质量显著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十四五发展、实现十四五目标,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走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浙江路径。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制造业升级实现产业链提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8.
19.
杨小冬 《人民论坛》2022,(24):81-83
文旅融合在发展动力、运作方式、战略目标层面与乡村振兴具有高度耦合性,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可以通过文化重构、旅游开发、城乡互动的方式,助推乡村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进一步增强文旅融合赋能效应,要从主体、产业、市场、科技等方面入手,强化主体共治、产业集聚、市场配置、科技创新等,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