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生产关系的调整。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开放格局互动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开放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杜传忠 《人民论坛》2022,(24):22-25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家之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作为现代化的核心,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陈宪 《人民论坛》2023,(21):22-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亦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未来产业的领先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未来产业的不断试错与培育为基石。  相似文献   

6.
沈剑荣 《群众》2023,(21):4-5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大任务。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此后,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对全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系统部署。10月23日,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现代金融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系。金融形态的创新,经过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已经进入数智化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智慧化和高端化的特征。在产业企业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基础上,金融数智化能够在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金融体系本身的数智化高端化建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二是在金融数智化条件下优化金融体系的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促进产业体系要素循环的现代化;三是利用数智化的金融运行模式,应对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产业发展的安全性与韧性,保护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金融数智化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要进一步推动产融数智化融合,建设高度集成的金融数智化平台系统,提升数智金融供给能力,并加强金融数智化数据要素治理,实现要素高端化供给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赵祥 《岭南学刊》2022,(6):11-12
<正>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符合当代技术进步趋势、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生产效率高、产业功能强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优的基本特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进步、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新时代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群策平 《群众》2018,(14):1-1
现代产业体系,是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组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警用装备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和建设警用装备现代化产业体系双重视阈,文章阐述了加强对警用装备生产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加强对警用装备生产企业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潜在管理资源,提出了加强对警用装备生产企业管理的“强管理活动”和“寓管理于服务”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保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重大研判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实现全面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广西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以科技驱动逐渐取代要素驱动,构建更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更全面的对外开放……为展现我区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方面的措施及成就,本刊特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广西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常发轩 《群众》2023,(14):13-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引领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意味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入体系创新的阶段和发展思路的新提升。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框架,使改革和建设更具有整体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关系全局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的大格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同向同行的整体工程。着力构建微观有活力、宏观有序、市场有效、政府有度的运行机制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大连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地区和园区经济壮大的典型城市,各类产业园区在推进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现有园区体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靠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园区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园区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完善园区用人制度和园区评价考核机制等关键问题上大胆改革,采取科学的改革方法,紧紧抓住这次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招商引资效率,提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要在深入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基础上,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加快实践层面的各项创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7.
要闻     
《中国人大》2023,(10):4-5
<正>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是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转型关口的迫切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与之相匹配、相适应且支撑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领跑全国,有条件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江苏建设区域性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转工"、"内转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刘雨果 《人民论坛》2023,(17):83-85
绿色技术创新兼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流域产业经济作为我国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框架和重要支撑,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依托完善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流域产业经济发展顶层规划和创新引领;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流域自然灾害防治;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推动流域产业更新升级,切实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潘海燕 《前进》2023,(1):40-42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省委书记蓝佛安特别指出,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制造业主导型经济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强调要猛攻制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