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理论逻辑基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深刻体现其人民至上的立场,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消灭剥削、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等内在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着眼不同阶段发展实际和历史使命,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进行了综合性、动态性、立体性的继承发展,探索形成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大扶贫格局以及立足实际以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推进国际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勇  杨刚 《中国民政》2003,(10):12-16
贫困.是与人类社会相生相息的共性问题。在中国,随着经济迅速转轨和社会急遽转型,贫困问题也日益显现,并且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随着贫困问题的产生,反贫困也就成了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但是,基于国情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反贫困政策和实践也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面对贫困问题的挑战,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反贫困战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贫困者自助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总体框架。在这总体框架下,从各级政府到各行各业,从社区组织到社会成员.都为实施反贫困战略积极地探索,为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性别平等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关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是实现民族和性别平等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叠加了民资妇女和贫困概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减贫机制。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妇女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从国家和相关部门整体的扶贫规划和实践出发,评价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贫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近二十年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贫困人口规模由1978年的2.5亿降为2004年的2610万,减贫速度堪称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实现了将贫困人口在1990年基础上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世界银行的研究也表明,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减贫人数占到整个发展中国家减贫总数的75%。但是联合国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减贫的步伐明显地放缓:在1990~2001年期间,超过90%的减贫任务都是在1996年以前完成的。[1]相对于农村反贫困来说,政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更为艰难的任务,未来阶段农村反贫困呈现出相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对于引领农村反贫困行动的…  相似文献   

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反贫困历程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维度着手,构建了扶贫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总体成效,并建立了协整方程,从实证角度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总体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减贫效果,但农民增收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仍呈现"亲富"式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六十多年的农村反贫困进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从建国初期的救济式扶贫、广义扶贫到建立正式扶贫制度、推行区域瞄准的开发式扶贫,以至扶贫瞄准对象的村级转移和参与式扶贫以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在瞄准减贫目标、减贫策略、减贫理念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构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实践的重要内容,也为全球减贫理论、减贫实践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面对贫困这一始终困扰人类的顽疾,不仅需要各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团结协作。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2015年全球绝对贫困人口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全球减贫效果可谓突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消除自身绝对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也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反贫困的道路上创造了历史性奇迹。在反贫困斗争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具体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孕育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全人类的减贫事业提供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同贫困作斗争的进程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因素,推动减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彰显了减贫的变革精神、创新精神、发展精神、自强精神和合作精神。展望未来,我们要充分弘扬减贫精神,为反贫困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从而加速全球减贫进程,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与世界各国一样,美国与欧洲国家在其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严重的贫困问题。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比较分析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反贫困模式.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对于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常态现象,是大多数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反贫困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和经验,提炼了对我国反贫困的重要启示,这对于进一步正确认识我省贫困状况,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大力推进精准脱贫的历史进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中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政策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减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中央要求下的地方政府间的对口行动.  相似文献   

13.
异地开发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新突破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贯穿着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问题,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国的反贫困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8——1985年间,联产承包变革推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贫困程度大大缓解,是大幅度减少贫困的阶段;1985年以后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开发扶贫领导小组和专职扶贫协调机构,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扶贫,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扶贫机制,揭开了我国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活动的序幕,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4.
<正>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创新。自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有质量的小康社会,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惠及了最需要帮助的9000万人。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一扶贫理论实际有四个维度的内涵要求,彼此交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有四个即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由于各主体作用异化,未能形成合力,致使农村社会管理长期存在缺陷。实现农村社会管理目标,必须整合“四个主体”,使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郁南县通过推行"干部下乡",在政府主导、干部引导下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实效。郁南县的"干部下乡"探索既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丰富了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反贫困问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反贫困是减贫、缓贫、消贫的措施与对策,反贫困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贫困问题的出现。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是我国农牧区反贫困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反贫困理论和观念创新的客观要求,生态移民反贫困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变迁的方向与绩效。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卓越成就与全球反贫困领域存在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将中国反贫困经验总结为五个“靠的是”和七个“坚持”。这一崭新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反贫困实践相结合开出的理论之花,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在科学性、实践性等方面存在鲜明差异,为人类减贫事业带来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9.
论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的优化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国对产业共性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产业共性技术在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产业共性技术管理措施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也不够,且我国产学研联盟主体的组织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针对重要程度不同的产业共性技术,政府应采取不同的平台组建形式,平台定位于非营利性组织,吸收利益相关者,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发展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行为模式,具体措施为:政府应加强产学研联盟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各省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着力建设核心平台。  相似文献   

20.
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包括履行职能的参政作用、团结作用、带头作用和祖国统一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社会系统来综合考虑、系统协调,良性互动,并从机制上制度上确保政协委员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