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在当今中外经贸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有助于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改进中医药典籍的国际传播工作,下大气力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探讨加强中医药典籍国际传播力和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和路径,进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推动中医药典籍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让中医药这座宝库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4.
唐娟 《人民论坛》2024,(5):96-9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人民共同价值的具体表达,也是全人类世界大同的崇高目标,是各国人民实现相互尊重、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境界。中国外交的原则和战略目标,需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构建多层级的国际传播格局,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立体传播态势,搭建中国特色文化多元传播平台,积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为推进建构世界共同繁荣、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识,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根和魂。为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弘扬,巩固和加强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内在联系,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由中华海外联谊会青委会、中华文化学院主办,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协办,中共丽水市委统战部、中共青田县委、世界青田人联谊总会承办的"根·魂·梦——中华文化和华侨华人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  相似文献   

7.
赵海滨 《人民论坛》2023,(17):100-103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加快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显得格外必要且日益紧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符号。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重大进展,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格局,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顶层设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加大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5,(4):50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但缺乏文化融合的弊端正逐步显现。文化跟不上经济的步伐,可持续发展就缺少了重要支撑。谈到如何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黄扬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秀琴 《前沿》2013,(19):172-175
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中华文化传播活动,他们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参与者、实施者,也是传达中华文化的“民间使者”和中国人的形象“代言人”,他们在汉语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传播”能力,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帮助志愿者建立新的观念,进一步学习柔性传播策略,吸收一些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知识;同时,应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宝贵经验,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国家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参谋,其中的优秀者成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工作的专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中华文化的赓续增添了全新动力。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经验可知,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发展成果的标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文明交流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挖掘整理传统文化资源,树立科学传统文化观,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提升国际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化国际传播为深化学术交流、增进人民感情、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动力。新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要明确定位,创新发展理念,优化传播方式,完善管理模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将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为外文版本并推动其面向世界各国发行,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需要。中华文化典籍浩若烟海,内涵丰富,在外译传播中需要健全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市场化的对外出版机制、建设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精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和关键,是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石,是发挥海外华人华侨重要桥梁作用的保障。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需坚定文化自信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中华文化与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并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从而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到美国传黄钟大吕之声的“2000年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被媒体誉为“越洋彩虹”。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和联合国召开新千年首脑会议前夕,这次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无疑是中美两国人民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人民看到了优秀的中车文化、艺术,了解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华文化美国行不仅向美国,也向世界传达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友好和善良。传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世纪和平与幸福的真诚祝愿。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资金大力支持,立足本土文化,注重品牌传播和文化人才培养,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生力新军,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赢得了国际声誉.从战略高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实现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和艺术化演绎,打造国际文化市场的“中国品牌”,加强吸引和大力培育对外文化交流人才,是韩国文化产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文化公园是表征中华文化精髓的文化地理媒介景观,其空间叙事的宏观性与文化的广域性,决定了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需要从“人文意义”“场景载体”“延伸载体”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而言:深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中华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注重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的意义凝练与内容表达,建构其“人文意义层”;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丰富化多元化,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在地性消费的“场景载体层”;推动“主题文化+”媒介化传播,强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容的溢出效应,建构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的“延伸载体层”。  相似文献   

17.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博物馆具有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的职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华侨文化的重要机构。本文分析了华侨博物馆在侨务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华侨博物馆在华侨文化建设、人文交流、社会文化发展及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黄埔》2012,(5):61-65
6月 一、两岸书法交流展在京举行 6月1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两岸书法交流展览”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幕。两岸百幅墨宝共同展出,以促进两岸人文艺术的交流,携手发扬中华文化与书艺国粹。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文化"走出去",不仅可以将中国的民族文化向国际推广,也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走出去"正日益成为我国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