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干精神具有了新的科学内涵,坚持实干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党全国人民应学习、把握实干精神的科学内涵,从战略大局把握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践行实干精神。  相似文献   

2.
要把理论落到实处,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南,我们就必须在基层改革发展实践中把理论精神转化为"制度网络"和政策措施;必须改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党员干部成为践行理论的标杆和样板;必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理论能够深入基层、深入民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全社会的实干精神,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3.
《前进》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右玉坚持不懈造林绿化的实践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总书记指出,右玉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山西朔州右玉县,地处"三北"风沙源。建国前,风沙成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  相似文献   

4.
王萍  江珊 《中国人大》2023,(10):23-2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承载着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5.
想为、敢为和善为的"三为"精神是践行实干作风,推动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真抓实干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实,也唯有继续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才能持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矢志脱贫、造福人民的必胜信念,弱鸟先飞、行动至上的进取意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品格,开放开拓、山海共赢的创业理念均是闽东精神的生动体现。闽东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仅能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了更具借鉴意义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阐明了崇尚实干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实干就是诚实的劳动、踏实的工作、认真扎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干实事。实干既是一种劳动态度,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和人们对事业追求的一种思想品格。崇尚实干精神就是推崇诚实劳动,弘扬务实风尚,倡导尊重实践、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古人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胜于言。崇尚实干精神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石油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玉禄,他们这种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8.
实干精神不仅可以成就个人伟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德国制造的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等特征正是德国人实干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正是德国人的实干精神成就了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在"工业4.0战略"的实施中,德国人的实干精神仍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现代化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做之功。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学中悟、悟中行,在读蓝图、解蓝图、绘蓝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作用、人大机构职能作用、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政绩观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否做实,关系到干部有没有实干精神,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充分展现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伟岸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地处欧洲中部、没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德国,却始终享有着世界制造强国的殊荣。虽然德国二战遭遇重创,但其在战后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步入"经济奇迹"时期,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人的"实干精神"亦受到广泛推崇。德国在战争废墟中为何能够迅速崛起?德国人的"实干精神"、"工匠精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中国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  相似文献   

12.
向勇 《人民论坛》2022,(23):116-121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人类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也是代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增强文化自觉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走向文化自强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标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要利用文化产业的要素集聚效应,深化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效应,发挥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效应,提升文化产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全面实施和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16,(4):6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认为:"中国在低端和高端制造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而庞大的中端制造业恰恰缺少的是精湛的工艺和实干精神,像是鲁班一样的工匠。"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匠精神是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用了很长篇幅提到山西省右玉县.他说,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倡: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3,(7):50-52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用了很长篇幅提到山西省右玉县。他说,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倡: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  相似文献   

16.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 要求,是中国百年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取向。与中国百年 现代化发展一样,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也 是艰难曲折的,然而,这曲折历程所形成的历史积淀、 制度积淀和精神积淀却成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王溯 《群众》2023,(6):56-5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体现出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用好统筹之功,以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前瞻性、全局性谋划,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8.
张悦 《创造》2023,(2):11-15
<正>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涵盖精神之源、精神动力、精神之钙和精神价值四个层面,体现为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拓展现代化道路并推进自信自强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浙江实际出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新一届中共浙江省委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进一步确立了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分两阶段推进和"抓好一三五、不断上台阶"的发展途径,提出了从八个方面系统推进现代化的发展任务,构筑了"目标值、路线图、任务表"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三位一体的长远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发展目标 省委提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是结合浙江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二者更好地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演进、特性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念兹在兹,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