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七人普"数据,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已跌破"三口之家"。回望过去的半个世纪,我国家庭户规模一路下滑,从表层看,这是家庭少子化、老年空巢化、居住分离化和青年独居化的表现;从深层看,则意味着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中国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家庭户之变的背后,需尤其关注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两类群体的增长,以及这可能带来的危机和挑战:中国已进入人口学意义的"高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2.
王欢 《观察与思考》2005,(24):56-57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44人,浙江省为3人,而杭州市则为2.8人.专家认为,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使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正逐步弱化,弱化的最终结果是使这些功能外移;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导致潜在家庭供养资源的减少,更加剧了养老功能社会化的过程.养老社会化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退休之后的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因素影响下,中国家庭的结构、规模、功能呈现弱化趋势,而结婚之前的青年异性交往则呈现自由化、公开化、普遍化倾向。根据2013年对江苏N大学完成的恋爱与婚姻家庭观问卷调查而形成的"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的数据,对其进行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以江苏N大学为例,"90后"大学生的交往观念向"开放型"深化;在大学生是否接受婚前性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个体的性别因素、年级因素,以及家庭特征的核心家庭因素、城乡户籍因素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预计将于2035年前后从当下中度老龄化社会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这一阶段性演变意味着老年人口数量规模超大、高龄化现象凸显、失能失智群体剧增、人口负增长加速、劳动力缩减且抚养负担沉重等方面的人口特征更加突出,加之家庭结构转变、区域发展分化等因素交织,疾病扩张风险积聚、经济生产活力弱化、公共财政收支失衡、居民养老福祉保障不足、社会不平等诸多问题的加剧势必将成为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灰犀牛”式风险。对此,应把握积极应对的机遇窗口期,在思路上更加注重风险的识别管控、化解风险的制度重构和长寿红利的释放,在举措上针对焦点性重大风险做好超前制度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代”已成为了中国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社会群体。独生子女“代”的概念的形成,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社会家庭结构正向我们走来。当代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功能以及成员间的关系也都因此正在发生着改变。中国的家庭结构所发生变动,它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读天下     
《小康》2015,(17)
<正>兴业银行携手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御风而行》。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将达到人民币110万亿元,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1万户,拥有约41%的私人财富。到2020年,高净值家庭数量将以11%的年增长率增长至346万户,这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3%。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7%。中国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失能化、高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的现象,因而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耿元骊 《求索》2011,(7):247-250
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的社会,以单个的小农家庭为基本劳作单位,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一个农户能占有耕作多大面积的土地,体现了农民的经营能力,也反映了农民的普遍经营规模。把文书材料和传世史料结合起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唐代有田20-80亩的户数最多,小农户占有土地数量,平均在50亩上下。宋代的主客户统计,主要是根据资产,而资产又主要由田产组成,通过统计不同时期的垦田数、户口数并综合分析,宋代的小农平均户占土地亦在50亩上下波动。这是唐宋时期一户小农所能经营的最佳规模,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唐宋之间小农户的土地占有平均规模相似,小农经济的普遍规模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应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到本世纪30年代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医疗保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因此,老年社会的服务问题也日渐尖锐和突出。计划生育的实行,缩小了家庭的规模,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十分普遍,而且,人口流动性增强,出国留学、务工等现象的后果就是空巢家庭的增加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家庭平均规模为5.5人左右,199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平均规模已缩小到3.15人。未来,空巢家庭和单身老人家庭仍将迅速增加,其  相似文献   

10.
胡伟华 《前沿》2015,(3):128-131
对1990年以来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对家庭规模小型化之间的影响作用的定量分析表明:女性人力资本的提升借助多种途径有效地缩减了家庭规模,反过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又进一步提升了女性人力资本。基于二者的影响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女性受教育的成本、降低儿童看护成本、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以提高女性人力资本为前提,适当放宽生育政策,未雨绸缪调节我国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中国人的家庭养老观念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家庭养老观念仍然较强,且更倾向理性与务实,并逐步认识到女儿与儿子具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简单地认为城市化、市场化、人口流动、家庭小型化等等导致家庭养老观念弱化,缺乏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汤洁娟 《求索》2014,(6):85-89
采用1965-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DEA-Tobit多阶段实证分析法,对以红旗渠为代表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率由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等多项指标构成。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率的因素较多,在可观测变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规模、基建投资规模、农业信贷增速的影响较为显菩;在不可观测变量中,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水平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菩。此外,工程的自然损耗、人为破坏、地区投资规模、社会筏l庠也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97年6月达到了1212亿美元。有关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开始引起宏观金融调控当局的关注,并成为金融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和看待中国外汇储备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一、国内宏观经济波动与外汇储备的波动 从国内经济运行看,外汇储备变动受本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为在经济扩张时储备规模下降,经济收缩时储备规模上升。  相似文献   

14.
王腊芳  张莉沙 《求索》2012,(9):41-43
利用四个中国社会核算矩阵计算铁矿石价格上涨对中国42个部门和12类城乡居民的影响,并通过结构路径分解法研究了铁矿石价格变动对它们产生价格传导的具体途径。主要结论显示,铁矿石价格上涨对全社会整体价格水平及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明显上升;铁矿石价格变动对钢铁产品价格的直接传导作用逐年加剧,对其他部门的间接成本影响也日益明显,且传导路径不断扩展;铁矿石价格上涨对CPI的传导效果有限;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家庭受铁矿石价格影响的整体程度大于城镇居民,其中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和城镇中等偏上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成本所受间接影响相对于其他几类居民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径向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高等教育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进行验证,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9~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呈现"先小幅上升,后保持平稳,再小幅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效率在71.6%~76.5%之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存在β收敛特征,地理因素和社会特征对高等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开放程度、高等教育管理水平与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正相关,高等教育平均规模对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有负向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发现有:①2006-2009年16-29岁人口规模增加,16-34岁人口规模减少,未来15年规模均将缩减;②金融危机前期缩减了青年就业人口的规模,金融危机后期就业规模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③金融危机使得自营劳动者比例减少,而雇员比例增加,创业愈加艰难;④金融危机时期青年就业人口平均周工作时长明显缩短,后金融危机时期时间又有所延长;⑤25-34岁青年人口中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在金融危机高潮期2008年达到峰值,随后的2009年有所下降,而20-24岁青年人口失业比例一直是最高的,而且还在不断升高;⑥大学专科学历,乃至大学本科,是失业人口比例最高的人群,一半左右的青年失业人口是“毕业即失业”.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正> 对农村家庭急剧裂变的认识与对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民观念的更新,钟祥农村家庭结构简单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呈继续发展趋势。农村家庭急剧裂变,是社会、政治、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分家户猛增,家庭呈现小型化,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与农村生产体制变革相关。大包干打破了集体“大锅饭”,劳力由过去村组集体管理变为家庭管理。第二,与生活改善,收入增加相关。三中全会以后,农户收入成  相似文献   

18.
王群 《重庆行政》2021,(6):105-106
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常住人口为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 . 70%,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 62人,相比2010年减少了0. 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流动人口方面,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 万人,占总人口34. 90%,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 88. 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 66%,流动人口增长69. 73%,人口跨区域流动持续活跃.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既面临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还面临社会保障整体质效不高的"历史欠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如何以最新人口普查情况为基础,研判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就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5,(8)
中国孝道文化在先秦时期得以确立,在两汉时期得以完善,在魏晋隋唐时期不断变异,在宋元明清时期走向极端化。当前,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家庭结构的变动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传统孝道文化观念不断弱化,但不可否认,其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培养个人道德情感、倡导敬老养老意识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