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晋堂 《北京观察》2010,(12):58-61
<正>从清代八旗官学说起提到北京的现代教育,要从清代八旗官学说起。清顺治初,设八旗官学。八旗官学筹建时是八所。这八所学校的校舍和地址在《钦定国子监志》中有详细记载。清代的旗学,从中央到地方有许多种,专门为皇室后裔开设的学校称宗学。清嘉庆年以后八旗官学逐渐废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教育城市轴心的向心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广山 《求索》2011,(8):248-250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原始聚落形态到邦国或王国形态,空间上建构了聚落与"明堂"、国都与王都的"中心——边缘"关系。封建帝国形态下,围绕中心都会形成的城市层级,官学的城市教育轴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科考仕进与乡村—区域城市—都城的空间转移,形成了城市学校教育轴心的向心图式。  相似文献   

3.
本期推介     
<正>中国官学关系的发展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始终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桑玉成和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生邓峰在《论良善官学关系的建构及其意义》一文中提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贵族即有招贤士、养门客的传统;而后,无论声名远扬的汉唐还是文化灿烂的宋朝,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与办太学、兴科举等良善的官学渠道建构密切相关。借此,国家和社会之间建立起了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到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60周年,也是中国模式从萌发、生长到开花结果的60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60年形成一个特殊的历史周期,称为一个"甲子". 中国古代纪年,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组干支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天干之首为"甲",地支之首为"子".按《史记》和《汉书》的解释,"甲"意为剖,即万物剖符甲而生;"子"意为萌,即万物在阳气呵护下萌动.甲子就是萌动的万物破符甲而生. 新中国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已经有一个甲子多,这清楚地表明,中国模式早已突破旧世界的符甲而生,正处在生机蓬勃的发展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1)
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代文史哲,并能从中国古代文史哲中汲取思想精髓。其中最典型的是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精神的思想精髓进行了深刻诠释,体现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价值观。探讨毛泽东关于愚公移山精神思想精髓的阐述,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对当前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布局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教育,是由私学、官学构成的以科举制为主体的教育,而现代分科性质的教育体制,则是清末民初从西方引进的。大体说来,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到最后定型,先后经过了晚清“癸卯学制”、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壬戌学制”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学术观点看,《论语》是一本中国文化经典,是以伦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著作。本文认为,《论语》充满丰富的中国文化智慧,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献学、卫生学等各自学科的观点看,它都堪称各学科的经典著作。但如果从政治学的角度考量《论语,》它从若干方面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人类在古代社会极具智慧的政治理念,因此,它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政治学经典。东方的古代政治学经典《论语》恰好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辉映,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8.
《友声》2004,(1)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2003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办"刀势画·宫田雅之艺术展"。画展精选了宫田雅之最杰出作品124件,其中日本题材与中国题材的画各占一半。内容主要取材于《史记》、《水浒传》、《唐人传奇》、《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名著以及《源氏物语》等日本古代名著等传统题材。另外还有以日本风景为主体的代表作《日本的四季》、《雪月花》等,有联合国公认作品《红富士山》等。  相似文献   

9.
王元林 《中国减灾》2012,(7X):52-53
<正>《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从古至今,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历史地理典籍著作中,对江河湖海等记载较早,著述宏富,名垂史册,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莫属。《水经注》可谓是以水(主要是河流)为纲的中国古代早期社会地理图景的再现。从"治水"到"水利",先民变祸为利,修筑堤防,引水灌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利社会图画。  相似文献   

10.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11.
魏登云 《求索》2012,(3):243-245
晚清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女子学校教育之嚆矢。它顺乎当时世界发展之大潮和中国社会转型之需,负载着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以时代的主旋律为依归,以教会女学为发轫,经历了从拓荒阶段——教会女学兴起和发展到初步发展阶段——国人自办女学,再到短暂蓬勃发展阶段——政府承办女学这样一个艰难历程。晚清女子学校教育的创办者们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忍辱负重、曲尽其道,终于使女子学校教育从非法步入合法之途。其艰辛发展历程向人们昭示:新生事物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作为开拓者们要心怀必胜信心,筚路蓝缕,勇往前行。  相似文献   

12.
戴巍巍 《前沿》2015,(1):75-79
中国古代法制体系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无疑是传承近三千年的宗法制度。从家族成员的身份、地位到与之相关的财产权属划分,宗法制度几乎事无巨细的包含了整部古代中国法,其所秉持的"道德"价值属性则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灿 《长江论坛》2013,(1):70-76
《心相编》是中国古代后期"人论"的代表作,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无人研究。《心相编》探讨的是"心"——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与"相"——人的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伦理文化和实用理性主义色彩。《心相编》的纯熟内容与精致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这本与相术迷信有本质区别的书却被奉为"相术"宝典,这是历史的吊诡和文化的悖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和处于这一文化氛围浸润中人们的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小学,不仅有效地开发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对于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和推动学校体育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湘西凤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鼓舞"进入中小学校园,实施校本体育课程教材化的现状,探讨"花鼓舞"校本化的开发途径与方法,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帅理论即关于将帅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将帅思想经历了萌生、飞速发展、渐趋成熟、系统完善四个历史阶段.夏、商、周是萌芽时期,《六韬》所记姜尚的韬略理论,开启中国将帅思想史之端;春秋战国时期为迅速发展时期,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学经典中的将帅观奠定了中国古代将帅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从秦统一中国到隋唐五代,“将将”思想的提出及论将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将帅思想渐趋成熟;宋元明至前清,中国古代将帅思想走向系统完善,宋代武学的兴起及明戚继光提出的“练将”思想,是其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7,(3):8-9
不能让小学生盲目学习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学的经典,小学生应该学习,但是,应当如何学习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的《论语》对他们来说,比较艰深和晦涩,《论语》中建筑了一个相当大的古代道德体系,要求小孩子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论语》,显得过于超前。因此,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材中引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的简单警旬就足够了,同时配合以通俗易懂的道德教育,深入浅出,让他们渐渐地在成长中领恬传统道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来到中国已有80余年了。它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早期的零散化、不受重视的状态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手稿热",再到90年代以后的多样化、深入化接受的曲折历程。在此过程中,《巴黎手稿》接受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之间形成了一种需要与选择、接受与塑造的互动关联:一方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与时代语境一起决定了它在我国的接受状况;另一方面,它的接受状况反过来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因此,考察《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可以开启一种展现和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规律、经验与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英克尔斯的《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研究以检验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动机,演绎出"工厂是培养现代性的学校"的研究假设,以阿根廷、智利、孟加拉、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亚等六个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科学地检验了"工厂是培养现代性的学校"的正确性,从而检验了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正确性。这意味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需要加强历史唯物主义对经验研究的指导,并需要在经验研究中检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诗经》研究走过了从经学到文学的历史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画卷。《诗经》中用直接抒情或赋、比、兴、重章叠唱等艺术手法 ,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对立又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为后代提供了形象化的审美标准、伦理道德标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等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