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启蒙运动兴起于1936年下半年,其主题是反孔和爱国救亡,其思想武器是“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新启蒙者正是继续“五四”启蒙精神,纠正第一次新文化运动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缺陷,将辩证唯物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孔子传统,推动文化上的爱国救亡,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新启蒙运动是连接20世纪30年代反尊孔读经潮流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具体环节之一,在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派之争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社会政治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别于西方早期和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党派理论,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学者的派别思想不仅结合文明发展阶段论和商业社会的历史语境,而且运用人性科学的方法深入探究派系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党派竞争对自由政体维存的必要性,因而呈现其启蒙特质和现代视野。在苏格兰启蒙学者看来,治理党争的关键是要在限制纯粹的派别争斗与提供健康的竞争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他们一方面倡导采取启蒙教化的手段化解派系间的极端成见,一方面主张通过市场调节和制度设置等手段以转化和引导党派竞争而使之服务于公共福祉。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祭。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饱经忧息的中华民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已站起来的中国人回首近代历史上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不仅要认识“戊戌变法”是使中国社会走上向近代化全面转型的真正开端,而且要认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看清思想启蒙对社会变革的巨大促进作用。为了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本刊推出著名学者李书有的力作《戊戌启蒙思潮再探讨》,作者认为戊戌启蒙思潮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的晚生性,中国的启蒙思潮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栅搬来迟,既滞…  相似文献   

5.
穆楣 《中国妇运》2010,(3):41-42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发展资主义经济和掌握国家权力的思想运动,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大师高举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旗帜,确立了“天赋人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者强调把握现实,历史在其思想中置于次要地位.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朦胧诗"承担启蒙功能是学界的共识.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对历史的反思成为北岛传递其启蒙思想的通途.此时的历史已超越自身的过去时概念而获具时代性.北岛凭借理性意识,用诗歌分析个体与群体在历史中的角色,揭示其弊病及前行方向.北岛持启蒙姿态呼吁...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西方的民主制是持续300年启蒙运动的一个必然结果.启蒙运动就是人的思想的现代化,是一个思想解放运动.事实上西方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的思想自由问题,康德讲过什么是启蒙:启蒙是人力求摆脱因自身原因导致的稚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欧洲与中国历史上都有两种启蒙运动,即自由主义的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这两种启蒙在欧洲历史上是先后衔接的,在我国历史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则是并列发展的。在我国,这两种启蒙的发展都历经曲折的过程。当今,我们要重新启蒙,重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眼光,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文明的精华,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启蒙。  相似文献   

9.
1784年9月,康德在回答德国《柏林月刊》“何为启蒙”的问题时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思想启蒙就要启发和激励人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把人从恐惧、迷信和盲从的混沌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人的个体意识,使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自我负责、真正自由的个人。“勇于运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敢于认识”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0.
郭刚 《理论月刊》2006,4(3):69-71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主要是在居日期间对西学的传播中形成的,其中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说是他启蒙国人的主要思想工具。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也逐渐成熟,《新民说》就是最为显著的标志。与西方英、法、德等国的“单线式”启蒙运动不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启蒙则是双重性的。近代启蒙思想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变革,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启蒙学者们的思想存在保守或激进程度的差异,但在崇尚平等自由这一基本点上是相当一致的。他们还在东方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发现了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并备受鼓舞。18世纪法国何以会发生这么一场"中国热"?这和法国启蒙主流崇尚"开明专制主义"的倾向有关。"开明专制主义"的主要鼓吹者伏尔泰,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迷。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新一轮思想解放思潮的兴起,再度活跃的新启蒙话语带动了整个启蒙思想谱系的新变化,并表现为由表及里的四个层面.在社会层面上,着重探讨社会、文化结构模式的重新取径;在阶层层面上,"底层"话语以及卢梭意义上的平等意识凸显;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对"自由"话语及其命题的重新探究;在心灵层面上,体现为信仰意义上的人性价值突入.对启蒙话语的分析,可以演示出新世纪新启蒙之价值重构的轨迹和走向,同时为思想界进一步开展启蒙的自我反思及推进启蒙运动的进程,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俗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嬗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撕破了信仰主义的虚伪面纱,使人类生活摆脱了虚幻的状态,从而建立起了一个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图境。然而这一图境实在有余却美丽不足。反思这一历程,无疑有助于跃过道德发展的卡夫丁峡谷,补益于当今道德建设之进步。一近代的启蒙运动上承古希腊人文主义传统,以高扬人性为突破口,对中世纪愚昧、黑暗的信仰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早期的启蒙学者如薄伽丘、拉伯雷等人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教会在以神的名义兜售禁欲主义的同时,自己却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对教会伪善的揭露,无疑给信仰主义…  相似文献   

14.
曾东 《长白学刊》2008,(5):27-30
马克思哲学建立在对传统哲学变革的基础上。与现当代西方哲学许多流派不同,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既有“断裂”的一面,又有“连续性”的方面。传统哲学在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乌托邦精神的影响,二是浪漫主义精神与普罗米修斯精神的影响,三是启蒙运动与启蒙精神的影响,四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区别于现当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的激进否定态度是,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批判性地继承了这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这使得马克思能够在“保守”和“激进”之间保持一种辩证的平衡,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视野和思想的张力,这是马克思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本文仅就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运动的主要特点作一些简要的论述,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发起的一场旨在青年思想"觉悟"的启蒙运动。他期待通过一场反孔教的伦理革命和思想革命,达致国民之"最后的觉悟",从而为共和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独秀办十年杂志改变全国思想的宏伟启蒙计划不到四年就大见成效。一个辛亥一代的老牌革命启蒙者,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革命而启迪了五四一代"新青年"的觉醒。然而,陈之启蒙计划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启蒙大业的完成。五四青年的觉悟,毕竟不等于国民的觉悟。而且,与伟大的欧洲启蒙运动相比,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毕竟过于仓促,短短数年的思想革命亦不可能在一个泱泱古邦完成文化转型和现代价值的建构。革命启蒙者陈独秀呼唤"新青年"之"觉悟"的启蒙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和政治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7.
自17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启蒙运动,直至现在的中国启蒙,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整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所实践的、尤其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所亟需的三次启蒙思想,从理论上分析这个时代曾经解决、现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梳理封建主义、国内外资本主义与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复杂关系,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价值的层次关系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钟璞  罗云 《理论月刊》2007,(8):51-53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同时,其宰制与异化的内在缺失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如私欲膨胀、生态失衡、社会失范等西方社会之固有症结亦成为当前我国体制集团、知识精英和草根资源的醒目焦虑,因此,曾经为五四启蒙所激烈批判甚至彻底否定的本土文化资源,理所当然而又众望所归地成为五四启蒙否定之否定——对启蒙缺失弥合与整拾、救赎与超越的精神资源,构成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与浴火重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9.
张啸 《求索》2012,(6):190-192
18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驱动力,西方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以后人们为摆脱教会统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而兴起的思想运动。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把科学和理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位,理性的地位以至于超过了人性,并以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代理念:诸如人的主体性、机械化的自然观、自然被人驾御等。因为片面地追求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功利思想,理性的正面意义已经从唤起人类智慧背离为异化人文主义的思想。批判理性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它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重视人和人的存在,关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原则从宗教束缚中解放了人性,确立了人的价值。但过度的理性反思反而变成了对人性的新的束缚。工具理性的思想将对自然的控制转移为人对人的束缚,压抑着本该得到解放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开始了合理化的建构过程,形成了自由、民主与批判等精神传统,并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各个层面。现代大学的精神传统,就来源于启蒙的现代性运动,通过科学、理性与民主的阐释,从而使大学升格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中国大学的启蒙精神,也并不缺乏现代性的积极特质与价值诉求,但随着"现代性"自我建构的深化,却逐渐陷入了一种与"启蒙"背反的困境。在具体的实践语境中,权力、市场和知识勾勒出了中国大学启蒙精神困境的复杂面相。实际上,中国大学精神的现代性危机,也是全球大学"平庸化"的精神症候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