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共亡党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共败亡、苏联解体的原因 ,归根结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执政党的蜕化变质 ,激发了民心的流失 ,使苏联共产党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所抛弃 ,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民华 《群众》2000,(1):42-44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苏共,在执政74年之后竟然在朝夕之间不但丢掉政权,而且自身也土崩瓦解了,确实令人深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共的衰败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就执政党的建设而言,归根到底在于它逐步丧失了领导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能力,逐步丧失了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深入改革的能力,也逐步丧失了苏联人民的信任,而这一切,又都是苏共长期党的自身建设不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先有苏联共产党的丧权,后有国家的解体。苏共有庞大的资源和财富,但在人民群众中丧失了应有的支持和权威,最后丧失政权,关键在于苏共不重视自身建设,忘记了初心,没有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没有真正确立起依法治国的制度,滥用权力,严重腐败。苏共丧权垮台说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4.
苏共的纯洁性不断丧失的过程,既是苏共蜕化变质、脱离群众的过程,也是苏共执政危机积累、加剧到爆发的过程苏联共产党在93年的建党、74年的执政历程中,由建党之初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近2000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3,(9):10-11
苏联共产党是列宁亲手缔造和直接领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列宁之后,由于苏共长期执政,大搞政绩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苏共领导干部丧失共产主义信仰,无视人民群众利益,大兴享乐主义与特权腐败之风,享  相似文献   

6.
李永忠  董瑛 《人民论坛》2012,(18):28-30
失苏联者苏联也,非欧美也!苏共解散、苏联解体,问题出在"共产党内部"古往今来,政权的丧失取决于两点,一是被统治阶级再也不能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二是统治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继续统治下去。在这两点中,不能忍受多为主观感觉,不能继续多为客观因素。而民心则是其最大的执政资源,是其政权兴衰的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3,(7):10-11
苏联共产党是列宁亲手缔造和直接领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列宁之后,由于苏共长期执政,大搞政绩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苏共领导干部丧失共产主义信仰,无视人民群众利益,大兴享乐主义与特权腐败之风,享乐和奢靡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严重背离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致蜕变成既得利益集团和官僚腐败集团,成为苏联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传统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蓬勃发展,并出现了既得利益者。这种变化与苏联上世纪80年代末有类似之处,而丧失各阶级阶层的支持是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以苏共垮台为戒,维护好传统阶级阶层的利益,引导新社会阶层健康发展,防止特权阶层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党的领导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自列宁时期始,苏共领导核心的制度安排曾对前苏联有效集中权力进行现代国家建构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斯大林时期领导核心制逐步异化为个人集权和专制,从根本上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基本精神。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直至苏联解体的30多年里,要么重复斯大林的覆辙,要么陷入极端民主化和抛弃民主集中制的另一极端,领导核心制实际上处于虚化状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最终导致苏共权威丧失,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苏共领导核心制从有效集中到权威丧失的历史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以深刻启示,那就是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核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领导核心和集体领导的关系,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权力交接机制,必须重视政治领袖的成长和培育。  相似文献   

11.
苏共在党内民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宁时期的苏共党内民主生活非常活跃 ,这与列宁个人良好的民主素质和民主作风有很大的关系。但自列宁之后 ,苏共党内民主逐渐丧失 ,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 :在党内实行思想专制和个人崇拜 ,致使党思想逐渐僵化 ,失去了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和治党治国的能力 ;在干部问题上实行任命制 ,广大党员无权选择干部 ,致使大批素质不良者混入党的领导层内 ,干部队伍素质出现恶性循环 ;广大党员因自身民主权利被剥夺殆尽 ,最终对党彻底失望。苏共党内民主丧尽 ,致使党心丧尽  相似文献   

12.
苏联演变是从苏共自身蜕变开始的,而苏共的蜕变又是首先从其精神世界的瓦解开始。其裂变的轨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高压做法隐伏着许多招致苏共精神裂变的因素,从赫鲁晓夫到勃烈日涅夫的思想“解冻”和停滞导致苏共精神危机在进一步加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则导致了精神世界的总崩溃,经济生活的长期困顿、理论上严重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宣传教育上的失误以及腐败对党政治形象的侵蚀是促使苏共精神世界瓦解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苏联剧变和解体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党建问题上的教训值得重视和汲取。苏共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路线和政策造成的危害最大,影响深远;理论脱离实际、缺乏民主导致苏共领导层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导致党建工作疏忽;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导致苏共脱离群众,失信于民——这些成为苏共瓦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潘德礼 《人民论坛》2011,(12):16-18
苏联剧变和解体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党建问题上的教训值得重视和汲取。苏共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路线和政策造成的危害最大,影响深远;理论脱离实际、缺乏民主导致苏共领导层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导致党建工作疏忽;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导致苏共脱离群众,失信于民——这些成为苏共瓦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郭鹏杰 《传承》2011,(23):4-5,15
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悲剧。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探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除斯大林模式的积弊太深和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之外,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无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而在这场世纪性的大改革中,苏共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彻底放弃更是火上浇油,其对苏联的快速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出于政权建设和管控舆论及塑造党政形象需要,苏共该时期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全力以赴、近乎极致,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苏共领导人言行不一,致其理想信念失信,是为根本的致命伤;二是罔顾现实的教条主义作风使其宣传思想工作无法获得民众认可,意识形态机器陷于空转;三是强制"灌输"、高压管控的粗暴手段,遭到民众逆反抗拒,终致其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7.
徐向梅 《人民论坛》2011,(12):10-12
苏联解体的根源的确是体制问题,是体制造成的所有弊端使苏联共产党在人民中丧失了威信,使人民对政权、经济和社会失去了信心。从长远上看,改革势在必行。问题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当时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改革的战略选择上、在改革步骤的控制上都存在严重的失误,既没有一套整体的改革战略,又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耐心。  相似文献   

18.
黄苇町著名党建专家,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2001年以《苏共亡党十年祭》一文震动海内外。苏联解体,千万党员袖手旁观《同舟共进》:苏联解体时,拥有1000多万党员、曾经强大无比的苏共,为何不堪一击,轻易失去了执政地位?苏联人民包括绝大多数苏共党员,在党的生死存亡关头为何冷眼旁观甚至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关于苏联剧变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剧变 ,作为 2 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谓苏联剧变 ,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作为统一联盟国家的苏联的彻底分裂 ;二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失败 ;三是指苏共丧权亡党。从 1992年起 ,经过十年的研究与思考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多数学者认为 ,苏联剧变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在具体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时 ,由于观察角度、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不同 ,得出的观点也各异。一、经济因素。有的学者认为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经济搞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的根源的确是体制问题,是体制造成的所有弊端使苏联共产党在人民中丧失了威信,使人民对政权、经济和社会失去了信心。从长远上看,改革势在必行。问题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当时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改革的战略选择上、在改革步骤的控制上都存在严重的失误,既没有一套整体的改革战略,又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