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北京城市发展和管理方式上的四个特点(一)新的空间扩张方式出现从去年开始的中央直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城市人口疏解,是有成效的,我对此有信心。但这次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北京要走内涵集约发展之路,是指城市的发展不以空间扩张为主要特点,我认为这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北京城市空间集聚的力量仍然没有停止,反而因中心城的控制出现了一种新的空间拓展方式。比如,北京周围涿州、固安、廊坊和燕郊四个  相似文献   

2.
钟晟 《理论月刊》2022,(9):79-87
在面向后工业化转型的城市语境中,创意街区作为一种生活化的开放式文化创意空间,是促进城市创意转型和品质提升的重要文化空间载体。基于场景理论的研究视角,创意街区具有场域、场所和场景三重属性,包含“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场景体验”三种维度,有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美学特征,可以营造创意氛围、集聚创意人群、激发创意活力,促进创意生产和消费的城市场景生成,其空间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在创意街区的空间营造实践中,要注重设施环境、文化符号和情境意义的交融,创意生活、创意生产与文化消费的融合,社区发展、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3,(22):24-27
空间一体化:基本形成现代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相互融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形态格局从城市化发展的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中心城市集聚化——农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中心城市再改造化。目前,上海正处在第二、第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经济不断融合的背景决定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来看,高能级城市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要素,拥有适宜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区位优势。从空间布局来看,因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和组织柔性较高,具有寡头市场结构特征,集聚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并产生创新的环境和制度条件,所以外部经济效应尤为显著,从而导致空间集聚。从城市内部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应选择城市文化产业功能区的空间模式,纽约、伦敦的表演艺术和媒体产业集聚区的成功提供了相关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6.
《河南政报》2013,(17):42
借鉴国际经验,规划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区,为空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打造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建设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塑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加快高端商务商贸区建设,提升航空金融、商务商贸、中介服  相似文献   

7.
浅谈海拉尔城市建设与发展敖爱伶要建设和发展城市,就要研究城市。从理论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聚人口、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它的本质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自然实体的有机统一。是社...  相似文献   

8.
马亮  林坚 《人民论坛》2021,(8):54-57
未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健康风险与挑战。城市的高密度集聚特征虽然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但也为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催化剂。通过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资源分配,国土空间规划在应对和解决城市未来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上拥有巨大潜力。在物质空间安排方面,城市规划可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慢行交通优先的完整街道系统以及完整社区这四个维度更好地提升公共健康;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政府应重视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城市弱势人群的健康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职住空间关系是城市居民与企业空间选址及空间均衡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的变迁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结果,具有内在的经济学逻辑,同时也符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扩张过程中对集聚的外部不经济的克服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伦敦由小变大的规划发展过程中,"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组合城市"和"区域规划"等规划主张对伦敦城市格局、产业分布和区域规划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与时俱进优化空间战略规划布局;采取大区域视角,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突出中心城区的集聚效应,发挥辐射、带动功能等等。在分析广州城市规划发展的变革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大伦敦城市规划发展的经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广州建设成为引领型全球城市:要充分考虑广州的资源环境承载限度,科学控制城市规模;在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调整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协同发展;重视广州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特色,整体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开展广州城市品牌塑造与营销,建设"活力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杭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中的"城市"当作一个生命有机体来看待,走出了一条独具杭州特色的城市有机更新之路。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大系统的重要一环,杭州城市管理在不改变现行体制的基础上,坚持以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为立足点,进一步加快了自身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积极进行着有机更新的尝试与探索,其中强势推出的数字城管,无疑成为了杭州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一次成功实践。一、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国民意识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第6版)》戴维·R·摩根(David R.Morgan)、[美]罗伯特·E·英格兰、约翰·P·佩利塞罗(John P.Pelissera) 著杨宏山 陈建国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公共服务高度集聚的地理空间。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上海世界博览会明确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之所以能够提升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两个二元结构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要发展瓶颈,如何破解这个瓶颈?需要在战略导向、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将理论思考应用于实践。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导向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制度性、地域性的概念范畴,是要素高级化、产业集聚和文明演进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本质特征是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宏观要素在地理空间上不均衡分布的发展演进,也是公(市)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消费类型以及居住条件等微观要素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14)
正东莞市中堂镇通过发展空间拓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品质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切实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高效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各类高端要素,以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2009—2018年中国3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交互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关系,其中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程度,理论机理在于资金导向、知识溢出、资本资金需求、产业链拉动等的演绎和作用。籍此,提出了建立金融集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提升中心城市金融集聚质量及其辐射能力,增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以促进金融与制造业互动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显现,区域差距依然存在.中心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社会经济活动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区域空间发展的增长极.它通过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发展,实现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辐射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建设.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难...  相似文献   

17.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1):24-25
【核心提示】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而城镇化建设又为产业发展聚集要素,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产业发挥集聚作用,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融入城市变为市民;二是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在当地转移就业,通过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王晨  尤朝晖 《群众》2011,(10):93-94
在城市文化竞争力角逐中,不同地区依据其区位资源禀赋,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园区集聚模式。诸如“曲江模式”、“深圳华侨城”、“云南丽江模式”、“北京798模式”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模式”等。其中,“曲江模式”以独特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使得古都西安在城市文化空间、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正确认知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属性,明确城乡治理的不同使命和行动逻辑。理解城市的本质属性,需要透过复杂的表征现象去把握。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差别,在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程度。与农村相比较,城市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提供了更优、更多、更配套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区域,也是各种资源集聚的中心和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城市中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发达,产业集群明显。城市的这种资源集合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可以加速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反之,则可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聚中心。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历来都非常重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