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滴灌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实际不同,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也不一样。高校思想教育中大水漫灌短、平、快,但缺乏亲和力、针对性;精准滴灌虽需调研、分析、量身定做,比较费时,但其形式新颖、方式灵活,针对性、实效性强。内地高校应遵循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规律,掌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体制机制,激发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活力,筑牢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3.
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业务性工作,更是一项涉及到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的政治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价值。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发展性资助体系的建构,必须深入研究资助对象——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思想和成长特性,坚持物质济困与精神脱贫并重、保障性资助与发展性资助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起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心理辅导和就业资助为补充的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立体化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5.
高校精准扶贫实践表明,贫困生的基本物质需求可通过保障性资助得以满足,而进一步拓展至精神、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只有发展性资助能更好弥补。高校精准扶贫也是一种精准资助,且更应是一种发展性资助,教育精准扶贫与发展性资助是内在统一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进一步探讨发展性资助路径,使高校贫困生得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意义重大。首先,要对中国梦进行一种民族视角的诠释。中国梦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强国梦、人民梦和大同梦。其次,对高校民族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打牢民族学生共同思想基础;二是有利于激发民族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三是有利于凝聚民族学生的青春能量。再次,对民族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要实施“研”、“走”、“谈”相衔接的筑梦行动,“勤”、“精”、“帮”相结合的追梦行动,“调”、“提”、“启”相统一的圆梦行动。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植根于对史学传统的传唱,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体现出熠熠生辉的价值,并在现实的召唤下,“四史”教育助力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者虽各有侧重,但其背后都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四史”教育的唯物史观解读,透析“四史”教育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能更好地以唯物史观的态度、观点与方法去正确看待历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国内外局势影响,港台地区的青少年在国家认同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动向。与此同时,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港台学生数量也在日益增长,毕业后留在内地就业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其国家认同如何,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港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育体系,提升他们对国家的历史认同;通过显示国家发展成就,推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对国家的现实认同;通过拓展个体发展空间,践行公共价值,提升他们对国家的未来认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勾勒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需在教学模式、教育宣传、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创新,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全面推进高校“两个文明”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在要求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关注的重点内容。辽宁省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2%,是一个民族工作大省,民族教育问题在民族散居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在对辽宁省少数民族教育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以辽宁省为代表的民族散居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可供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鉴于卓越绩效教育和“三全育人”在理念上的契合,二者融合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新方向。因此,在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融入卓越绩效教育理念,促进领导作用发挥、打造利益共同体、培育质量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新时代依旧闪耀着伟大的光芒。推动高校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机制化,有利于培育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开发心理资本,对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消除忧虑心理、增强人生动力和正确看待挫折都具有积极作用,贫困大学生可通过提高自信、增强希望感、开发乐观、增强坚韧性等方法提升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4.
四川藏区作为中国第二大藏区,当地人民能否全面脱贫直接关系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受教育水平较低和思想观念落后是导致四川藏区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四川藏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藏区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危机,从目标导向、教学内容、课程名称、教学形式等方面来看,均与我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的内在意蕴和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不合拍现象,推进国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坚持与国家和平崛起战略相契合的改革路径,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视野下改革国防教育目标、调整课程定位、创新教学内容体系、规范课程名称、拓展教学手段,国防教育工作方能获得持续的驱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受高等教育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产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要想让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成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经得起风雨,就必须要尊重生命,肩负使命,拥有健康的身心,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和家庭的正常成长与生活,而且还影响到我国青年素质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总体进程,以至于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驻村干部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中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驻村干部进行研究既是一种学术探讨,也是现实关怀。目前学术界主要对驻村干部的历史沿革、运行方式及机制以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简要评介,发现目前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驻村干部作为一种外生力量,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应该重视驻村干部、村委会、村民三者之间互动的研究,驻村干部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和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面对由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的“信息茧房”现象的影响和干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面临不小的挑战,“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路径的窄化,催生群体极化等现象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只有不断加强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丰富认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媒介素养,着力信息的供给侧改革,才能打破茧房效应,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简要介绍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站在高校辅导员的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辅导员参与的必要性与优势所在,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通过培育和谐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挥诸路径间的多元互动作用,积极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固的道德支撑和主体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