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才 《理论探讨》2004,4(2):21-25
本体论是人类的灵魂之思。在本体论的探求上,西方哲学走的是"知识论"道路,中国哲学走的是"心性"之路。西方哲学经过以理性探求"宇宙本体论"的灵魂之旅后,随着黑格尔哲学的终结和人文危机的加剧,开始向"心性"本体论回归。中国哲学在本体论层面所特有的慧观,可为人类心灵家园的重建提供有效的哲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西传统哲学思维的差异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以主体自身为思维对象,重点使用道德理性的悟性方法,旨在建构一种人生智慧的主体意向性思维的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崇尚主客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其一开始就重视自然理性的分析方法,因而在总体的思维模式上,是一种追求客观智慧的对象性思维的哲学。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西传统哲学的相互融通也在相应加快。未来的整合创新的全球性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然理性的对象性思维与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的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5)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属于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支流,他们之间不存在优劣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西哲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但如何实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交汇,却是一个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独具批判性格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的哲学为基础,同时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之精华,重构中国的哲学,是实现中西方哲学融合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哲学比较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寅子 《学理论》2009,(17):56-57
当今,西方文明以其强势话语地位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人类文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却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灾难。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西文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方式则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将中西两种传统思维方式进行横向比较,进而重新审视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今日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4)
萨特曾说过"我们从来只不过把自己理解为正在进行中的选择"。在这样的一种语境中,萨特把人的存在等同于选择这一行为的发生。诚然,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选择。从选择的本质、选择的自由及选择发生时所面临的困惑三个层面出发,借助于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将会有助于反思选择是否是真的自由的,选择的自由是否给人们带来了不自由。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四川西部边陲贫困山区的藏族青年,由于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自然的诸种原因,由经济落后所制约的观念滞后,在文化选择上不如内地汉族青年,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青年那样敏锐和快捷、激烈与突现。但也不能否认,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换的大变革时代,急剧变化中的不断弃旧图新、新旧更替,科学胜于迷信,使藏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同样受到猛烈冲击。这种冲击,首先使藏族青年滋生出前所未有的心理震荡,他们已不再忍受传统模式的羁绊,在求新文化心态的作用下,打破了旧时的封闭愚昧状态,逐步走向开放,趋于兼收并蓄、呈现出多文化、多层次、多色调的态势,表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深刻的辩证本性是其最根本的哲学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构成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战略体系,它们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辩证要求,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的管理思想已经被现代工作普遍接受,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管理者自身的切实利益,保持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协调,成为档案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追溯这种管理思想的哲学渊源,在中国哲学语境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当下性的关怀,在西方体现为席勒式的自由审美的境界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下的人的理性的解放和精神启蒙。  相似文献   

10.
中西哲学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宇宙人生普遍规律的探寻,其视野表现出多层面的差异,探究其差异,对我们更加准确的了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把握其哲学在当代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无裨益,笔者从中西哲学研究的目的,所用工具、核心问题、发展动力、背景、研究主体、自然观、人文观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作了有一定意义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和发展之路.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与西方妇女发展道路比较,两者存在根本差异和诸多不同.对中西妇女发展道路不同选择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借鉴西方妇女发展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相通之处.他看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味儿”或“中国特点”,提出了“两个适应”的理论,即:使古老的中国观念“适应现代的情况”,使西方思想的精华“适应中国的情况”.他从老子和孔子的哲学中发现了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及的精神品格,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向中国转移其社会危机,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为“救世之灵药”.他说中国哲学更多地把大自然“当作娱心悦目的事物看”,以及他所提出的“像中国人那样思考”的主张,是后来诺斯罗普关于中国哲学审美特征之研究、公正的世界秩序之建立应引进中国价值观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是否拥有排中律是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区分的基本因素。欧洲古代哲学因有了排中律,才会产生鲜明的界限意识、矛盾特殊性意识、自由主义和现代辩证法。中国古代哲学因缺少排中律而无法在思维上彻底地区分开阴、阳,导致整体性、模糊性、经验性成为其主要思维特征。在当前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政治体制改革中,自觉运用排中律思维方式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解放了女性,也丰富了女性,但妇女仍然是社会的弱者,很多生存与发展难题仍然桎梏着她们。女性面临参与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角色的冲突、严重的失业、职场性骚扰等诸多困扰。其破解之道,一方面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实现男女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等,让女性真正自立、自强,更有尊严;另一方面需要女性自身主动参与,积极修炼,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欧洲走向统一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和复杂。 今年以来,欧洲联盟连续出现一些事态,譬如:该地区广大选民对欧洲议会选举的冷漠而大量弃权,联盟内部对权力机构表决机制的激烈争吵,联盟应该是“扩大”还是“深化”的歧见,对实现马约货币联盟时间表的不同观点,以及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对实现欧洲统一的干扰等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后,各成员国对实现政治经济联盟的立场不是更加接近,反而距离拉大了,使人感到实现联盟目标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困惑参与超越——社会变革与青年“文化人”的价值选择孙玉杰由于同时具备青年的冲动、激情和“文化人”的理想、追求,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一直处在社会运动的潮头,但他们或许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面对社会转型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而困惑、失落、冲突和激越。理性...  相似文献   

17.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创造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为我们探寻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科技可能,这既是对"历史之谜"的回答,也宣告了主体理性的真正复活。对生命的自然生成而言,人造生命的诞生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彻底祛魅,是一种自我的高度扬弃,是人的普遍意识的一次再呈现。然而,科技意识形态所造就的生命伦理"塌陷"引发新的哲学沉思,一种新生命的诞生需要新的社会伦理去规约,我们必须在"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社会的总体性视阈,既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维度肯定了现代性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作用,又以批判性的思维对现代化负面价值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与批判。这启示我们对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应采取辩证的态度。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给我们破解中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两难选择提供的明智未来就是建构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性文明。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农业大区,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不少县、市都是国家确定的粮棉基地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中部地区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局面。近年来,由于连年丰收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中部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出现了农产品积压、价格持续下跌、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纯农业收入下降等严重问题。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