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传统文化是西藏各族人民长期同自然与社会的交往及其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西藏传统文化中带有明显的草原文化因素、宗教文化因素和生存文化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比较稳定的文化观念。伴随着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西藏传统文化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人们的观念不断变革。继承弘扬西藏传统文化不能屈从于单纯道德尺度的固执与浪漫,也不应带着美好的浪漫情调企图超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女性哲学呈现了丰富的形态社会格局,女性形态社会与今天形态制度一脉相承,女性精神与今天的生态哲学完整叠合,女性生活与全民创业同构同型,在"一路一带"格局中,女性形态社会是基础,在和平崛起战略中,女性形态社会是支柱。在社会主义超越历史形态中,女性形态社会是超越资本与霸权的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社会的视角既有同时代大学生的普遍性,又因为民族因素具有特殊性。本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得了西藏大学生对于西藏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认知和评价,进而联系西藏社会发展和我国民族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覃正爱 《湖湘论坛》2009,22(2):9-12
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前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在理论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在实践上导致了前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跨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中国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的问题是:前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真的一无是处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形态有没有其存在的合法性?这是我们在思考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后又一个值得进行冷静理性地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建构中国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态的历史合法性、逻辑合法性和现实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严打"与西藏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处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沿,长期面临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国际敌对势力也企图把西藏作为"分化"、"西化"中国的突破口.从西藏面临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出发,以史为鉴,"严打"是必要的.同时,"严打"还应结合西藏的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6.
西藏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与独特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思想战线》2004,30(5):72-77
西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之一,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西南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许多值得认真发掘的思想和智慧,蕴藏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知识,有着十分巨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所谓“五种‘社会形态”’的“社会形态”,混淆马克思原著文本新唯物主义史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不同范畴的原意;是对马克思“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三范畴与生产力原理不同关系混同。  相似文献   

8.
9.
传统中国社会之所以属伦理社会,从社会构造看,它不是单单由社会关系体系造就的,而是由“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共同合成的结果,因而对传统中国伦理社会的深刻领会与洞悉必须由此三方面来开展,否则难免挂一漏万。同时必须看到,“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并不能独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共生关系,是“一体三面”。  相似文献   

10.
蔡景庆 《前沿》2010,(19):110-114
本文首先从资源环境、人文科技、经济发展模式与调控等方面深入探析了"两型社会"提出的深刻背景,在此基础上,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马克思"自由国王"对人属性要求的角度,阐述和得出"两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必然形态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陈莉 《理论月刊》2007,(4):129-131
在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我国民间兴起了一股回归传统文化的热潮,但是,传统娱乐文化中的诸多特点,如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自娱自乐性、神灵在娱乐中的到场、演出和观众的直接接触等,在消费社会都不同程度地消失了。进入消费社会的传统娱乐抛弃了太多的文化内蕴,成为失去深层文化内涵的空洞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民俗与社会性别认同--以传统汉人社会为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春 《思想战线》2005,31(2):19-23
传统汉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男权制度控制下的边缘地带,她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精神世界等领域与民俗及社会性别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习俗惯例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话语,它无所不在,贯穿于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甚至潜入女性隐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李绍明 《思想战线》2003,29(6):23-29
传统文化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为例,近百年来,他们彻底改变了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的经济,改变了传统社会制度,最终导致部落解体。但在发展旅游观光业时,泰雅人注重下一代的双语教学,开办了泰雅文化和语言课程,开展了传统技艺学习,以各种方式挽救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社会不断变革赋予了中华文明持久生命力。从上古三代至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传统社会经历多次重大变革,并鲜明地表现为四个主要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商品经济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民”的演变为基础和发展主线,经历了部族社会、豪民社会、富民社会、市民社会四个变革时代;以“乱”为表象,实质是“变”,是社会秩序的新整合,是走向“和谐”的必然过程;社会的整体变化,包括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调整。中国传统社会每一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儒学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社会刑罚的文明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维护君主专制、作为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及其自身的绝对化,它对酷刑现象在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广泛地存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民族社会都会注重在成员个体因素之外寻求外在力量来控制个体的社会行为。通过设立某些组织、机构,制定规则、法律,充分利用社会舆论、民俗和习惯法的力量,引导或强迫社会个体遵守社会规范。借助这些外在力量控制社会成员的行为即为社会的外部控制。侗族传统社会外在控制诸方式主要有社会组织控制、社会舆论控制、风俗习惯控制和习惯法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余学新 《理论月刊》2007,(12):121-1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认识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凝聚着深邃的政治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追求的完美结合。因此,"和谐社会"思想,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8.
δp可选0.01mm/step;初步定步距角θb为1.5°/step。2.2.2步进电机转矩上启动力矩的计算Tq=36δ[p F2sπ μθ(bηG Fz)]=159Nmm式中,Fs:运动方向的切削抗力,Fs=1.1×2988=3286.8N;μ:摩擦系数,μ=0.03;Fz:垂直方向切削力,Fz=2988N;G:工作台重量,G=550×2988=5390N;η:总机械效  相似文献   

1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尚中贵和,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天、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理想,而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理想的途径,是通过礼、乐的教化.我党所提出的构建当代和谐社会长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自然地契合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白洋 《桂海论丛》2012,28(2):112-116
两型社会和传统生态伦理观存在契合之处:当代人的和谐与古人的天人合一殊途同归;当代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古人的寡欲节用相得益彰。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从古人的生态伦理中汲取营养:两型社会的法律应当是尊重自然、顺应天道的法律;和传统社会的权利本位相左,两型社会法律强调的是不得超越环境极限的义务;在个体生活方式上,两型社会反对穷奢极欲,倡导物尽其用的绿色低碳生活。只有正确对待人天的关系,善待自然、尊重生命,才能实现两型社会的最终目标——人天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