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虽然在影视剧中,宋朝时尚方宝剑频繁出现,但现实中,真正把尚方剑运用到巡视、军政的是明朝。尚方宝剑是中国古代人治的产物,它作为专制皇权的象征、皇帝的化身、重臣的利器,在明代曾发生过相当的效用;但作为封建专制皇权的产物,它不可能成为挽救腐朽王朝统治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开始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责任,已被世界各国共认。它是政府对社会贫弱公民的一项义务,是贫弱公民的一项权利。政府通过制定法律,设立专门机构,拨付经费,履行自己的职责,向贫弱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自实施以来,虽然一些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例如将律师法律服务援助程序化、可操作化;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突显出来,笔者在代理的一些案件中,就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一些贫弱公民无助的眼神,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他们…  相似文献   

3.
吴思  卜国宪 《小康》2005,(3):60-62
“岳飞必须死。”推算这个结论,需要从宋朝的创建开始,是一篇一波三折的故事。一、宋朝的创建者赵匡胤是一个篡位武将。在部属的拥戴下,他取代了由他保卫的皇帝:武装力量本来是皇帝用来削平外患、平定内乱的宝剑,不过,这柄利剑握在部下手里,极易形成“太阿倒持”之势,反过来威胁皇帝自身。赵匡胤篡位并不是一个特例。从安史之乱开始,一个又一个王朝倒在了自身保卫者的剑下。于是,生活在宋初的人们,难免在前朝兴亡中得出结论:内忧大于外患,内部的异己力量比外部的异己力量更危险。宋朝的军事制度就是在这种历史经验的背景下建立的,其主题便是…  相似文献   

4.
岳飞必须死(七) 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宣布对岳飞等人的任命。并不许返回部队。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指枢密使)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相似文献   

5.
嘉庆皇帝曾说:"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最惨的一种人就是,虽然做了极好之事,但是因为不会说话,反而将好事变成了坏事。"怎么说话才算是"会说话"?说些什么话才能"占便宜"?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6.
说『陋规』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官吏的贪污,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几乎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同官场的腐败、官吏的贪贿有关。腐败的程度,十分准确地反映了社会危机的程度。所以,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为了巩固或挽救他的统治,也总是把肃清贪污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或突破口。但是,这些整治行动,见效的不多,大抵是一阵风刮过,依旧我行我素。我们中国人都很有民族自豪感,喜欢津津乐道我们各色各样的所谓“世界之最”。这个毛病倒未必是自古皆然的。照我看,同苏联的影响大有关系,因为苏联人也喜欢把什么发明都算到他们俄国人的账上。50年代我们全面学苏联,把  相似文献   

7.
社会排斥已经成为中西方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但是现有研究主要把社会排斥当成一种不平等现象加以研究,或者就某个贫弱群体的社会排斥现象进行研究,缺乏动态过程和系统视角的分析。文章将社会排斥作为一种动态系统机制,对中国当前贫弱群体的生产过程展开研究。中国当前的社会排斥主要通过制度、市场、文化三种机制共同作用,将处于一定社会身份和特征的群体排斥出有利地位,使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均处于弱势地位,并沦为贫弱群体。文章最后提出两点消解策略:制定更公平公正的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工作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8.
这多年来,笔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红红火火、经久不衰,这就是一些媒体对专制帝王(尤其是清代皇帝)的形象再造。人们打开电视很容易看到:专制王朝成了威而不苛、严而不酷的皇家,很多清代的封建帝王大都变为可敬可佩、可亲可爱的“皇阿玛”——皇爸爸!而这其中,要属雍正形象的再造最为令人瞠目结舌了。 以往的历史对雍正的正面评介并不多,相反他的形象,尤其是民间形象却极  相似文献   

9.
吴钩 《同舟共进》2014,(3):14-18
皇帝无法由着性子“做快意事” 目前的主流史学界与历史教科书,似乎仍将宋朝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期”,如周宝珠、陈振编著的《简明宋史》认为,宋朝的制度“都是为加强君主专制主义而设,皇权大大地膨胀起来了”;历史学者程念祺提出,“从宋朝开始,的确可以说,历史已为专制和大一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力雄 《北京观察》1999,(12):28-30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的崩溃时期,大部份情况是政权解体以后,社会上立起形形色色的山头,拉起大大小小的杆子,虽然打著各种名号,但本质上都是一些军阀土匪。那些小土匪之间就互相征战,打来打去,打到最后打出一个大土匪,他就登基做皇帝,就成了正统。刘邦、朱元璋那样的流氓、偷牛盗狗之辈,一当上皇帝也就神圣了,就成了历史上的头面人物。圣旨一下,威加四方。那以后社会就重新恢复法律和秩序。他们再重新把老百姓拢到一块儿,还是一个社会。无非是倒退了一些年,人口死亡一批。但是没关系,再继续发展就是了。过去之所以能这样,就是因为最终有一个生态底座托  相似文献   

11.
术语“领袖气质”被用来描述“鼓励”,但是它仍然属于领导者和他们的追随者之间的控制和支配关系。某些人认为,领袖气质是一种属性.一种追随者赋予他们“所崇拜的”领导者的品质。还有一些人,则把它看做某些领导者的先天特性的表现。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崇拜肯尼迪或者戴高乐?是由于环境因素还是媒体炒作?  相似文献   

12.
宋朝将朝贡体系分为羁縻各族、朝廷和藩镇关系的境外政权、宗藩体制下国家关系的境外诸国三个层次,朝贡诸国从各自视角,对宋朝的认识可分为与宋朝交往及在本国内基本遵守朝贡制度、与宋朝交往时形式上遵守朝贡制度而在国内自行一套、因地域辽远和文化差异而不理解及不遵守朝贡制度三种形态.但宋朝将辽金以外所有民族和国家与宋朝的关系都视为朝贡关系,使用同样的华夷君臣话语.这既是自称中华正统的宋朝用以证明自己对天下秩序的规定权及其对所有朝贡者的普遍适用性,又是与其国内政治话语相统一,在国内政治中证明宋朝皇帝的华夷共主身份.对多样形态使用通用话语,营造“四夷怀服”的朝贡秩序,看似虚幻,实则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奇峰 《传承》2008,(16):80-81
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庶人出身,在中国最为混乱的五代时期,历经了民间的各种辛劳后,登上皇帝的宝座,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使整个社会逐渐走向了政通人和的治世,为宋朝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一个充满自然魅力和文化诱惑的地方,它地处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是福建省唯一一个以山命名的城市──虽然被称作山,却是一个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相连的地方,1999年12月,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被正式通过。 古代中国的皇帝,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似乎有一种微服出游的嗜好。他们特别喜欢到南方去旅行,与皇都所在的北方干燥、广袤相比,南方的温润秀美更容易使帝王们获得一份好心境。但是,他们中几乎没有人到过武夷山这个山水奇美之境。在古代,这个距皇城千万里之遥…  相似文献   

15.
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庶人出身,在中国最为混乱的五代时期,历经了民间的各种辛劳后,登上皇帝的宝座,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使整个社会逐渐走向了政通人和的治世,为宋朝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边一国”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一边一个国家,两边两个国家,分得清清楚楚,这是货真价实的“两国论”。这本来是大家都听得懂的、毫无疑义的。可是,陈水扁和台湾当局却出来辩解,说大家都没有听懂,他讲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他到底讲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说法是,他讲的只是“事实描述”。他们说,“两岸一边一国”是“现阶段两岸客观事实”。这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两  相似文献   

17.
公开选拔的公正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这项改革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用人环境 ,拓宽了识人视野 ,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 ,由于这项改革时间不长 ,理论准备和政策准备还不很充分 ,实践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是忠诚导向还是能力导向 ?任何一种官员选拔制度都必须兼顾忠诚与能力两种价值 ,并在这两种价值之间达成妥协 ,形成某种平衡状态。但是由于二者之间本身存在张力 ,过分强调一种价值 ,必然削弱另一价值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朝士大夫以邸报刊登的章疏论奏、大政方针、人事任免等内容为依据,为百姓利益出谋划策,纠正朝廷的失误,规范皇帝的言行,这不仅是他们关心国事的最直接表现,更写下了中国古代舆论监督史上异常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近见政工朋友的一篇文章中.又提起一度很是流行的顺口溜:“十年经营成富翁.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业务路路通.十年政工一场空”。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今又重拨旧弦,居然还是有点余音绕耳之感。虽然我们明明知道.作为顺口溜十之八九是出于政工干部内部一种自嘲性的调侃.不必刻骨铭心.但也不排除当年社会上某些人对政工劳动价值的几分怀疑乃至偏见和讥讽.致使政工干部满腹委屈.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20.
宋朝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仁宗恭俭仁恕,可谓"畏天变"而"爱民力"的"儒者皇帝"。在仁宗朝,我们看到了不那么强势的、尊重制度与传统的皇帝,包容异见、接纳批评的政治风气与政治制度;仁宗治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官僚群体,在这些因素中,无不蕴含着走出朝代更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