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NP22和QSZ92式9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以区分枪种和认定枪支。方法:3支NP22手枪和3支QSZ92式9mm手枪每各发射30发子弹,对收集的180枚射击弹壳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比对。结果:NP22和QSZ92式9mm手枪的击针头痕迹、抛壳挺痕迹、弹底窝痕迹、拉壳钩痕迹等主要痕迹出现具有特殊性、稳定性。结论:利用舌痕、推弹突笋痕迹、弹匣口刮擦痕迹可有效区分两种枪支,结合抛壳挺痕迹、击针头痕迹、弹底窝痕迹可以认定枪支。  相似文献   

2.
健卫— 8小口径运动步枪属于小口径标准步枪 ,其枪弹为步枪长弹 ,在现场上时有出现。通过实验表明 ,该种步枪可致弹壳遗留较为清晰的痕迹主要有击针痕、拉壳钩痕、抛壳挺痕、弹底窝痕和枪机下表面痕 ,这些痕迹出现率也相对较高 ,为侦察检验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轮手枪射击过的弹壳痕迹检验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对击针头痕迹的检验鉴定。无论转轮手枪击针击发机构是击锤击针一体固定式还是击针内置式,击针头痕迹出现率高,特殊性强,稳定性较好,是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转轮手枪射击过后的弹壳主要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79式微型冲锋枪击针痕迹的三个方面的相似性,分别是击针痕迹的底部痕迹特征、痕侧壁痕迹特征与外缘凸轮及外边缘痕迹状态。通过数据整理、统计研究,总结出击针痕迹中内部各痕迹细节特征及比重,得出鉴定中可使用特征的稳定性和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5式9mm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种类较少,主要有弹底窝痕迹和击针头痕迹。由于此种枪支击针制造过程的特殊性,使得其击针头痕迹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为此类枪支射击弹壳的同一认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弹膛后切口刮擦痕迹属于弹膛的使用、擦拭痕迹中的一种,是退壳过程中射击弹壳壳体与弹膛后切口棱边发生轴向切划而形成,具有成痕面积大、成痕深、反映稳定等特点,在认定发射枪支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人体擦划痕迹是现场痕迹的一种,它在犯罪现场出现的频率很高,对现场的定性、犯罪现场的重建有独特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侦查和证据价值。同时,人体擦划痕迹是在客体上划动接触形成的痕迹,其变化较大,既有线条痕数量多少的变化、线条痕间距的变化,也有单一线痕有无的变化、单一线痕形状上的变化,所以对它在现场上的判定很难把握,需要对人体擦划痕迹的表现形式、发现、分析和判定等进行理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工具作案在当前的刑事犯罪中是很常见的,但由于工痕样本不能象手印样本、枪弹痕迹样本那样通过查档获取,致使在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对工具痕迹的应用很少,甚至对于现场的工具痕迹不提取。本文仅就几例成功应用工痕遗留样本破获刑事案件谈一下痕遗留样本在侦破农村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的发展及新形势下犯罪活动的新特点,我省的痕检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更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完善痕检部门的机构设置,不断提高痕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现场勘查、切实提高痕检水平;建立建全痕迹档案管理,提高痕迹鉴定质量和速度,如此,才能使我省的痕检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侦察破案中显示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射击弹头上线条痕迹的检验要点,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深入研讨。 一、广泛利用射击弹头上的线条痕迹 枪弹击发后,弹头从弹壳中拔出,瞬间挤进坡膛、线膛区域。在射经长约十多个到上百个厘米的枪管内膛时,弹头导引部表面便与枪管内壁(含膛线内表面)发生挤压、剪切、摩擦等多种作用,因而在弹头颈部表层留下了坡膛、线膛等初生的膛线线条痕迹。这种线痕的面积,要占到弹头痕迹总量的90%以上。在弹头上所有的线条痕迹中,有的是坡膛线痕,有的是线膛线痕,有的是拔弹线痕;也有的是与发射无关  相似文献   

11.
凶杀案现场勘查中对凶杀案案犯自杀于现场的认定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进出的痕迹;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留下的与作案有关的痕迹物证;杀人凶器是否遗留在现场;现场物品有无增减或变动;现场是否反映杀人动因;死者死前的心理活动;凶手自杀与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有无矛盾;结合尸检分析,致命伤是否符合自己形成,自己能否形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开型劫持人质案件中劫持者心理变化的分析发现 ,在劫持人质过程中 ,劫持者的心理变化规律经历三个阶段 :紧张敏感阶段、理智清醒阶段和寻求解决阶段。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掌握劫持者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文化四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法文化整体上包括四种形态,即刑法文化、民法文化、法哲学文化和宪法文化。它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并依次发展,称其为中国法文化四阶段更能从时间上反映中国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社会处于民法文化向法哲学文化转化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现代化是这一阶段的现实任务,中国公众权利价值观的确立是法哲学文化阶段的根本目标。法哲学文化阶段现实任务和根本目标的基本成就将使中国社会进入宪法文化阶段,宪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将标志着中国社会法治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微量物证概念的界定是研究微量物证的逻辑起点,也是进一步认识其诉讼价值的关键。在刑事诉讼各阶段,微量物证的诉讼价值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更好地实现微量物证的诉讼价值有赖于微量物证鉴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相关仪器的配备与维护,以及微量物证数据库和样品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直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方面的因素,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进而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产生偏差。在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犯罪现场上提取的痕迹物证或是提取的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痕迹物证,在诉讼时,其证据的可信性也会受到质疑。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现场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无疑对犯罪现场勘查和案件的侦破乃至诉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在开庭审理前、开庭审理中和判决后的阶段等不同的程序环节中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缺席判决制度本身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在揭示缺席判决制度的程序缺陷的基础上,设想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构建不答辩判决制度、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缺席判决制度以及建立缺席判决的合理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起诉便宜主义在当事人主义及职权主义诉讼结构的国家都已有广泛运用并出现了发展新趋势。我国应扩大起诉便宜主义运用的范围。起诉便宜主义是审判中心主义得以确立的前提。起诉便宜主义与“检警一体化”是不相容的 ,并集中反映了检察官的裁判职能。  相似文献   

18.
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利用率很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是造成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客观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要着重剖析工具痕迹检验的技术上原因,深入了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以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并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9.
修枝剪是剪切树木枝干的专用工具,它的结构和剪切原理与普通剪类工具不同。修枝剪剪切树木枝干易形成印压痕迹、线条状痕迹和折压痕迹,这些痕迹受剪切工具和客体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其中线条状痕迹、印压痕迹和剪切面的形态可作为判别此类工具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