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曾有一位名人说过:对于一个外人来说,社会最大的谜团就是,他虽然能看清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但他并不理解每一个人所作所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这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影响和魅力所在。我国的律师文化同样也是如此.要经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才能稳固定型及稳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律师文化建设先天缺乏深厚的历史根基,缺乏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现在仍处于初始形成和渐进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还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进而形成人的理念、气质。积极的、先进的文化能引导人、激发人向上。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国家也如此。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文化作为一种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其本义是人文教化的意思,表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在古拉丁文中,文化的原意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  相似文献   

4.
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从犯罪学对其进行分析,犯罪是一种反常的行为,它是社会病态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不可能孤立社会而独立存在,它必然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诸多因素密切相联,它是“社会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尊重和选择.是对文化境界的一种最高追求。没有先进的社会文化,没有先进的社会理念,就不会有先进的社会法制。  相似文献   

6.
曹则斌 《江淮法治》2007,(7X):20-20
十几年前.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曾火爆了当年的电视荧屏,形象地演绎了当时农村严重的超生现象。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农民的超生问题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层的日益细化,超生现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另一个超生群体,他们利用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方式成功地在生育问题上办到了其他人无法办到的事。他们,被称为城市中富有的“超生贵族”,较之目前农村的超生问题,富人、名人超生现象正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陆阳 《江淮法治》2008,(16):17-17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人不说。”虽然只是短短两句话.却极其生动准确地描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议论评说的社会现象。可以说,人类社会这种现象自古就有。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威严皇帝,身居宫闱的达官贵人.还是生活在市井陋屋的普通平民百姓.几乎就没有人能够完全回避这种议论.也没谁能够彻底制止这种评说。人们惟一能够做出的正确选择,就是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去善待来自不同方向、表达不同意向的品头论足。  相似文献   

8.
讼师     
何进 《江淮法治》2011,(14):35-35
讼师,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特有的职业和现象.虽然与“律师”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讼师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专门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和书写诉状的人。与律师不同的是.讼师的行为只是一种助讼活动.并非是司法程序必不可缺少的程序,也就是说,讼师在中国古代司法程序中没有合法的地位,不但不能到审判公堂参与诉讼,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11,(10):46-46
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在《中国膏年报》受访说,现在,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无论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的成员,还是处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的成员,无论是东部地区的居民。还是西部地医的居民,都有焦虑、浮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11,(8):78-79
欧阳坚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撰文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单独部分来论述和部署,这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当中尚属首次。中国社会正在向着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有利于文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格局中,文化建设将会有更突出的地位、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第一,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的刑事法领域,严刑峻罚现象十分严重且一以贯之。在政治制度上,由于君权神授制度、宗法制度、国家本位的御民制度,使得严刑峻罚成为必然选择;严刑峻罚在政治思想上也有着各种理论根据;在历史文化上,中国历史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对严刑峻罚起了一种推助波澜的作用;在社会心理根源上,民间社会对严刑峻罚也逐渐习以为常,慢慢积淀为社会心理,积习难改。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09,(11):12-1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实施了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这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来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原因日趋复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治安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一、案件执行不能的原因分析 执行不能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司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市场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存在着广泛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究法院案件执行不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法人》2006,(12):1-1
官商结盟在胡雪岩时代也许是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常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则无疑是一个对社会、对政府官员、对企业家们都具有很大风险和负面作用的病态现象中国传统背景下的政商关系或官商关系,从来就不是个小话题,但始终没上得了大台面,不过,眼下却有愈来愈热的势头。“有权人的权力”和“有钱人的资本”之间,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版本不断地在媒体和民间流传,电视里的《胡雪岩》也赶上了热播,作为中国近现代成功商人典范——胡雪  相似文献   

15.
曹爽 《法制与社会》2011,(15):91+94-91,94
民间金融早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都绝非一朝一夕的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社会现象?如何对这种社会现象加以规范、疏导?这种社会现象的未来趋势如何?怎样避免现行的规范方法违背其产生发展的规律以致酿成恶果?只有深入分析了其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其现在,预测其未来。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民间金融的存在因素,为规制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任江 《法治纵横》2014,(18):12-13
世俗化是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指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南无处不在、高高在上的地位,退缩到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新疆,在世界伊斯兰教历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变迁、多元的文化交融.世俗化问题在新疆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赖晨 《政府法制》2014,(10):48-49
“花”是广东方言,是旧时代对一些特殊职业女性的蔑称,如称娼妓为“花姐”,称烟馆女招待为“烟花”,称女理发师为“发花”。作为与贩卖男子相关的贩卖女子,也由“猪仔”引申出“猪花”这一充满侮辱蔑视色彩的新名词。“猪仔”和“猪花”都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是西方列强冲击并战胜清帝国的结果之一。旧中国女性处于社会底层,是地位卑微的弱势群体,“猪花”比“猪仔”、“苦力”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往往还要低贱、凄惨和可怜。  相似文献   

18.
救命的“圣地”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是仔细研究中世纪时期的法国社会历史的成果,记载了很多欧洲中世纪的法律文化现象。其中就有教堂庇护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仇富现象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社会公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之时,对于仇富现象的探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点话题。本文将根据社会各界对仇富这一现象的理解,简要探讨何为仇富现象,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即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关系出发,对仇富现象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进行全面而深层次地分析。最后,本文创新地看待仇富这一社会现象,并探讨仇富现象将会对今后的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法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延安 《法律科学》2008,26(2):54-59
历史分析,作为法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对于刑事法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国当代刑事法进行历史分析,并非去发现所谓的“民族精神”,而是寻找刑事法律制度得以形成的脉络,以及在法制演进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在刑事法学研究中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具体表现为历史比较研究、历史的社会研究以及历史的价值研究。对中国刑事法发展作历史研究,应区分不同时代,并有目的性地进行研究,进而挖掘其中可为当代刑事法发展利用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