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叙明 《学理论》2009,(29):133-134
本文通过对名词定语结构和名词所有格结构内部语义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语料进一步探讨了名词定语与名词所有格定语的之间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2.
潘晨婧 《学理论》2010,(26):234-238
选择母语为汉语者和母语为非汉语者两类调查对象。通过对母语为汉语者的调查分析,得出汉语二值变量汉语疑问句的语义功能共有五类,即推测、请求、揣测、质疑、咨询(催问);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被试者的统计分析,得出他们的错误频度是各有其规律和原因的。最后,提出解决教学相关方法,力图解决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疑问句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潘晨婧 《学理论》2010,(29):223-225
选择母语为汉语者和母语为非汉语者两类调查对象。通过对母语为汉语者的调查分析,得出汉语二值变量汉语疑问句的语义功能共有五类,即推测、请求、揣测、质疑、咨询(催问);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被试者的统计分析,得出他们的错误频度是各有其规律和原因的。最后,提出解决教学相关方法,力图解决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疑问句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张广  方懋 《学理论》2009,(11):162-163
所谓格是名词(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句法一语义关系。其本质是名词在句中相对于其它词(主要是动词)来说,有什么样的资格或地位。格助词不是格,而是其外形化的标志。格与性、数等语法范畴不同,是一种组合关系类型。“N+格助词”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具有补充机能;谓语动词是统括成分,具有统括机能。本文尝试对“北原格序列图”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9)
转喻是词汇语义的有效认知途径,在外语课堂中引入转喻思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以深层思维为导向、主动灵活的词汇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基于转喻思维的词汇策略培训。研究表明,以转喻为基础的词汇语义推测策略的培训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转类词的习得,促进其转喻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有许多修辞格,平行结构便是其中的一种,其显著特点就是并列排比.平行结构大致可分为单词的排比、短语的排比和句子的排比等.学习和掌握平行结构,可以美化语言,增强韵律感、节拍感,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语义紧凑、结构平衡等,从而增添语言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汉语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新兴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汉语对英语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的潜在作用不容小觑,从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语言的共性特征与英语学习的关系非常紧密,如能适当利用母语资源,对目的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句子讲究形式上的完美 ,结构繁复 ,以长句居多 ;汉语则注重内在语意上的连贯 ,以意统形 ,以短句为主。翻译英语长句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英、汉语言不同的思维逻辑和句法结构 ,掌握并合理运用分解和组句的方法技巧 ,才能译出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来。  相似文献   

9.
正不讳地说,自从有了马列主义并逐渐在中国开始传播之后,某些中国人对两个有严格定义的名词概念——一是"无产阶级",一是"无产阶级解放",在解义上大都倾向于粗疏,近乎习惯地进行了俗解。亦即:将具有鲜明大工业生产者属性的"无产阶级",泛泛注解为"穷人";将具有生产力革命、生产关系革命深刻内涵的"无产阶级解放",随意浅化为"穷人翻身"。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和理论上的草率,  相似文献   

10.
邱玉冰 《学理论》2009,(17):205-207
词素化包括音节词素化和词的词素化。汉语中有连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词素化现象,并以单音节词素化为主。英语外来词的音节词素化较为普遍,除了单音节词素化,双音节和三音节词素化的现象也不少。另外,汉语和英语中一些原本独立的词也表现出词缀化的倾向,成为构建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汉英语言固有的词汇结构体系的差异又使汉英语言词素化现象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高远 《学理论》2009,(6):133-135
名词化实现于不同的语法环境,导致出现名词性程度不同的成分,这是非时间范畴化的结果。动词源名词从动词的限定式蜕变为名词,丧失了体现时态和一致关系的能力,其动词典型特征或完全丧失,或部分中和。从句法上讲,动词名化是动词向名词范畴转化;从语用上讲,是语言形式由陈述功能向指称功能转化;从语义上讲,是行为动作范畴向事物范畴转化。为适应新角色、发挥新功能,这种变化必然引起动名特征的代谢消长。  相似文献   

12.
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认知视角下的日语动词范畴化、家族相似性、模糊语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日语假名「ふ」就是「ふ」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ふ」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都与晃动流动增大有关。而且推断出所有的「ふ」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史丽 《学理论》2009,(27):234-235
我们对汉语语料库出现的间接回指现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将先行词与回指项之间的关系根据语义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借助意象图式理论着重对其中的同义、部分同形、上下义关系、部分整体、隐喻等几类间接回指进行解释。意象图式是在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等认知能力基础上构建出的认知结构,我们认为,它可以很好地解释间接回指现象。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大量的英语新词不断涌现。这些英语新词在构成和语义特征两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试从其构成和语义特征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金雪 《各界》2009,18(11)
大千世界的颜色种类繁多,每种颜色都具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同时又传达了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却不很大.如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 (红),white (白), black (黑), green (绿), yellow (黄), blue (蓝), purple (紫), gray (灰), brown (棕). 这些基本颜色由于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在视觉,心理和文化内涵上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亦不尽相同.这篇文章从翻译的角度对"红色"即英语中的"red"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总结了它们的褒义、贬义和其它用法及译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文化的路径将观念的变化作为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首要因素;结构的路径则将诸多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思想作为一种衍生物,将结构安排的变化作为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辽宁省F村征地与搬迁后的家庭代际关系进行考察,在个案研究中检验了上述两种研究路径的解释力。本文认为,结构因素的改变在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改变中是首要因素,但是结构因素通过文化因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很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维吾尔族占少数民族大多数人口。除本民族语言语言之外,维吾尔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学习其他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这三种语言互相影响,形成独特的三语语际迁移关系。对比三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特点,强调英语教师应通过三种语言语法对比分析指导和加强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8.
廖玲 《各界》2008,17(9)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境是指影响语义和表达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本文将语境翻译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中心问题加以论述,首先简单介绍了语境,进而研究了语境在翻译中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译语是汉语的异化.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本文重新阐述翻译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语境翻译对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远洋 《瞭望》1995,(44)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以后,两千多年里,汉语作为汉文化的载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并且始终保持了文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然而,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性.“一国两词”与“一物多名”1993年11月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电子显微镜学术研讨会上,本是同文同种的两岸科学家,却在多种语言(大陆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和英语)混用之中进行学术交流.参加此次会议的台湾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对这种“一国两词”、“一物多名”的反常现象十分感慨,特地致函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希望两岸科学家及早解决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这位科学家的感慨和要求,反映了两岸科学家的共同心声,海峡两岸科技名词术语的差异性,已经严重阳碍了两岸科技界的学术对话和学术交流,并且也对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真实命题及中国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治理结构的真实命题包括多重涵义:回应"冲突和多元利益"的治理需要,建构能够体现利益相关者组织属性和委托代理关系特点的决策权结构;大学自身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办学利益主体,其"组织剩余"是由社会利益来决定的公共价值,每一种利益相关者都不应单独地对大学行使控制权;大学治理结构是比管理结构更为基础的制度结构,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大学决策过程与社会权利主体的合理联系,实现社会价值平衡。大学治理结构的中国语境是:办学体制的变化为政府与高校建立具有委托代理性质的契约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大学决策责任骤然加重、决策权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风险也随之出现;办学经费筹资结构的变化表明大学的社会基础日益广泛化,其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属性正从模糊走向清晰。我国大学已跨越前治理时期,但向治理阶段迈进必须依靠上层政治权威的推动,才可能突破"制度锁定状态",破解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