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挖掘并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关键要做好传统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孝文化,以文化自觉的意识创新传统孝文化,以富有青春气息的表达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孝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行为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脍炙人口的"百善孝为先",正是古今对孝文化推崇的经典总结。本文拟以传统孝文化为切入点,就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孝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内涵与价值上的不同,谈一点个人看法。目的仅为在中华传统文化讨论异常炽热的今天,能从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有素的大家处,获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传统孝文化,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一、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孝文化源远流长,从自然现象"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等先天的动物本能意识开始,到人类社会在家族、群落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感恩  相似文献   

4.
潘国玲 《世纪桥》2011,(7):31-3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辞海》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曰孝","对祖先也称孝",概括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孝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稳定作用,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国家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倡导孝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孝文化对现今而言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今社会孝文化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孝文化对于人际、家庭、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对儒家孝文化的重视。本文通过阐释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分析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孝文化对于教育的启示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对孝文化创新融入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的实践为例,论述了将孝文化中具有合理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部分融入校园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乡村伦理秩序的转型目前尚处于混沌期,诸事尚不明晰,因此它的重建工作处于不断地纠错、厘正的探索阶段。传统孝文化在新世纪的崩败,已经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打破传统、推进传统,进而建构新的文化形态。中国乡土文学参与讨论了孝文化的转型与重建,知识界与文学界注意到传统乡村伦理在现代性面前已然失去有效性,我们无法再去固守传统,新乡村伦理与孝文化的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从情感到理智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2)
孝文化位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今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独生子女居多的背景下,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弘扬孝文化,发挥其在思修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分析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入手,就如何实现传统孝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提出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内涵渊源和合理的内核成份。弘扬孝文化对于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农村家庭养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孝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对增进家庭团结、维护中华民族和谐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0.
熊雄 《学习月刊》2014,(2):19-21
孝文化作为“元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孝文化受到了各方面的猛烈冲击.但不能否认.其影响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时至今日,对孝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本文试图探讨孔子对夏商周孝文化的批判和继承.为当代孝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孝文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孝文化由养亲、敬亲、谏亲和全体、贵生等多重内涵构成。注重忠爱之心,这是儒家孝文化之精华所在。儒家孝论不仅仅是一伦理价值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战国以后法律制度的走向。在21 世纪中华民族文化进程中,传统孝文化经过创造性价值转换,仍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巧琳 《学习月刊》2012,(15):47-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孝感市将城市发展与传承中华孝文化相结合,将"孝文化"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打造闪亮的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根植于民族思想深处,是链接亲族血亲伦理的纽带,是中国农耕文明时期的重要思想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对孝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继承与弘扬孝文化对保持家庭和谐、培育优良品德、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常回家看看"入法是在当今社会孝与养、养与敬间存在冲突的背景下出现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纳孝入法的优良传统,它的入法则是从法律层面规范孝文化,是对纳孝入法的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现代孝文化、现代养老制度的规范;它引导社会注重老人的精神慰藉,对未来社会关于老人权利保护相关法律的建立或完善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儒家和佛教都重视孝道文化,儒家把孝文化上升为社会和国家治理的礼仪规范,扩展了孝文化的内容;佛教强调的是对父母行孝。二者在践行孝道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朱思阳 《世纪桥》2016,(3):74-75
孝道思想更是孝文化的理论渊源和根基之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成分之一,构成了中华孝道思想的核心内容。因而研究孝道思想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提升对中华孝文化的认识,以及加深对儒家哲学的理解,特别是促进我们建设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孝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孔子的孝,内涵丰富、十分的具体,并且对于后世孝道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梳理体会孔子孝的内涵,为我们建立当代社会需要的孝道思想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9.
范松 《当代贵州》2014,(6):55-55
正孝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来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浸润于贵州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彰显出多彩贵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名言,虽让许多为人父者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在家庭教育中加强了对子女的管理,但却有些偏重于将孝的形成归结于父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与严苛要求,忽略了孝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传承更需要沃土的滋润——群体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支撑、良好社会氛围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肖波 《学习月刊》2014,(20):39-40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孝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根本。20年来,湖北工程学院立足本土孝文化资源,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