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的规定,不但内容广泛,而且非常切实和明确,不仅恢复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内容,还增加了新的内容.新宪法中除了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外,新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  相似文献   

2.
《法学杂志》2012,33(7)
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宪政的核心使命。秉承这一使命,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既有成就,正视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而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关注公民身份、提升公民的民主行动能力,走社会主义民主渐进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宪法、宪政的核心使命。秉承这一使命,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结合既有成就,正视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而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关注公民身份、提升公民的民主行动能力,走社会主义民主渐进发展之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角度,党中央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之后,又颁布了一个全良教育方面的重要文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把2002年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年”。《纲要》的颁布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以德治国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行为纲领,对于进一步搞好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社会诚信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更带来了麻烦。诸如:"染色馒头、毒牛肉、硫磺姜、毒奶粉、老鼠肉"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诚信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的共识。然而,追根溯源,在加强社会诚信的建设中,教育诚信势必先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指示,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法制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新宪法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去留学、探亲、旅游、工作等等,办理护照是公民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办到一本合法有效的护照呢?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以下简称《护照法》)为公民办理护照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法律依据,为公民办理护照作出了明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占阳在《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是否能够从根本上长期、有力、充分地扩大内需,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中心环节。目前,我国扩大公民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性障碍,我国扩大公民消费需求的最大关键也正是深化改革。过去搭便车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9,(10):58-58
王占阳在《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是否能够从根本上长期、有力、充分地扩大内需,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中心环节。目前,我国扩大公民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性障碍,我国扩大公民消费需求的最大关键也正是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一、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经济困难标准是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最重要和决定性的条件。而我国的《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未对“经济困难标准”作出规定,只是第十三条第一款作了“原则性、授权性”的规定:“本条例所称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国务院于2008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知情权做出明确规定。对保障我国公民的知情权将起到进步作用,是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大举措。本文试从我国保障知情权的现状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环境,保障了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法律化,并且有助于塑造参与型公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是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保障公民参与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宪法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本文探索了我国当前公民参与上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活之友     
《北京市信访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作为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以我国宪法规定的“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作为指导思想,把发扬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新规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经过第二次修改后,已于2001年4月28日公布施行,这是我国人民婚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婚姻法》的施行,为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公民婚姻家庭方面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新《婚姻法》不但继承了前两部《婚姻法》的成果,保持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对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原《婚姻法》有些规定比较原则的问题,进行了修改补充。因此,经过这次修改后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它的公布实施,对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大作用。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该法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诉讼制度,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得到了司法机关和广大人民的普遍遵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4,(14):7-7
正近期,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工作。作为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重点领域,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会信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试探提高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提高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培养公民的现代民主意识、提高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能力、提高人民代表的行使代表权的能力、培养公民参与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公民举报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在现阶段,它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依靠人民群众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立健全公民举报制度必须从立法抓起。一、应通过立法确立公民举报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保证人民民主权力的行使。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核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公民举报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28日,我国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该法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健康权",坚持以保障公民健康权为核心,体现了我国卫生工作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巨大转变,为其他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卫生法治化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