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化解贸易摩擦的对外经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竞争力的恢复,日本对美出口开始快速增加,1965年,日本首次出现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其后整个对外贸易也出现顺差,并且连年累积,其数额越来越大。与日本相对应的美国贸易收支却在1971年出现逆差,这是此前80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从此连年持续赤字。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日贸易逆差,美国对日本的逆差1965年为4.4亿美元,到1969年增加到15.6亿美元,1972年迅速增加到49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贸易逆差迅速增加,1987年已高达598亿美元;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美日逆差基本上是在500亿美元上下波动,到1998年达到创记录的63…  相似文献   

2.
东亚货币合作中的美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美元本位制使美国获得了主导东亚地区货币政策的软权力,国际美元本位制的"特里芬困境"对于东亚共同货币的构建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外部效应.东亚美元化削减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所得收益,而强势美元政策使东亚国家面对美元霸权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亚货币合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一种理想化的共同货币区模式仍然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何利用和应对美元的影响则是东亚国家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伟一 《新民周刊》2012,(21):85-85
美国号称"头号民主国家",三权分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总统。在华尔街金融机构中,却是一把手说了算。摩根大通豪赌亏损20亿美元,也有可能是30亿美元。尽管此后Facebook上市股价作弊的丑闻接踵而来,还是没有完全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依然有人死缠滥打,不肯轻易放摩根大通过关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的振兴或回归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2004年中国无论是在出口或投资方面都是韩国最大的协作伙伴。2004年韩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相当于497亿美元的产品,大大超过了过去韩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额(428亿美元)。从整体的交易规模上看,对中国的交易额达到了792亿美元,而对美国的交易额却停留在715亿美元,因此中国牢靠地保持着韩国第一交易伙伴的地位。在投资方面,中国从2002年开始上升为韩国企业的最大投资对象国,也超过了对美国的投资。2004年将近韩国海外投资总额的40%,即22亿美元的投资集中在中国一个国家。1992年8月两…  相似文献   

5.
陈冰 《新民周刊》2020,(2):60-64
"长臂管辖法令"迅速成为美国重拳打击他国和跨国企业的"隐秘武器"——只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国家或者企业就有可能被迫面对美国的司法制裁!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之中,金融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独门利器。在二战、冷战时期,美国先后对日本、苏联、中国、朝鲜等国家实施过金融制裁。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海外直接投资自1951年再度兴起。随着日本国际收支出现黑字,外汇积累不断膨胀,海外直接投资从6O年代中期起得以迅速扩展。1973年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激烈冲击着以重、化学工业占主导的日本经济,海外直接投资因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受到普遍关注,1984年突破了100亿美元。及至日元迫于美国压力而大幅度升值,日本经济面临着国际化,海外直接投资则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形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1986财政年度日本公司在海外直接投资总额达223.2亿美无,1987年估计达到300亿美元。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7.
约翰逊政府的"更多旗帜"计划主要通过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对南越政府的援助,来彰显美国越战政策的合法性。随着越战的升级,这一计划的重点被调整为争取美国的重要盟国向南越出兵协同美军作战。围绕着这一计划,美国与大多数盟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与分歧,进而导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冷战同盟陷入信任危机。美国与盟国各自的利益诉求和由此造成的冷战战略的差异,是冷战同盟内部围绕"更多旗帜"计划出现信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致远 《新民周刊》2012,(39):77-79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便会真正迎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代。如今,正风靡全球的3D打印技术,如同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希克利笔下的"万能制造机",告诉机器你想要的东西,在一阵指示灯闪烁之后,成品就出现在了眼前。在不久的将来,动手达人们便会真正迎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代。打印出来的飞机很多人年少时都怀有一个蓝天梦,...  相似文献   

9.
随着沙特与俄罗斯“神仙打架”,3月9日国际油价出现了罕见一幕:美国西德克萨斯基准油价从上一个交易日每桶45美元,急剧下跌到接近27美元处方收住脚步。布伦特原油则从49美元同样下跌到接近30美元处。一张流传甚广的图片上,有几种不同物品价格对比。按照每桶159升容量,一桶原油现行汇率下约197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制瓦解以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一直维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同时,美国在世界产出总额中的份额趋于下降。两者的变化趋势看上去并不吻合。本文力图说明,一国经济增长与其货币的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固定比例的关系。对剔除价格变动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份额长时间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本文发现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世界产出份额同时能较好地解释美元份额在后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不进入各国外汇储备的篮子,它们较快的经济增长客观上促成了全球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高度不均匀格局。全球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需求及其币种选择行为,美元的全球外汇储备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美元偏好"。  相似文献   

11.
国会山庄里的"隐形政府":美国国会助理制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哲  信强 《美国研究》2001,15(4):64-77
随着国会在美国内政、外交领域职权的不断扩大,国会助理队伍也得到了急剧扩充,在国会立法过程中的职能也不断增强,进而在美国国内立法和政策制订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隐形政府"、"影子立法人"等现象.本文探讨了国会助理的类别、职能、历史发展沿革和政治作用等问题,以求对美国国会助理制度的基本架构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2.
翻开战后日美货币史,仿佛是一部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史。二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日本于1949确立了1美元=360日元的单一汇率,这一汇率在当时就是一个带有相当“升值”性质的汇率。可日本竞然实行了20多年,直到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应付美元危机,不得不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并对进口商品增加10%的附加税,即著名的“尼克松冲击。”在美国的压力下,1971年12月日本被迫宣布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换308日元。1973年2月,新的美元危机又迫使美国和日本放弃了固定汇率制,日元对美元汇价突破了300日元,从此开始了美元大幅度的贬值,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进程。(祥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美国认为中国谋求实现"主宰"东南亚地区经济秩序的战略目标,在于建立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弱化美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冲破美国布置的战略藩篱,精心构筑在东南亚的战略领地;东南亚国家普遍将中国看作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在双方关系中仍存在一些"强烈关注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提升很快,但不会对美国有实质性威胁,而且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28):40-41
在美国看病贵不贵,取决于所拥有的保险。在美国看病,"裸险"(没有医疗保险)是件危险的事。持绿卡身份在亚特兰大生活的陆彦(化名)今年54岁。8年前她购买了医疗保险,最早每个月支付300美元左右,后来随着保金逐年上涨,这笔开支增加了一倍,变成600多美元。基本不去医院的她觉得这么白白缴金挺亏,就选择了停保。偏偏在"裸险"...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东南亚逐渐成为美国的亚欧地缘战略要地。受传统货币关系网络影响,战后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推动美元在东南亚的使用遂成为美国地区战略的重点之一。战后初期,美国稳步解锁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的经济与政治控制,为美元的渗透与使用创造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利用日本和新加坡链接东南亚,降低冷战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加速美元货币关系网络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以自身的调整诱导东南亚的发展转型,采取措施削弱日本和日元的影响,利用美元货币关系网络捆绑东南亚的发展与未来,完成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使美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东南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区域,中国要从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学习经验并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内外战略呈现很强的变革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美国大战略的转向开始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为了更详尽地理解美国大战略沿革的内在逻辑,文章在对大战略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冷战后迄今这一较长历史周期内美国大战略的演变特征和原因进行了"立体"分析。通过对冷战后历任美国总统所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解读和对美国战略实践的考察,发现美国大战略的演变呈现三大特征:具体战略目标的设定由非传统安全向传统安全转变,对威胁的界定出现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变化,以及在具体战略实践过程中的"威胁导向型"特点。美国大战略出现变革的首要动力是国际权力格局的持续变迁,而美国国内政治的具体环境和在任总统本人的个性特征也对这一变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段世德 《东南亚研究》2022,(4):66-90+155-156
二战后,东南亚逐渐成为美国的亚欧地缘战略要地。受传统货币关系网络影响,战后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推动美元在东南亚的使用遂成为美国地区战略的重点之一。战后初期,美国稳步解锁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的经济与政治控制,为美元的渗透与使用创造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利用日本和新加坡链接东南亚,降低冷战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加速美元货币关系网络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以自身的调整诱导东南亚的发展转型,采取措施削弱日本和日元的影响,利用美元货币关系网络捆绑东南亚的发展与未来,完成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使美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东南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区域,中国要从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学习经验并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朱伟一 《新民周刊》2012,(47):84-84
想让富人少拿钱(更不用说要他们出钱),无疑是与虎谋皮,最后只能靠通货膨胀刺激需求,所以美国一再求助量化宽松。美国大公司有的是钱,账上有2万多亿美元,尽管美国普通百姓很缺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今中外都一样,只不过形式不同。但美国大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说是因为看不到需求,所以就不敢贸然投资,否则对不起股东。需...  相似文献   

19.
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境外债务不断积累起来,形成庞大的境外美元资产,这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美国债务经济根源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和美国各类金融资产的国际流动渠道畅通是形成其国际循环的两个支柱.美国债务经济的持续扩张使全球流动性因此而加速膨胀,于是不断膨胀的美元流动性最终将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引起全球金融系统的严重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奏,它必须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20.
总之,对于有可能动摇美元霸权而且不听话的天秤座货币,美国当然欲除之而后快,但要是天秤座选择顺从,就不会被取缔,尤其是当它能成为阻碍竞争对手中国的工具时,美国就是另一副嘴脸了。保罗刚满5岁,他为此很自豪。他任性地用"这个"来指代小猫,指着硬币叫"钱",身为互联网巨头脸谱高管的父母每次都会纠正小宝贝。但本质上,保罗把硬币叫"钱"有何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