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称为灵活就业者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用青春和汗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他们遭遇职业伤害后很难享受工伤保障待遇——因为和用工单位没有劳动关系会被拒之于《工伤保险条例》门外。虽然法律硬性条款难以逾越,但法律不是没有温度的。北京法院就有一个判例判决受伤的"快递小哥"与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使其获得工伤保障待遇。这让灵活就业者看到了希望。之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一份份议案、提案带到全国两会反映给高层,许多专家、学者也利用各种形式建言献策传递法律温暖。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制造业和物流到底有多强?举个例子:北方大城市一家制造企业紧急需要一个模具,广东东莞一家公司接活。当天20时企业提出需求,21时东莞团队开始3D打印,24时打印完成;第二天凌晨1时交给跨越速运发货,7时货物抵达这座北方城市,8时货物用上了。这样惊人的速度,充分证明了中国力量。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新业态下外卖、网约车等平台经济共享服务从业人员如何参加工伤保险,如何构建更为完善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体系,成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和那些试点城市一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也在思考,并通过各种方式为破解这些难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资讯     
《方圆》2023,(16):78-80
<正>山西晋城城区:数字检察助推消除交通运输监管盲区“出租车司机段某某醉酒驾驶出租车被判处有期徒刑,但其仍在从事巡游出租车服务,出租车、网约车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未被吊销,存在监管漏洞。”日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危险驾驶案件中发现上述问题。在开展专项排查后,该院发现因交通部门不掌握刑事处罚情况、从业资格后期审查流于形式等原因,确实存在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犯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后,交通部门未依法撤销从业资格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明瑛 《中国审判》2021,(16):12-15
小区楼下,快递员、外卖员忙碌的身影接连出现;马路上,不少网约车穿梭其中,接送乘客前往目的地……这些画面,早已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陈磊 《方圆》2023,(5):52-54
<正>60岁快递员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却难以认定工伤,这背后体现的是法律和现实的冲突。一些老年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仍然在岗劳动,但他们的权益却难以受到劳动法律的保障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名60岁的快递员在进行快递分拣工作时,因心脏骤停猝死在岗位上。由于该快递员年满60岁,无法与快递公司建立劳动关系,进而无法申请工伤认定。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超过退休年龄仍在工作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7.
最近,因为两起相似的暴力事件,“快递小哥”成了热词. 2016年4月17日,一名顺丰“快递小哥”骑着三轮车驶入北京东部一个小区时,在狭窄的门口与一辆轿车发生剐蹭.为此,顺丰“快递小哥”被轿车司机连扇多个耳光.记录这一暴力事件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此事件迅速引发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8.
周士梦 《检察风云》2023,(20):28-29
<正>近年来,外卖、快递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外卖、快递骑手交通违法行为一直屡禁不止,事故频发,成为城市管理一大难题。为此,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启用内置芯片的“专用号牌”。专治逆行、闯红灯的电子号牌实施已一年多,外卖、快递电动自行车都换牌了吗?是否有效遏止了骑手们的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四方协议”下网约车的运营模式及其监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登华 《法学杂志》2016,(12):68-77
网约车是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交通运输新业态,它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城市客运市场利益格局,冲击了以特许经营为基础的固有监管机制.网约车具有零工经济以及模糊运营与非运营的界限等特点,四方协议下的网约车运营模式虽然规避了法律法规的监管,但却造成了复杂多元的法律关系,对其发展极为不利.应当厘清网络平台与乘客之间的交通运输合同关系,承认其无车承运人地位,并以委托立法形式,由各地方在充分借鉴域外网约车管理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政府+企业的网约车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等七部门正式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有了较大的进步,除通过行政立法的方式赋予网约车以合法地位之外,还包括:网约车经营平台不需要逐个县市登记;通过一定的程序,私家车可以成为网约车;司机不再必须与网约车经营平台签订劳动合同,而可兼职从事网约车经营;一辆汽车不再限定接入一个网络服务平台,而是可同时接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服务平台;不再要求网约车经营者在服务所在地“不应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11.
网约车自产生即伴随着合法性争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网络预约汽车"形式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性。然通过对此类规制的检视及评析可知,此种对传统规制方式的套用忽视了网约车的客观市场价值,同时也抑制了网约车的市场创新维度。于网约车规制而言,应正确识别市场失灵现象,以共享的界限与规制的介入、介入的节点与规制的时限、规制的逻辑与规制方式为规制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网约车法律规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市场原则性调节与政府适度性干预的基本理念;拟定政府管平台与平台管车辆的创新模式;把握消费者利益保护的核心价值;采取构建市场健康秩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下半年大量出台的中央和地方网约车立法的法制基础问题引发学界热议,而中央与地方行政许可权划分的诠释视角则诚值关注.作为网约车规制核心立法的《暂行办法》,其自身的法律依据并不稳固,其中的部分条款也存在违背《行政许可法》和《立法法》之嫌.作为部门规章的身份,也导致其难以成为地方网约车立法的适格授权主体.即便有《暂行办法》的授权,地方网约车立法在行政许可设定依据和权限上的瑕疵也无法修复.而基于法律原则体系之观察,则凸显了网约车立法具体规范设计方面的诸多疑义.未来,应当在强化中央立法原则性控制、反恩文件治理模式、改革央地立法权配置的基础上,促进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制策略向上下并举新思路的转变,最终实现网约车规制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出行有网约车、共享单车,甚至还有最近出现的共享汽车;吃饭有众多外卖O2O;家政服务有河狸家、e袋洗等共享服务;甚至还有随叫随到的上门美甲、上门按摩……毋庸置疑,凭借互联网打破传统行业限制的共享经济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网约车的出现既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满足了乘客出行需要,也对机动车的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带来的社会问题、法律冲突和监管难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态发生了变化,到底如何监管变得更加复杂。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建立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监管模式,考验政府的智慧与能力,也开启互联网+时代的法治政府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江心 《检察风云》2022,(4):46-47
豪宅里的贵重首饰不翼而飞,保洁员、保姆、司机,人人都难逃嫌疑.然而,钱瑞民夫妇万万没有想到,幕后黑手竟是他们曾经最信赖的"兄弟".2021年12月底,随着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这起豪宅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 恻隐之心留隐患 2015年的时候,钱瑞民还是一名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不仅能吃苦,脑子还特别活络.没干几...  相似文献   

16.
[案情]2018年8月,陶某获知一种利用网约车平台垫付规则牟利的方法。根据平台规则,某网约车平台在对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时,如判定为没有历史订单的新用户或已经将历史订单支付的老用户,可以在提供服务前不收取或仅收取部分费用,等用户到达目的地后下车后再由用户支付费用,若用户不支付乘车费用,该笔费用由平台垫付。  相似文献   

17.
去年5月,王斌(化名)买下一台汽车,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今年8月以来,网约车开始面临更多的行政审核和更少的补贴,王斌还没尝到多少甜头,现在却被推向去与留的十字路口. 补贴降低,收入断崖式下跌,网约车野蛮生长时代结束,司机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失业人员的主体和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新成长劳动力的失业问题变的越来越严峻,这些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被专家称为"新失业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将会成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也会日益突出,这对于社会保障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朱晓燕 《人民司法》2023,(19):35-37+5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快递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于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推动物流通达能力跃升,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过程中,涉及快递物流领域的法律问题也在不断凸显。浙江省桐庐县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近年来“三通一达”(国内4家知名快递企业的简称,“三通”指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一达”指韵达速递。“三通一达”占据市场份额约六成)项目陆续回归,快递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此,笔者以浙江法院近5年审理的快递物流纠纷案件为研究样本,分析案件特点,研析纠纷成因,总结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人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如今中国出现了NEET族,也称为"傍老族""、啃老族",即年轻不就业族。他们主动或者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长期寄居在亲人的屋檐下,"长大不成人"是这些"成年孩子"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种种迹象表明,这类"新失业群体"已经超过了"老失业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型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中国目前存在的NEET族的现状出发来探讨这类群体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