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上,人们认为效用与使用价值之间存在着差别.其实,效用与使用价值之间的所谓差异性,是人的认知取向不同所造成的,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二者都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需求满足基础之上.1 、二者都是人的需求的产物,并随人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2 、效用或使用价值是可以被不断开发的,它完全取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是无限扩张的.3 、创造效用或使用价值并不等同于创造物质.4 、效用或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历史离不开各种社会要素的变化,这些要素的任何变化都有人的思维创造参与。把唯物主义原则落实到历史观之中,是对唯物主义者的重大挑战。马克思以前的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找不到唯物主义和思维创造这一被长期视为唯心主义生动体现的要素的结合点,因而一旦涉足历史,立即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看到了二者的结合,形成一种人、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实践基础上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大唯物史观。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历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创造人类历史的是人们自己,人们创造历史的目的是人自己。因此,人是历史的主体。“以人为本”正是对人是历史主体的思想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家队伍的理论基础。 理论界基本上都认为企业家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体系内部进行革新,创造和引进新生产方法、新产品、新工业组织形式,开辟新货源、新市场的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革新力、洞察力和组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创造效用,并承担风险,使企业高度组织化的人物。奈特  相似文献   

5.
论创造与人     
创造与人的共同之处往往是表面的,而诸多的差异却是根本性的。创造与人的关系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创造需要人,人是创造的存在方式。人需要创造,创造是人的本质发展方式。创造所示的丰富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创造与人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创造哺育人,人反哺创造。创造与人是互动性发展的和交叠式共生的。对于创造与人的关系要历史地、辩证地、灵活地去理解,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具有同一性。从二者的发展机制看,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前提;从人类活动的目的性来看,二者都是人类活动的最高价值目标。一历史唯物主义所研究的人,是社会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大河 《求是》2005,(3):54-56
气候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能源等的需求,可以通过人们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形成财富或使用价值,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对气候及其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入,随着化石能源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多,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间的良性循环被破坏,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气候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被提到了关系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管理中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社会中,只要是在有着两个以上的人存在的地方,就可能看到责任和义务关系的存在。在制度化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都有可能还原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如个人对集体、人与事和个人对个人的关系等等,都可以归结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责任和义务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渗透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整个过程和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对责任和义务的研究与落实。对于任何一种社会制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6):56-56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资产阶级创造了适应人类历史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制度,是科学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正批评和赞扬都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方法。批评效用最大化,是指达到批评目的,发挥批评功能,促使事物朝正向发展。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敢于提批评意见的人,因为得罪领导、同事而被孤立;善于"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支持。就好比举报腐败的人遭受打击,腐败者却能逍遥法外一样。因此,发挥批评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具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出发  相似文献   

11.
一、使用价值多样性表现为物质形式的转换和能量的流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理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具体的,因使用主体的特点和需要而不同,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衡量标准。某种使用价值对一些主体是重要的,但对另外一些主体则可能完全无用,甚至有害。  相似文献   

12.
使用价值的效用是其被使用时产生一定效果的特性,效用的大小用效率来表达,其产生效果(产量)的时间就是效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和说明”。①在经济学看来,如同市场上其它经济行为一样,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权力行为选择也受到效用需求偏好和成本一收益权衡的制约。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利益均衡来遏制当前公共权力腐败蔓延的思路。一、分析的起点:权力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公共权力本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成本由公众纳税组成的公共…  相似文献   

14.
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基础,一直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但事实上,人是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对象,既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间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道德具有了一种可能之美,让道德之学成为了一种富有动力和韧性的哲学。同时,二者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也为人类道德实践,特别是当下中国德性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和文化作为两种社会现象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其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是基础 ,它既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既是文化的出发点 ,也是文化的归宿点。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产生和发展 ,在一定的物质形式下存在和传播 ;经济也依赖文化给予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与舆论环境而发展和腾飞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 ,这一整体不是经济与文化的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 ,而是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引起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享受、发展需求是现代人的基本需求.追求生活的情趣与生命创造力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目标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进行的,需求不同,价值评价就不同,人们的活动指向与获取方式自然也不同。所以,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须从了解人的需求人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三个不同的层次。所谓生存需求,指的是为维护人的生命存续、正常存在(而非病态)而产生的需求,包括温…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羽 《求是》2001,(24)
可持续发展又称持续发展,是一种要求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战略。这一概念首先由生态学家提出,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保护策略》这一报告中明确指出:“自然保护与持续发展互相依存,二者应当综合起来加以考虑。这里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利用生物圈加以管理,以使生物圈能给当代人带来最大的和持续的效益,同时维护生物圈满足未来世代人需求和期望的潜力;发展是指生物圈的变化及人力、财力、生命和非生命资源的利用,可满足人类的需求并改进人类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论制度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自身存在着由于其功能出现偏差而产生的制度风险,它以制度与相关的其他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为存在基础。制度风险的客观根源在于随现实变化而出现的制度变革以及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专家式认识是制度风险的主观中介。规避制度风险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制度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间的制度协调,这既需要专家式认识与常人式认识的体用结合,又需要在制度协调时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反思风险并勇敢面对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价值。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概念。知识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知识。知识经济的定义,根据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这一定义已说明知识的价值——知识是发展经济的资本。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知识本身不但包含价值,而且知识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任何一门知识的发现、发明和开发都凝结了人类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因此,知识本身作为劳动产品,包含了价值。而知识的巨大作用,在于它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任何知识,其本质特征就是富有创造力,它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劳动者和物质生产条件结合,将自身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即创造出新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创造出的价值远远大于生产或购买此种知识所花费的价值。而且知识本身的价值,不像一般的物质,用一点,少一点。知识不仅可以反复使用,经传播还可以多处同时使用。而且知识使用的范围越大,使用的次数越多,创造的经济价值越大。在传统经济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在生产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协调与增长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人态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心态和谐.这三大和谐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这是由于,相对于人类生存和所有实践活动而言,整个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存在前提和客观环境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作为各项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挥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功能,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