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涛 《党建》2012,(4):36-37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当前,我们党的队伍总体上是纯洁、团结、有战斗力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党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正、原则性不强、为政不廉等不符合党的纯洁性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一新的论断,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不懈的精神追求,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报告提出,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这“三个抓好”,蕴涵着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结构形态和丰富内涵,确定了任务,指明了加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3.
韧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政治素养、品质和能力,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分析视角。从内在表现看,坚守原则和边界的底线意识、强大的因时应变和环境适应能力、卓越的自我革命与改革创新本领、强大的耐挫抗压与转危为安能力、恒定的奋斗意志和稳定的执政根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韧性。这种韧性是坚定的人民立场、卓越的理论思维、真实有效的民主制度、开放包容的政党胸怀和气度、中华文明韧性基因的涵养等要素共同铸就的结果。面对当今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社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严密和优化组织体系、强化忧患意识、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是增强和维护党的韧性,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关键之举。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韧性研究,阐明党的韧性的主要表现、生成机理及其维护路径,既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的理论视野,又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中国共产党走向百年大党强党的内在基因和密码。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贡献来看,其呈现出人民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过程。从三个维度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为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发展动力和现实路径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6.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3):2-2
无论是富庶繁荣的汉唐王朝,还是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和苏联,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政权更替,虽然诱因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根本原因都一样:当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的时候,执政者无法适应而导致灭亡。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执政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妍  王滨 《求是》2010,(10)
<正>一是内容维度——理论创新的常态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点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的创新,增强其丰富性和时代性,强化理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使之更加具备走近大众、贴近大众、掌握大众的强大力量。从理论创新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大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富庶繁荣的汉唐王朝,还是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和苏联,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政权更替,虽然诱因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根本原因都一样:当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的时候,执政者无法适应而导致灭亡。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执政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团结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环节和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维护团结是共产党员必备的基本品格。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真心真情维护好真正的团结。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他还说,要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念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因此,保持思想纯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考卷。  相似文献   

11.
王真 《探索》2005,2(2):4-9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研究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对于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水平、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勇  刘康 《探索》2002,2(5):22-25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统一,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锐利的思维武器,发展地、联系地、全面地分析问题。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把握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坚持“三个先锋队”的辩证统一;三、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划清工人阶级政党与全民党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论理顺党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显华 《探索》2003,(4):19-22
党政关系是中国行政学与政治学研究中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本文从党和政权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地位入手 ,分析了理顺党政关系对国家管理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理顺党政关系提出了作者的建议。文章分四个部分 :1、正确认识“党政关系”的科学内涵 ;2、我国行政管理主体结构“二元化”的分析 ;3、重新提出和研究理顺党政关系问题的必要性 ;4、对理顺党政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着重论述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要当好“三个代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性修养,改进作风,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远固  苏伟 《探索》2003,(1):30-33
在新的形势下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同时也提供了制度创新的良好机遇。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党的制度建设要根据新的形势来坚持、来规范、来加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采取了许多措施 ,获得了许多经验 ,在实践和理论上把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遵循党的十六大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的要求 ,要强化制度的权威性 ,严格执行党的制度 ;要注意制度配套 ,发挥党内制度的整体作用 ;要树立制度的发展观 ,在党建实践中完善发展制度 ;要加强制度教育 ,提高全党同志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及其在基层的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苟欣文  刘开寿 《探索》2003,1(2):20-24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成果推进到实践领域,是十六大后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执政能力建设与实践结合的范畴包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与党的政治路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定的结合;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执政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结合;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与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及解决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结合;依法执政的能力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合;总揽全局的能力与党的建设系统工程及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的结合等。在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若干环节中,基层党组织尤其重要。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党组织需要切实认清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上议事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途径,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发展党的执政能力,把十六大的理论建树转化为丰硕的物质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系统的文风观.中国共产党的文风观主要表现在五个维度:在功能定位维度上坚持文风就是党风,在价值取向维度上坚持唯实求真,在生成路径维度上坚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在表现形式维度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在培育维护维度上坚持构筑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借以维护和保障自身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清除腐败分子、遏制不正之风的利器,也是实现广泛政治参与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群众监督思想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历史定位的维度看,党对群众监督地位的认识实现了从初步纳入国家体系→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因素→新时代增强党净化能力的根本的演变;从制度化维度看,党对群众监督制度化的认识经历了从"要有一套章程"→制度更为根本→制度重在执行的规范化演变;从对监督方式认识的维度看,党对群众监督方式的认识历经了从以群众运动为主要依托→在法制框架内运行→多元互动中发力的科学化演变。  相似文献   

2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运生 《探索》2004,(1):19-2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本质.它不仅揭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奋斗目标、实践准则,而且告诉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党群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时揭示了党执政的深层规律,也可以说是共产党必须遵循的铁的规律.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去政权的教训说明,人心向背,决定政权更替.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认识和把握这个规律并按这个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