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东人口结构呈现以下七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数量变大,二是流动性人口变大,三是年龄中位数变大,四是受教育平均年限提高,五是人口集中度变大,六是性别比、民族人口与家庭户均规模变化大,七是与经济增长关联度变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急速加剧、城市化不断加速、人口流动更加增强"的人口新常态,生育政策的调整刻不容缓,我们需要破除传统的人口观念,直面人口形势,迎接人口挑战。人口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后果最终都要由现在的年轻人来承担,人口发展新形势对青年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婚恋、生育、教育、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等多个方面。青年人应该更多关注人口形势,并积极发出青年的声音。面对人口新形势,我们应尽快放开生育控制,尊重自主生育的权利与意愿;回归计划生育的初心,调整计划生育观念,更多地关注妇女健康;人口研究要加强大势观;青年工作要善于找到与青年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因应青春期延长的趋势,加强对青少年成长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产生是青少年需求导向的结果;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与其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从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服务因应需求而产生和设计的社会工作理念,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高广景 《桂海论丛》2010,26(4):36-40
新中国成立头七年既是新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断调整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的不断变化是其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党和政府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和政治归属的二重性判断是其政策不断变化的根源所在。党在与知识分子的互动中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整合与意识形态的重构。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发挥至关重要,它既关涉到现代化的实现,也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06,(4):54-57
“人口安全”是在我国人口政策一波三折的演进历程中和汲取“SARS”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安全范畴。本文参考政府和学术界对“人口安全”内涵的阐释并加以总结,根据我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及独生子女人口发展现状从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独生子女对我国人口安全的不利影响,提出从普及人口安全理念、适度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等重要方面入手缓解独生子女对人口安全造成的压力,把隐患和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3,(3):94-94
冯月菊在《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指导方针。目前转型期各种新问题交织,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统筹任务艰巨,需要树立全局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大统筹力度,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网络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和内容的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考核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手段亟待创新。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网络建设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在界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网络建设的空间布局、组织机构、运作机制、预警机制和监测方法予以分析研讨,旨在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城市因市中心人口密度较高、拥堵较严重而采取疏解人口和发展多中心城市的策略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疏解人口之前,我们应廓清城乡、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本质区别,把握疏解人口与城市通勤、生产和生活的相互作用,理顺人口密度、疏解人口与交通拥堵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科学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并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汉春 《群众》2021,(1):63-64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强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江苏是人口大省,具有人口密度大、社会老龄化程度高、人均环境容量小等现实特征,人口问题是影响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省按照国务院人普办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组织协调,统筹各方力量,聚焦难点攻坚,倾力调查十年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形态的变化对公安机关延续多年的人口管理体系、社区管理模式和社区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之相对应,公安机关应建立新的“社区人口管理”体系、“社区巡警”工作模式和“社区安全委员会”,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政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看重家庭、特别看重子女的国度,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为广大的父母、家长、以及整个社会所关心。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重要内容的现行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生育政策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所形成的人口压力,同时也使得与家庭结构变化紧密相关的青少年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的社会关注由于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监狱作为社会矛盾的平衡器和减压阀,必须对新时代的罪犯矫正教育面临的问题做出新判断,归纳概括出新时代罪犯的新特征,担当起改造罪犯的新使命。因此,传统的监狱学理论、传统的监狱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也必须因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哲学预设、逻辑基点、内在机理、发展定位、技术支撑等方面,及时地转向和调整,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新型研究范式。只有这样,监狱对罪犯教育矫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八桂侨刊》2023,(3):50-58
华人移居加拿大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在加拿大的各种移民政策的影响下,华人社会的人口和社区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华人社会也随之不断地变迁,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加拿大华人社会呈现出教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语言文化背景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与加拿大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农民子女受教育的希望出口究竟在哪里?第一,国家财政投资结构应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第二,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办法,以确保农村教育步入正轨;第三,农村基础教育要找准与高等教育的契合点。同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制度,切实保障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只有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育化人口与学习型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创了全民终身教育时代。教育人口成为教育化人口,这在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发展上均有新的变化。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社会一齐形成,成为教育化人口的“扩大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 《黄埔》2013,(4):1-1
今天,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重要机遇。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清醒认识并主动因应形势发展变化,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陈维民 《传承》2010,(30):90-91
加强中医院校七年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适应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中医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当前七年制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讨加强七年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产业"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使一大批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现存的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急剧变迁所带来的新职业需求极不相称。"有事无人干"与"有人无事干"情况并存,这种结构性不匹配直接导致人才出现摩擦性失业,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和教育投入激励机制的稳定。因此,新的变化要求政府和社会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人口、教育与人力资源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占人类1/5的人口大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中国人口机会窗口、人口红利的变化历程,基于人口普查与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人口红利随即产生,直至2050年左右消失,持续约60年的时间。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是人口红利收获的重要标识,合理的就业政策是同步实现人口红利获得与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关键因素。人口红利无法脱离人口机会窗口而存在,单纯利用就业政策无法持续延长人口红利收获周期。人口红利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转变,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应着力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期在人口红利和人口可持续发展之间持续优化。人口红利消失不可避免,一方面要探寻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之策,推动实现稳定人口;另一方面也要寻找经济发展之方,开发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各年龄阶段的就业潜力,持续发掘人口之外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