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审查单证,而不审查货物,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法院随意冻结国内开证行履行付款义务、不尊重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信用证欺诈的界定缺乏标准、在程序上没有顾及有关信用证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没有适当关注信用证和信用证项下汇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完善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相关立法,才能在维护信用证独立的基础上,有效地维护信用证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信用证交易中 ,银行向受益人偿付信用证项下金额的依据是单证相符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 0 0 )和相关案例的分析 ,简要论述了一下单证相符的法理基础 ,标准和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是现今国际经贸交往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支付工具.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机制的核心.但信用证机制的生命活力主要在于为国际贸易的卖方提供收回货款的便利和保证,国际贸易的买方拥有的保障就是要求银行收回能够和代表货物价值的各种单据.因此,在发生信用证单据欺诈时,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予以限制.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性原则在美国<统一商法典>及<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要求相符,银行就必须付款.虽然欺诈例外有时会帮助银行或其客户预防损失,但一旦受益人提交了相符的单据,就很难阻止银行按信用证履行付款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模糊指示条款会使银行和客户单证业务人员产生理解歧异,对单据不符点是否成立产生争议,从而造成银行信用证业务的操作风险。银行和客户单证人员必须注意信用证文本中的指示语句,切实防范信用证"模糊指示"存在的风险,并努力做到:在开立信用证时,将模糊指示剔除出信用证文本,以免后患;收到含有模糊指示的信用证时,要及时联系相关当事人在装货发运前对信用证做出必要的澄清;受益人发货交单后,对开证行借口模糊指示而无理拒付的,不能对之姑息迁就,不要怕麻烦,按照有理有据有节原则,积极对开证银行所提不符点进行反驳,维护银行和客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浅谈UCP600下的交单和审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加,深刻理解UCP600成为出口商和银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UCP600下的出口商交单,在交单地点、期限、单据的具体要求和运输途中单据的丢失责任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规定;UCP600下的银行审单,在审单时间、审单标准和拒付后对单据的处理问题上也发生了重要改变。总的来说,UCP600的这些改变,使出口商的交单更灵活,收汇更迅速;对进口商的付款时间和工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对银行的审单标准进一步明确和宽松,更符合国际银行实务的做法,促进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支付方式 ,被视为“国际商业的生命线”。对于“信用证”(LetterofCredit)的内涵 ,国际商会第 5 0 0号出版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 2条有明确规定 :“就本文各条而言 ,文中使用的‘跟单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词语 (下称信用证 ) ,是指一项约定 ,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 ,即由一家银行 (开证行 )依照客户 (申请人 )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的名义 ,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 ,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 (受益人 )或其指定人付款 ,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 ;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 ,…  相似文献   

8.
张华 《外交评论》2005,14(2):101-107
信用证单据交易的特点为不法商人欺诈活动提供了方便。针对这种情况,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运而生,但该原则的适用必须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否则信用证的结算机制就会被腐蚀。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尤其要重视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限制。  相似文献   

9.
备用信用证是国际融资担保业务常用的一种主流担保方式,这与其所具有的独立性、单据交易性等不无关联。然而,在实践中对该种担保方式还存在有一些误区,这不仅表现在对备用信用证本身作为信用证的一种与传统跟单信用证认知上的模糊,也表现于其与见索即付型银行保函的界限、异同及操作流程认知上的不明确,而且还表现在人们过多地崇尚此类担保的独立性,而漠视了在受益人恶意行为下对善意的开证人的权利保护。我国对外担保的法律制度已处于一个开发阶段,因此厘清上述误区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存有务实性。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结算工具,由于信用证独立抽象的原则,银行只审单而不管实际的货物,导致国际贸易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案件屡屡发生。因此,各国纷纷采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来进行补救,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滥用则会损害合法受益人及善意第三方在信用证项下的利益,因此,对欺诈原则应适当地适用,以发挥其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11.
B/L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海运单据之一。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与B/L有关的海事欺诈行为的形式多样,具体有伪造B/L、倒签和预借B/L、以保函换取清洁B/L和无单放货等。引起B/L欺诈的原因包括信用证交易自身的缺陷、B/L管理的疏漏、国际航运因素和其他法律因素等。防范B/L欺诈的主要措施在于完善B/L制度、严格资信调查、严格挑选承运人,严格审单查证、选用合适的贸易术语、重视船舶装卸监督和杜绝预借和倒签B/L等。  相似文献   

12.
沃斯特-阿尔卑斯贸易公司诉中国银行信用证不当拒付案在国外曾引起银行业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跟单信用证交易的国际特点,各银行在处理信用证时会不可避免地考虑对方银行的审单标准;单据中不符点的认定和拒付的合理期限.建议国内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正确适用国际惯例以避免损失.  相似文献   

13.
国际保理作为一种功能全面而有效的金融手段,能在保障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保障出口的安全收汇.国际保理对于我国来讲是一项新兴的但又发展迅猛的业务,认清其法律性质与特点因而尤为重要.国际保理兼有买卖、信贷、代理的特征,具有商业和银行信用的双重支撑,本质上是以应收账款转让为核心的债权融资.利用好这一崭新的结算工具,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好地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信用证作为普遍支付方式的国际贸易过程中,基础合同是否独立于信用证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从理论基础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对基础合同的独立性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基础合同不能完全独立于信用证而存在,信用证的修改将对基础合同产生影响.在论证基础合同不完全独立于信用证的同时,分析了在信用证修改的情况下,基础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还能不能以原合同中的权利救济条款向另一方主张权利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具体案件所应遵循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诈骗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对此我国刑法学界并无异议,但是对于该罪的主要客体则有不同观点。一种认为主要客体是信用证管理制度,理由是金融秩序是整个经济秩序的核心。另一种观点对信用证管理制度说提出批评,并认为主要客体应该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刑法理论中的主要客体认定标准是立法者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侧重点。公私财产所有权说对信用证管理制度说的批评不能成立,其对自身观点的论证也缺乏说服力。因此,信用证管理制度说应当获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市场的成员,中、俄企业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必须关注国际性的原则和规定.国际贸易法文件的适用能够帮助两国的商人按照国际标准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本篇文章的目标是研究在中俄贸易中《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交货共同条件以及国际标准合同的适用,并分析与这些文件适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电开信用证 (信用证分为信开、电开两种 )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当今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信用证,在贸易支付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受到贸易当事人的青睐,但同时也被不法分子所觊觎.信用证诈骗犯罪使得世界各国深受其害.本文从刑法学的角度,对信用证诈骗罪的要件、类型和处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试图寻求一些防范对策,以期减少风险,增强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